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郑丽珊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7):421-421,42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力法。在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的24h内采用简式Fugl-Meger评估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以后在每1周诃估1次。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为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茜 《柳州医学》2007,20(3):211-212
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因此明显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多选择在出院后的恢复期进行,而早期的康复治疗尚未得到普遍开展,为此,我们就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 选择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为治疗组,在社区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另选下属卫生站的脑卒中患者37例为对照组,只进行一周一次的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ADL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疗效好,规范、专业的社区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了28例脑血管意外(以下简称CVA)患者。通过Carr-Shep-herd评估可见疗效十分明显。出院时,11例无需帮助可独立行走,13人可独立扶拐行走,4人在他人帮助下可扶拐行走,上肢功能恢复不理想。我们认为争取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正确指导和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范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2):1578-158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采取视觉感官、肢体运动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病人康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时间越长,NIHSS评分越低(P<0.01)。治疗后病人BI评分亦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空间忽略病人治疗后的BI指数评分与右侧空间忽略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采用视觉感官、肢体运动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治疗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萌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58-158
目的探讨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评价,并对其中30例进行康复早期介入治疗,30d后再次评价。结果康复组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于患者脑卒中发病后7~23 d,平均(15±4)d,用以Bobath 为主的运动疗法,对康复组30例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至发病后1个月时结束,对照组27例偏瘫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药物治疗方案一致,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DDN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两组分别于康复前后各评定2次.结果:康复前, FMA上下肢评分、DDNF评分和BI评分除了修饰1项外(P=0.04,康复组积分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康复后,(1)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修饰项目由康复前差异有显著性变为差异无显著性(P=0.47);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3项,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将此3项康复前后的差值合并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分值较对照组高;两组康复后与康复前比较除了大、小便控制和洗澡3项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以外,其余7项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康复后的分值较康复前高.(2)在合并症方面:对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康复前后两组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P=0.58,P=0.40);对肩手综合征的作用,康复组在康复前的肩手综合征人数较对照组多(P=0.11),而在康复后,对照组的肩手综合征人数较康复组多(P=0.09);对足下垂、足内翻和踝关节挛缩的作用,康复前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康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患3种合并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内,进行短期的(2周左右)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等,同时可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急性期(病后21d内、病情稳定48h)至病后6个月进行连续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分别在神经内科病房、康复科病房和社区或家庭进行,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疗法等。对照组进行自我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在入组和6个月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表评估综合功能。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入组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25.62±6.14,26.93±5.47,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9.78±6.54,15.67±6.72,P<0.05)。②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18.68±10.84,26.14±13.56,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9.65±16.48,66.53±19.58,P<0.05)。③功能独立评定表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45.62±13.59,49.72±16.84,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9.93±12.85,92.41±18.96,P<0.05)。结论连续规范化的综合康复模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影响。方法39例USN患者接受6周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Barthel指数及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6周后各检查法的异常数、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进行评测,确定37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将18例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观察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继发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7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应用药物及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足下垂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93,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3、3.57,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预防或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方法能否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Bobath疗法和临床试验方法进行对照评价。结果:①早期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简式评分法(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MESSS)、改良Bobath指数评分法(MBI)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改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期康复组康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Bobath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改善临床预后,降低病人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指导对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骨密度(BM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75岁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其中,接受综合性康复指导者46例,未接受综合性康复指导者30例,以及老年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价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入组时及病程1年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法国生产的UBIS5000型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老年健康体检者及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1年时跟骨骨密度同性别骨峰对照值(T值:T-score),统计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综合性康复指导组病程1年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未接受康复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综合性康复指导组病程1年时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未接受康复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综合性康复指导组病程1年时骨密度水平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康复指导组病程1年时骨密度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骨密度下降水平,提高老年偏瘫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早期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脑卒中尿失禁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单纯行导尿或自行排尿术。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并在病情稳定后即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失禁发病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CVA)探测脑梗塞超早期血液动力学改变,与CT比较,探讨CVA对脑梗塞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超早期和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同时进行CVA和CT检查,比较两者间及与对照组检测指标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①CVA与CT检测结果有一致性(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尿素氮、心肌酶、白细胞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1例健康献血者血糖、尿素氮、心肌酶、血白细胞进行测定。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尿素氮、血白细胞、肌酸激酶同功酶明显高子对照组,且各项指标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同时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血糖、尿素氮、血白细胞、心肌酶值的变化,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观察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为了观察高压氧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记忆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脑出血病人 38例、脑梗塞病人40例 ,进行记忆测验并与健康人 40名对比观察。结果 :发现健康人对照组除再生和背数两个分测验外 ,其他分测验成绩和记忆商数均接近常模均数 ;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塞组的记忆测验成绩有不同程度下降 ,而脑出血组的记忆测验成绩明显下降 ,经三个疗程高压氧治疗后 ,病人的记忆功能明显的改善 ,记忆商数及多个分测验成绩均有显著提高 ,且脑梗塞患者记忆改善程度优于脑出血患者 ,还发现脑出血量越多 ,对记忆功能损害就越大。结论 :高压氧对脑梗塞及脑出血患者的记忆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穴位按摩对高血压脑卒中病人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高血压脑卒中病人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选择我院神经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卒中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药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2、3周的舒张压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02~3.67,P〈0.05)。治疗组穴位按摩治疗后2、3周的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76、3.25,P〈0.05)。治疗组病人舒张压在穴位按摩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从治疗后2周才开始显著下降。经穴位按摩治疗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可作为高血压脑卒中病人的一种辅助降压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ⅡEF-5)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与勃起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别的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8例正常血压健康男性(54.2±13.6,50.8±10.7),体检后独立完成ⅡEF-5问卷,分析比较2组ED发生率以及勃起功能、射精功能、性欲、性交满意度、总体满意度情况.结果:ⅡEF-5评分高血压组ED发生率为18.08%,对照组为13.79%,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血压组总体满意度和性交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为低(P<0.05).结论:高血压是否影响勃起功能可能与年龄、病程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