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曲马多复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A组)、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kg(B组)和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曲马多1 mg/kg(C组)。结果用OPS法及Ramsay法分别进行镇痛及镇静评分并随访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12 h、24h OPS<4分的百分率B和C组明显高于A组(P<0.05),B和C组在术后24 h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评分B和C组在术后6 h内各时点明显高于A组(P<0.05)。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B和C组术后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骶管注入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术前疼痛是小儿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合适镇痛可加快小儿恢复时间,减少疼痛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为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时间,在疼痛发作之前即采取措施的治疗称超前镇痛,并已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1],通过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对小儿骶管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超前镇痛在小儿麻醉的有用性.方法 60例ASAI级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术前分别肌内注射氯胺酮1、2 mg/kg;手术结束时行骶管穿刺,注入0.5%利多卡因加0.02 mg/kg 吗啡的混合液,容积为0.6 ml/kg.观测术后4、8、12、24 h疼痛情况,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合度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 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1 mg/kg能增强骶管单次吗啡的镇痛效果,而肌内注射氯胺酮2 mg/kg临床作用与之相似,但不良反应却显著增高.结论 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1 mg/kg能增强骶管单次吗啡的镇痛效果,而且又减少了各自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用于高血压开胸手术镇痛的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给予0.15%左布比卡因+0.02%吗啡共200 mL。持续注药3 mL·h-1,单次PCEA 1 mL,锁定时间15 min。B组为吗啡肌内注射组。观察项目:记录术后2,4,12,24,36,48 h两组患者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体征。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各时点血压与术前比较有下降但都在正常值范围,B组血压都需使用降血压药物情况下才能接近术前血压水平。结论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降压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注射液应用于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5例确诊为唇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双盲分为布比卡因组(B组)47例和布比卡因、吗啡复合组(BM组)48例。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B组取0.25%布比卡因2ml;BM组取0.25%布比卡因2ml+1μg/kg吗啡注射液;两组均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每侧1ml。观察两组术后FLACC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6小时FLAC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BM组16.67%。结论采用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行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6,(1):137-139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患儿骶管阻滞麻醉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90例,按照骶管阻滞麻醉术中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将其分为A,B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为0.1%,B组患者为0.2%,C组患者为0.3%;评价3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患者镇痛疗效,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3,6,9和12 h的Bromge评分值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患儿骶管阻滞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不同,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浓度麻醉,以提升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骶麻应用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0.25%罗比卡因组;B组,0.25%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容量均为1ml/kg.观察术后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患儿舒适程度、尿潴留、恶心呕吐及肛门排气时间情况.结果A组术后运动阻滞评分明显小于B组(P<0.01).A组患儿LPS评级小于3级的比例明显小于B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平均镇痛时间,恶心或呕吐、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骶麻应用0.25%罗比卡因比同浓度布比卡因更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优化吗啡鞘内注射的临床剂量。方法将我院96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组,每组24例,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ESA)。鞘内注药:A组:0.5%的罗哌卡因15mg;B组:0.5%的罗哌卡因15mg+吗啡0.3mg;C组:0.5%的罗哌卡因15mg+吗啡0.6mg;D组:0.5%的罗哌卡因15mg+吗啡1.2mg。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C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显着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效果上C组与B组镇痛效果满意,C组在各时段均优于B组的镇痛作用。在不良反应上,吗啡用量越少,不良反应亦越少。结论鞘内注射吗啡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可减少局麻药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应用吗啡镇痛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18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后不用镇痛泵;B组用吗啡+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用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依据谵妄评定方法中文版(CAM-CR)评估各组患者术后24、48、72 h内的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20.0%、51.7%、18.3%,B组明显高于A、C组(P<0.05)。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4、48 h谵妄评分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术后硬膜外应用吗啡镇痛有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陆正荷 《中国药业》2012,21(5):78-7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6岁以内患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以下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级、6岁以内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倒.骶管阻滞用药浓度为R1组0.1%罗哌卡因1 mL/kg,R2组O.2%罗哌卡因1 mL/kg,R3组O.3%罗哌卡因1 mL/kg,术中有体动的患儿每次追加氯胺酮2 mg/kg.观察各组惠儿术后修改的客观疼痛评分法(OPS)镇痛评分及肌力恢复时间(Bromge评分)、运动阻滞程度评分.结果 镇痛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R3>R2>R1;Bromge评分随着时间推移.R3>R2>R1.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可提供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和恢复效果,不同手术术后对惠儿有不同的要求,应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患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应用吗啡镇痛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18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后不用镇痛泵;B组用吗啡+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用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依据谵妄评定方法中文版(CAM-CR)评估各组患者术后24、48、72 h内的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20.O%、51.7%、18.3%,B组明显高于A、C组(P<0.05).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4、48 h谵妄评分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 术后硬膜外应用吗啡镇痛有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 选择胃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三组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A组(试验组)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B组仅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C组(对照组)未用超前镇痛。三组术后均采用术后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12、24、48小时的BP、RR、HR、SPO2、VAS(疼痛评分)、吗啡用量。结果 A组在4个时间点VAS均为最低,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6h、12hB组与C组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48h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PC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吗啡累积消耗量在4个时间点均为最低,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的吗啡累积消耗量在4个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为胃癌根治术患者达到满意的超前镇痛,并且尽量减少术后吗啡及其它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使用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发挥外周及中枢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择6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行硬膜外术后镇痛,A组用0.1%罗比卡因,B组用0.1%布比卡因,每组分别复合芬太尼2ug/ml,镇痛泵容量为100ml,泵速为2ml/h,维持镇痛时间48h。观察指标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手术后各时段的SpO:、BP、HR,OPS法镇痛效果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各时段的SpO2、BP、HR,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OPS法镇痛效果评分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两者相似(P〉0.05)。结论0.1%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us/ml具有同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us/ml同样的镇痛效应,而且对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有利于患儿早期下床活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观察,探讨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120例,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PCEA镇痛,随机分成3组,A组:咪唑安定、芬太尼、布比卡因组;B组:氟哌啶、芬太尼、布比卡因组;C组:芬太尼、布比卡因组。分别观察3组的疼痛评分、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镇痛效果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A、B两组副作用明显低于C组(P<0.01),而A、B两组间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配方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是一组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C3组(n=20):均在L2-3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A组于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B组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4ml)与鼻喷剂布托啡诺(1mg/0.1ml,q4h)联合镇痛;C组接受硬膜外术后吗啡(30mg·mL-1)-左旋布比卡因(1.125g.L-1)持续输注镇痛(2ml.h-1);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血压、脉搏、呼吸、SPO2和有无延迟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均达临床术后镇痛质控要求(各组36h内VAS评分均<4分),B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但是B组与C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术后镇痛医疗费用比较,C组>B组>A组。结论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mg联合布托啡诺鼻喷剂(1mg,q4h)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其副作用少、镇痛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在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前硬膜外注射氯胺酮、吗啡、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上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n=15);Ⅱ组(吗啡加布比卡因M+B组n=15);Ⅲ组(氯胺酮-吗啡-布比卡因;K+M+B组n=15)。Ⅰ、Ⅱ、Ⅲ组术前30min分别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9%生理盐水6-7ml,0.5%布比卡因6-7ml加吗啡1mg混合液;0.5%布比卡因6-7ml加氯胺酮20mg和吗啡1mg混合液。三组术后均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治疗。结果:Ⅲ组术后72h吗啡总用量最少、VAS评分最低,与Ⅰ、Ⅱ组比较P<0.05-0.01,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呼吸循环抑制。结论:术前硬膜外预先注小剂量氯胺酮、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勇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4):266-269
目的:观察腹部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每支119.2mg/10mL)与左旋布比卡因(每支37.5mg/5mL)复合吗啡(每支10mg/mL)用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择期手术60例,年龄16~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穿刺留管。术后镇痛分为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左旋布比卡因+吗啡;B组:PCEA甲磺酸罗哌卡因+吗啡;C组:PCEA甲磺酸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吗啡。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比较,C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少,A,B组4,8,12,24hVAS低于C组(P<0.05)。左旋布比卡因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甲磺酸罗哌卡因镇痛起效较慢,镇痛强度大,维持时间长。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腹部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者与吗啡复合应用能提高PCEA镇痛效果,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丁哌卡因(布比卡因)10mL,研究组在腰麻药中加入盐酸吗啡0.3mg,对照组在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盐酸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8.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阑尾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水(0.4mL/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吗啡(50μg/kg,i.v.)。采用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和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评估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效果并记录疼痛分数、吗啡消耗量、应用吗啡人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吗啡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PVAS评分和OPS评分除第24h时间段外,其余各时间段镇痛效果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5h时,罗哌卡因组吗啡消耗量[(2.4±10.9)μg/kg]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9)μg/kg],吗啡应用人数(1/21例)也少于对照组(6/19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罗哌卡因组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9%(4/21例)低于吗啡对照组42%(8/19例)。结论:罗哌卡因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类似于吗啡,能推迟术后首次要求吗啡镇痛的时间,减少吗啡的消耗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鞘内镇痛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50例采用持续鞘内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布比卡因(A组,25例)和吗啡(B组,25例)。比较治疗前后静息/运动VAS疼痛评分,记录吗啡用量,评估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镇痛期间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A组患者的运动VAS疼痛评分较B组更低(P<0.05)。A组每日吗啡用量为(4.17±1.25)mg,少于B组的(8.34±1.48)mg(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高于B组的(67.82±6.03)分(P<0.05)。A组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4.00%vs.20.00%)(P<0.05)。结论与单一吗啡比较,持续鞘内输注吗啡联合布比卡因对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股神经患者自控神经干镇痛(PCNA);B组给予吗啡和布比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均持续镇痛2d.记录静息和持续被动运动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肌力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点两组静息VAS评分相仿,但A组术后48 h持续被动运动时的VAS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4.3%(1/23),明显低于B组的30.4% (7/23) (P<0.01).术后4周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管部位感染及患肢感觉运动障碍.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PCNA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