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缩血小板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输注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方法选择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45例为治疗组,在对各期并发症的治疗基础上,一次足量快速输注同型血小板4~6单位;另回顾性抽取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病死率及尿素氮(BUN)复常天数的比较。结果病死率:治疗组为零,对照组12%,差异有显著性(P<0.05);BUN复常天数由20.45±7.36天降至14.33±4.70天,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EHF病人给予一次足量快速输注浓缩血小板,可以降低病死率并缩短BUN复常天数。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聊城市是山东省EHF重点发病地区之一,1984年发现首例病例,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1986年聊城市发生了家鼠型EHF暴发流行.为掌握其流行趋势,为防治EHF制定策略,现将聊城市21年来(1984~2004年)EHF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锦州地区1984年首发流行性出血热(EHF)并酿成爆发流行,主要传染源为褐家鼠:1984~88五年间共发生EHF4339例,死亡44例,历年病死率分别为1.14%,0.90%、1.20%、1.10%、0%。为探讨家鼠型EHF死亡原因,改进防治和抢救措施,对资料完整的29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29例死亡病例中;1984年7例(发病11例),1985年15例(发病23例),1986年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12月应用日本BN-ASR-1型人工肾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20例,总结如下: 根据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西安会议分型标准均为重型和危重型。其中并发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腹腔内出血各2例,肾被膜及肾实质出血、严重出血、多脏器衰竭各1例,心动过缓2例,高血压3例。  相似文献   

5.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死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王玉璞,汪炳泉,李亚楠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型病症,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我们于1983年——1993年对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死因及...  相似文献   

6.
泰安市1975~1993年流行性出血热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指导今后的工作,收集1975~1993年泰安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1 流行特征 1.1 发病率与病死率 泰安市1975年发现首例EHF病人,此后每年不断有病例报告。1984年病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病征的疾病。就我科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86例,男67例,女19例,年龄22-6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检测肝功能,计轻型25例,中型37例,重型19例,危重型5例。治愈出院42例,好转出院41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之有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其特征。我院自1999~2000年共收治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30例,由于EHF的病死率,除与病型轻重有关外,与治疗早迟、措施是否得当亦关系密切,为加强对其认识及提高护理质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长清区连续18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自1984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至2001年,连续18年发病不断,目前EHF已成为我区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探讨本病在我区的流行规律,预测今后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区1984~2001年EHF发病情况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酚妥拉明与速尿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17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见表1)。本组17例是1983年1月至1985年1月住院的典型EHF患者,尿量在400ml/d以下.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血液生化和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急性肾衰尿毒症表现。男10人,女7人,年龄17~55岁。根据1981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分型标准:中型2人,重型10人,危重型5人。另以应用中药、速尿等综合治疗13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我省流行性出血热(EHF)人群血清IgG抗体的分布及变动规律,探讨预测EHF疫情的指标。1984~1990年应用间接(IFA)和直接(DFA)免疫荧光技术对39个县(市)开展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抗体调查: (一) 临床诊断病例可信程度: 1984~1990年9县(市)共报告EHF病人13022例,对其中的3052例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特异性抗体,阳性2369例,平均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7.62%,尚有22.38%的病例被误诊。各县(市)中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有从农村逐渐向城市蔓延趋势。南京市市区1978年至1984年共发生EHF病人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9—47岁,职业均为工人),病前两个月内均未离开过本市市区。其临床症状、体征、血象及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均确诊为EHF。1985年5月,在病人所在地周围捕获褐家鼠32只、小家鼠5只,黄胸鼠1只,计38只。用间接免疫荧光  相似文献   

13.
灵寿县自1985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后,发病率逐年上升,为总结防治经验,确定今后防制重点,根据疫情报告及调查资料,对1985~1994年间的流行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1985年至1994年累计报告EHF252例,1986年无病例报告,平均年发病率为8.91/10万,仅1985年死亡1例,病死率0.40%。历年发病数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我院在1988~1989年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采取配对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恢复期免疫血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选择流行季节确诊为EHF的住院患者,入院前未作任何治疗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EHF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EHF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双份血清免疫学检查,恢复期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老年(≥60岁)EHF67例的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组(<60岁)EHF58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EHF占同期EHF(145例)的46.2%,病死率15.2%。老年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多,发病早期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病程各期明显延长,肾功能损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7.9%、继发性感染43.3%、肺水肿12.0%、消化道出血25.3%、误诊例数10.4%等,EHF的并发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EHF病情重,早期表现常不典型,病程持续时间长,合并疾病和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如何防止和减轻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肾损害,改善肾血流量及增加尿量,常为本病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我院对处于发热期至少尿期的1 2例本病患者,试用心得安口服治疗,取得了增加尿量、越过少尿期、缩短疗程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198 4年11月至1987年11月住院的EHF病例,诊断及分型标准桉1981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座谈会标准,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验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12例,为在发热期或少尿期入院病例,入院时无低血压及休克,其中中型9例,重型3例。对照组20例,均为发热期或少尿期入院病例,其中中型15例,重型5例。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在一般综合对  相似文献   

17.
乐清市1986年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报告之后,为制订该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市EHF自然疫源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我区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1982年我区发现首例病人后,发病率逐年上升,1986年达高峰,经综合防治,发病率逐年降低,但1991年发病率再次回升,1994年又达高峰,流行呈现周期性。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区的流行特征。现将18 a来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我省EHF患者的病毒病因,我们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6月在四川南充疫区从EHF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病毒五株,现将病毒分离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标本来源:1984年11月在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南充地区医院和南充县新民公社选择临床症状典型,发病不超过5天的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及时分离血清,液氮冻存运送实验室备用。  相似文献   

20.
集安地区在60年代初期就有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病例报导,至今每年都有散在病人发生,1986年至1987年我所于本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T)检出人群现患和鼠类的EHF抗体抗原,从病原学首次证实该地区人群和鼠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存在。按29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流行性出血热协作组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