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存霞  许俊平 《河南中医》2012,32(7):800-801
糖尿病属肺、脾(胃)、肝、肾四脏同病,早期主要病在肺胃,中晚期则累及脾肝肾.治疗时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清泻肺胃法、清热除湿法、阴阳双补法、泻南补北法、温阳利水法、温清并用法、活血化瘀法治之.  相似文献   

2.
中医常用宣肺、清肺、肃肺、泻肺、温肺、补肺、通腑等法治疗咳喘 ,而用利水治肺法者少见。本文中笔者就该法的临床应用 ,略陈管见。治疗方法历代医家相当重视利水治肺 ,比如《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篇》中记载用泽漆汤治疗“咳而上气 ,脉沉者”。方中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散结 ,紫参通利二便。《幼幼集成》中用清宁散治疗小儿咳嗽 ,方中葶苈子、桑白皮、赤茯苓、车前子合为肃肺利水止咳喘之剂。咳喘之利水治肺法大致可分为三法 :清热化痰利水 :用于痰热郁肺 ,咳喘气粗 ;痰多粘稠色黄 ,身热有汗 ,口渴饮冷 ,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常用…  相似文献   

3.
咳喘之治,临床常用宣肺、肃肺、清肺、温肺、泻肺、通腑、补肺诸法,然利水治肺法常为人们所忽视。本文拟就该法的临床运用,略陈管见。历代医家亦十分重视利水治肺。比如《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篇》用泽漆汤治疗“咳而上气,脉沉者。”方中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散结,紫参通利二便。《医学启源》根据肺肾子母相应、“实则泻其子”的理论,主张用泽泻泻肾疗肺实咳喘。《幼幼集成》用清宁散治疗小儿喘嗽,方中葶苈子、桑白皮、赤苓、车前子合为肃肺利水止咳喘之剂。利水治肺法可使肺中之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从膀胱通路排出体外。大凡肺热咳喘,痰热咳喘,寒饮咳喘,阳虚水泛咳喘,均可酌情选用。但对肺气虚寒、肺阴不足、兼有表邪之咳喘须慎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病情复杂且病程长,往往存在肝郁或肝虚的状况。现行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多从脾肾或者肺肾论治,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在临床中运用较少。结合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西医角度论述从肝论治的缘由,从肝之虚实切入确立病机并应用疏肝活血法、调肝利水法、清肝安神法、清热利湿法以及滋养肝肾等治法每获良效。通过列举阮诗玮老师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案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以心气亏虚为本,血瘀、痰浊、水饮互结为标,虚实夹杂,标实为主。心力衰竭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心力衰竭病变循三焦水道,由上到下分别影响心、肺、脾、肾、肝的功能,故心力衰竭治疗应采用三焦论治,根据三焦症状的不同,分别采用泻肺利水,健脾疏肝法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各有侧重。治上焦喘咳,常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逐饮,治中焦心悸乏力,则选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湿,治下焦水肿尿少,则选用木防己汤或真武汤温阳利水,并在具体方剂中加入川芎、陈皮、赤芍等疏肝行气之药以疏导瘀滞之气,促进水与血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利水法,是运用具有渗湿,利水作用的药物,以祛除人体潴留的水湿之邪。笔者20多年来在利水法基础上配宣肺、益气、温阳、清热、活血、理气等法用于水湿为患诸证,其疗效颇著,现介绍如下。一、宣肺利水肺为娇脏,水之源,不耐邪侵,风邪所伤,则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水溢于肌肤,发为水  相似文献   

7.
刘秀萍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多与水、气、瘀密切相关,尤其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依赖于肺、脾、肾、肝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其中,肝为水液代谢的"总司令",与肺相合,肝升肺降,水道通畅;与脾相伍,相克相生,输布津液;与肾相使,疏藏有度,开合有律。肝能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参与血液运行,如此气机条达、血运畅通,则水液代谢无碍。故刘教授多从肝着手论治慢性肾脏病,早期以疏肝活血为主,中期以清肝利水为主,后期根据患者阴阳的偏盛偏衰选择补肝滋阴或暖肝温阳法。整个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视患者情志变化,不忘固护脾胃,用血肉有情之品活血通络,防止久病入络化瘀。  相似文献   

8.
提壶揭盖法临床应用3则王玉芬,李国庆山东利津县第一人民医院(257400)主题词宣肺,利水,医案提壶揭盖法即通过宣肺气而利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水液只有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才能使人体之水液宣降有度。在临床中由于水液代谢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9.
任永叔治疗肝硬化,见痰瘀互结、血瘀肝络者,以活血通络、健脾利水为法;见肝肾阴虚、脾肾两虚、血瘀水蓄者,以滋肾养阴、健脾利水、益气活血为法;见肝肾亏虚、气血亏损者,以温阳利水、调补气血为法;见肝郁脾虚、瘀血阻滞者,以舒肝解郁、健脾益气、行气活血为法.并创有活血利水合剂、健脾利水合剂等方.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服动,振振欲懈地者,真武场主之。”方由附子、白芍、白术、获答、生姜组成,方中白芍众多医家均以制约姜、附燥热作解。笔者临证善用本方,受益颇多,认为仲景制方独具匠心,芍药之用意在补肾助阳、养肝益脾,生金助肺,和血利水,柔肝止痛,护阴保津,肺、脾、肝、肾兼顾,气、血、水、津并治,增强温阳利水之力。白芍酸寒,有柔肝潜阳、养血滋阴之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白芍补肾亦然,与姜、附同用,既敛阴制操,又滋阴(养血)助阳。肾为元阴元阳之…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五脏互为生克制化,肝病不但容易传脾,亦容易传肺,肺病也可传肝,两者互为影响。临床常见乙肝早期即有肺卫证候,慢性肝病过程中出现的黄疸、胸水亦与肺病有关,肝病还常常有肺热阴伤表现.而且肝病亦每因“肺病”发热而诱发或加重。肝病整个病程都与肺相关,治疗乙肝应重视治肺,具体治法有:佐金制木、清肺泻肝、宣肺疏肝、宣肺利水、宣肺利湿、宣肺退黄、固金御邪。  相似文献   

12.
蒋琴芳 《吉林中医药》2005,25(10):51-52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的成熟种子.车前子属甘寒之品,人肝、肾、肺、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止咳之功,可治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湿热泄泻,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咳嗽痰多等症.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扩张型心肌病是长期饮烈性酒引起的难治性心血管疾病,其中医辨证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日久累及肺、肝、脾、肾等脏腑。而阳虚水泛之证型较为常见,治当温阳利水。  相似文献   

14.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金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临证分为肺脾气虚,风邪外袭、脾肾气虚,水液停聚、肝肾阴虚,瘀水互结三型,分别治以益肺固表,健脾利水、补益脾肾,化气利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并配合西药、中医食疗及中医外治等法综合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5.
活血利水法是指用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血水同病之证的治则。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使用活血利水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PDR围手术期病机与血、水密切相关,术前病机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兼夹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术后病机以血水互结、卫气不固为主。在治疗上,术前以扶助正气、活血利水为法,术后以活血利水、凉血祛风为法。本文基于活血利水法探讨PDR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垂宽 《山西中医》1990,6(4):21-22
肾脏病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脏损害所引起的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综合症候群。对其治疗,中医传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鲜有从肝论治。根据笔者近20多年来对几百例肾炎治疗体会,治肾脏病勿忘调肝,确能提高疗效,尤其是对于难治性肾病。水肿历来被认为是由于肺气不能宣降,脾气不能运化,肾脏开合蒸化失司引起,因而临床多采取宣肺、健脾、补肾、利水等法治疗。然而水液代谢还和肝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一是肝主疏泄,调理三焦气机,可使三焦水道通利,水液易于流行,促进肺气之宣降,脾脏之转运,肾脏之开合蒸化,推动水液的运行、布散和排泄。二是肝主疏泄,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对水肿病机的探析,可归结为阴阳不和,脏腑失调,但若再进一步分析总结,可知水肿的发生最本质的机理在于气,如阴阳不合之"五脏阳以竭"者,或因阳气虚衰不能气化,或因阳气阻遏不能布散;其本在肾者,不过肾虚不能气化;其标在肺者,无非肺气失于宣降;其制在脾者,皆因脾气失于运化;关于三焦及肝者,气机阻滞,水道不畅;关于瘀血者,瘀阻气滞而气不行水。故而水肿之疗贵在温阳利水,但绝非仅此一法,还可从肺发汗,如仲景之大青龙汤,从脾健脾消肿,如严用和之实脾饮,从瘀加活血化瘀之品等其他之法,而具体可责之于肾、肺、脾、肝、三焦等。  相似文献   

18.
乐文才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高血压肾病早期以肝肾阴虚、肝郁血涩为主,治疗当以滋阴补肾,疏肝理气,柔肝藏血为法;中期以肺肾两虚、血瘀水停为主,治疗常以补肺益肾,活血利水为治;晚期以五脏虚损、水瘀互结、痰毒流窜为主,治疗当以破血利水,化痰解毒,兼护五脏为主。  相似文献   

19.
总结钦丹萍教授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临证强调辨寒热,重视寒热错杂之病机;辨脏腑,重视肝脾、肺脾之间的关系,善用宣肺利水、调肝理脾、温阳散寒之法。针对难治型炎症性肠病,善用收敛生肌之品,强调活血化瘀之法,常用雷公藤或雷公藤成分提取物以发挥免疫调控之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倡导中药灌肠以快速缓解炎症活动,并建立中药灌肠治疗二步法,即先以中药灌肠诱导炎症缓解,继以灌肠为基础,酌情联合他法以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升发和肺肃降的调节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临床以升降理论指导肝胃疾病的临床实践,诸如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行气化瘀、升举阳气、化湿利水等法均离不开升降法则的应用。 1 条达气机,调节情志 肝气升发,协调人的情志活动,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