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蛋白B(S-100B)含量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两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患者血清NES、MBP和S-100B浓度,并行GCS评分,3个月后行GOS评分;同时检测96例健康成人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NSE、MBP和S-100B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治疗组在入院时的GC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1周和2周其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3月后其GO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S-100B含量,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血清镁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镁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早期补充硫酸镁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231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镁浓度,并将其中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硫酸镁2g(16mmol)稀释至100ml于15min内推注+硫酸镁7.8g(65mmol)稀释至500ml静滴24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人院第3天时血清镁浓度.入院时和入院1周时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6个月后按GOS进行预后评价。结果重型颅脑损伤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镁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镁组和高血镁组入院时GC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周时的血清NSE水平及伤后6个月时的GOS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颅脑损伤后早期患者血镁浓度与其伤情间的必然联系,早期补充硫酸镁也未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CT影像脑水肿面积;治疗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IL-6、S100β、MBP、NSE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2周,两组脑水肿面积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GCS评分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4.44%,29/45;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5;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保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因子,降低脑水肿面积,缓解炎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早期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川芎嗪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12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GCS评分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S评分。结果川芎嗪治疗组和对照组GCS评分在治疗第1天和第3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3d内死亡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和3个月随访均进行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评定死亡率,治疗组死亡7例(10.9%,7/64),对照组死亡16例(254%,16/6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川芎嗪能明显降低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入院后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觉醒时间,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美芬组患者的心律异常和呼吸异常者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出现高颅内压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纳美芬组觉醒时间为(10.1±1.45)d,对照组为(12.4±2.58)d,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比较也差异显著(P〈O.05)。结论纳美芬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并探讨NSE含量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223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在伤后1、3、5、7d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NSE浓度水平,并结合ICP、CPP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其处理同颅脑损伤组。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轻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型组(P〈0.01)。②血清NSE含量与ICP呈正相关(P〈0.05),与CPP呈负相关(P〈0.05)。③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与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病情的重要指标;监测血清NSE水平联合ICP、CPP等指标,可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评价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HT)对血清NSE含量的影响,探讨HT的脑保护机制。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温治疗(NT)和HT。两组均于伤后6h及1、3、5、7d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其NSE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清NSE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取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NSE含量均低于NT组(P〈0.01)。③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患者预后较好,但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NT组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HT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哮NSE含量,并提示颅脑损伤后有较高水平血清NSE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治疗结果,并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OS亦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高压氧是一种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致残率低、并发症少、无痛苦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将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颅内压(ICP)、头部CT(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14d后,颅内压及脑水肿程度都有所减轻,但依达拉奉治疗组减轻程度好于常规治疗组.治疗14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伤后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14d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水平,治疗后7、14d对两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cs)标准进行评分,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效果。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DAI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7、14d患者GC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3个月随访GOS发现,治疗组患者预后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DAI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表达水平,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比较2组患者GCS评分和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预后组间颅内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渐进性减压与常规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80例采用渐进性减压,68例采用常规减压,术后治疗方案相同。比较2组手术前、术后GCS评分、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术前,术后1天、2天、3天GCS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7天、14天、1月GCS评分2组有显著性差异。渐进性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5例,中残27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4例。常规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3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3例,死亡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性减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术后恢复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S—100B,NSE和MBP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浓度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4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病人在伤后12h内进行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检测,并结合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预后组之间S—100B、NSE和MB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以伤后12h血清S-100B浓度2.0μg/L、NSE浓度30ng/ml和MBP浓度10ng/ml为分界标准评估预后,S—100B评估预后的特异度为91%,敏感度72%;NSE特异度为77%,敏感度67%;MBP特异度为63%,敏感度61%。结论 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和MBP浓度对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S—100B浓度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较NSE和MBP更为敏感,特异,因此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一种可靠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I)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的安全性。方法49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24例,GM1治疗组25例。治疗14天后观察GCS及不良反应,3个月后观察GOS。结果GM1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比常规治疗组升高。结论早期应用GM1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可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NSE、MBP对重型脑外伤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碱性髓鞘蛋白 (myelinbasic protein,MBP)血清浓度变化 ,以期为临床重型脑外伤后脑损伤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直观的定量指标。方法 对 3 0例重型脑外伤住院患者伤后 1 2 h至第 4天进行连续血清 NSE、MBP浓度检测 ,并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计分 (GOS)及头颅 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 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伤后 1 2 h血清 NSE、MB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此后 NSE、MBP浓度虽均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值 ,预后恶劣组伤后每天 NSE浓度均持续高于预后良好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重型脑外伤后血清标记物 NSE、MBP浓度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且伤后 NSE浓度动态变化对继发性脑损害评估亦有重要意义 ,其为临床救治效果及病情转归的判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清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病死和植物状态比例,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疗程后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个疗程后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可能与高压氧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扩大血氧弥散半径、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枝循环建立、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状态、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变化的影响。 方法选取武警广东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2例,GCS评分均<9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同期GCS评分变化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BP浓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清MB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状态,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B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亚低温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血清MBP含量对于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70例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135例,不需开颅手术17例,呼吸循环衰竭无法耐受手术治疗18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定:存活120例,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40例,中残20例,重残10例;死亡50例,其中术后死亡17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综合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