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鸣 《中医教育》2006,25(5):37-39
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的有机联系决定了方剂与病证、治法、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方证相关是学科的内在逻辑,治法是方剂分类的依据和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基础,方与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离合关系,方论是学科的理论形式。方剂学学科内涵决定了其课程的特征,即方剂学课程是以著名成方为对象,以中医药学理为背景,以方证相关为逻辑,以方论为工具,以阐述制方原理为主要功能的一门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2.
从伏羲文化中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发展与演变可以看出,伏羲是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伏羲古中医药学的基本内容紧紧围绕着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其中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体系更是伏羲古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梳理吴鞠通以前性味配伍理论的发展脉络基础上,探讨吴鞠通对前医家性味配伍思想具体应用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吴鞠通临床实践中应用性味配伍思想主要受《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及叶天士的影响。其中,《黄帝内经》中性味配伍理论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实践基础;叶天士守法变方思想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指导思想。其对性味配伍理论应用并不完全拘泥于前,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温病的病因、病机等特点灵活运用,进一步发展了性味配伍理论在温病辨治中的具体应用。其运用性味配伍理论制方思想既有溯源、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独特的诊疗手段,是理、法、方、药的完美结合,是中医临证实践的不懈追求。先议病后用药本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惯性思维,《黄帝内经》以议病为主,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1]),至清代喻昌,提出"先议病后用药"观点。但先议药后议病的临证思维,亦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手段之一,"先议病后用药"与"先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安 《中医研究》2002,15(6):17-18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在中医学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巨著 ,在多方面有示范作用 ,其有关中药炮制的内容亦起着示范与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中药炮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炮制方法《伤寒杂病论》中炮制方法按现代炮制学分类可分为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炮制法。涉及药物五十余。下面按此分类方法对其炮制方法作以归纳。1 1 《伤寒杂病论》中的净制方法净制是选取药用部位 ,去除非药用部位的过程。《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净制的方法有———一、“去皮” ,所对应药有有桂枝…  相似文献   

6.
《伤寒明理方论》是宋金时代医学家成无己所著,成氏对仲景的制方理论,言不离《素问》,以《内经》理论发《伤寒杂病论》组方用药之用,组方选药不离《神农本草经》。成氏对仲景方之用法禁忌,也做了阐释。成氏论方,重视病药相宜。成氏认为:病与药对,药与病宜,虽苛毒重疾,必获全济之功。成氏对仲景方名也有阐释。成氏论方,以《内经》理论为主线,还能参考诸家之论。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中药炮制中,醋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炮制辅料,其方法名为醋制,在《雷公炮炙论》、《五十二病方》中均有记载。文章从醋制的历史发展、"酸入肝"的原理、醋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探讨"醋制入肝"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 《五十二病方》是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重要古代方药资料,除收载医方外,并对中药炮炙有详细的记载,方中不仅有“炮、熬、煮、炙、煅……”等术语的应用,而且还有操作过程的记录。本文根据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单行本上的283方(不包括未拼合的残片)中有关中药炮炙资料,按治削、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以分类归纳,使我们了解中药炮制历史由来已久,后世《雷公炮炙论》序文中也用“炮熬煮炙”作为中药制药技术的通称。本文为研究我国炮炙发展史提供参考。兹按炮炙分类,将有关药物炮炙资料,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女科》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傅青主的代表作。其“谈证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其崩漏治法略述管见,敬希指正。《女科》论病偏重于临床方面,以病案形式,简述病因病机、立法处方,使因、机、证治结合一体,便于实际运用。崩与漏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10.
钱廷婷 《四川中医》2013,(10):26-27
目的:探析《傅青主女科》对妇人病从肝论治的治疗思想。方法:本文通过对《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妇科疾病的20方剂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分析,总结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的治疗思想。结果:傅氏认为妇人之病责肝多,其制方立意也多以肝为中心,兼顾它脏,用药配伍剂量精良讲究。结论:傅氏从肝论治妇科疾病,无论是从病因,还是其立意、制方用药,都颇具特色,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手段,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探讨中药饮片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和特征,该研究采用常用中药饮片应用调研表,对10个省份56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所见临床使用中药材品种549种,其展开项下饮片801种,按功效可归属为19个类别,其中甘草、黄芪、地黄、川芎、白术、黄芩、当归、白芍、麦冬等品种最为常见;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应用具有一定特点。调研结果反映了中药饮片应用的一般情况,为基本药物制度中药饮片的收录与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中药材品种的生产规划、饮片生产及医院饮片品种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及深度研发提供参考,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搜集CNKI中关于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所载处方,完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建立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所录药物使用频次及其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进行分析,明确核心用药及其应用特点,分析其处方规则及用药经验。整理出治疗心悸的545首方剂,涉及247味中药,通过分析,发现心悸处方中药物多为温热药性,心、脾二经所占药物比重较大,说明治疗以养心、健脾为主;发现用药频次居前的11味中药与常用药对用药模式中的高频药物完全一致,故认为这11味药即为核心用药;发现处方中核心用药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并演化出9首治疗心悸的新处方。客观呈现了心悸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医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从美康系统抽取某医院2016年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抽取100张,共抽取1200张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儿科门诊疾病多涉及中医肺脏(西医呼吸系统),不合理处方11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9.83%.结论:该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医中药知识的学习,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辨证论治,病、证、药相结合,加强临床中成药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优化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近30年CNKI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6首方剂,涉及115味中药。方中清热解毒药出现频次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4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9),其中涉及6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30%,0.9)。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黄芩-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清热解毒利咽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个暑伏期门诊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科学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HIS系统中调取2010年7月23日~8月7日、2011年7月23日~8月7日、2012年7月22日~8月6日门诊中药饮片处方2061张,将处方数据利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张数和用量,曲线上升;销售金额逐期增加;使用频率相对稳定。结论:我院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在推进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还须进一步加强用药合理性的监测,不断提升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周祯祥主编《前列腺疾病效方287首》中1985—2000年中医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了中医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复方共238首,涉及中药220种,总用药次数为2427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82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5.341%;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5.325%;归经以肝、肾、脾、胃、心、肺为主,累计频率达82.578%。结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牛膝、甘草、王不留行、车前子、穿山甲、黄芪、黄柏、桃仁、茯苓、丹参、赤芍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量效关系角度谈李可老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的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师提供经验指导。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就仲景本源剂量、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量效之间的关系、大剂量用药安全性控制策略及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药饮片剂量观等方面对李老进行了访谈。再者,对李老所编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里的相关处方按照本课题组选定的常用50味药物(TOP50)统计了最小量、最大量、最常用量以及最常用量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上限值的相对比。结果:李老某些药物使用剂量极大,如炮附子600 g,生石膏500 g,柴胡250 g等,在选定的药物中有16味药物使用量超过100 g,占30.77%。李老用药的剂量阈比较宽泛,如大黄、生黄芪、炙甘草等13味药,其剂量阈值均过百。而在其常用剂量与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的上限值的比较中,18味药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限值一致,且有3味药物:生石膏、大黄、黄柏的常用剂量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限值。结论:李老在急危重症中,尤其在亡阴亡阳时,其剂量大,一日数剂,且急煎频服。对于毒性药物的炮制及煎服法值得当代临床医生在急救时效仿。对于稳定期或者恢复期患者的常用剂量仍多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接近。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文献中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获得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药物的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1个中药处方,228味药物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8组常用药对,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湿、热、毒、瘀为关键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