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库溴铵插管剂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快速起效的肌松药罗库溴铵的最佳插管剂量。方法:100名ASA Ⅰ--Ⅱ级行选择性手术的病人快速给予芬太尼0.04mg/kg,异丙酚2.0mg/kg和一种实验用药。实验用药为盐水0.05ml/kg、罗库溴铵0.30mg/kg、0.45mg/kg、0.60mg/kg。实验药注射完后75s放置喉镜并对插管状态评分记录。结果:盐水组10例病人插管状态临床均不能接受。在给予0.30mg/kg罗库溴铵后临床能接受病例为25例,但优秀病例19例,而5例评定为差。当罗库漠铵量增加到0.45mg/kg时25例评定为优秀,无一例为差或失败,继续增加到0.60mg/kg时,结果无明显改变。结论:通常情况下快速起效的肌松药的插管剂量不应大于1.5倍ED95剂量。 相似文献
2.
田英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3):50
目的研究与分析全身麻醉时罗库溴铵的肌肉松弛作用与患者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2名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将体质指数>24.00的患者分为高体质量组,将体质指数<18.5的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均41例。2组患者均在5s内增加肌松药罗库溴铵。观察2组患者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观察2组患者的药理作用及肌松药用量情况。结果高体质量组患者起效时间显著低于低体质量组患者,高体质量组患者无反应期、恢复指数均高于低体质量组;高体质量组患者药理作用及用药剂量均高于低体质量组患者,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患者体质指数进行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时,高体质量组起效时间较短,无反应期时间长,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等与患者的体质指数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时罗库溴铵与七氟烷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耳部手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和罗库溴铵组各32例,分别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和罗库溴铵,然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气管拔管时的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Mallampati气道分级、Cormack分级、BURP手法(backward、upward、right pressure)、插管时间、拔管条件、四肢活动状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组麻醉时间明显短于罗库溴铵组(P=0.032),诱导后和插管后两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七氟烷组除声带红肿发生例数高于罗库溴铵组外,其他不良反应如水肿、肉芽肿、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90%和寒战与罗库溴铵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总体插管条件优于七氟烷,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七氟烷组低。 相似文献
4.
罗库溴铵不同维持给药方法的药效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的罗库溴铵维持给药方法的药效学特点,探讨最佳给药方式。方法:40 例ASAⅠ~Ⅱ级,无神经肌肉疾患病人随机分成罗库溴铵持续泵注组(Ⅰ组)和间断给药组(Ⅱ组),采用TOF刺激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应用静脉麻醉药诱导和维持,术毕不用拮抗剂。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术毕恢复时间和罗库溴铵的用量。结果:Ⅰ组平均泵注速率为(5.97±2.03)μg/(kg·min),Ⅱ组维持肌松追加用药间隔时间平均(30.2±16.2)min,即单位时间平均用量(5.43±2.17)μg/(kg·min),与Ⅰ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停药后,Ⅰ组恢复过程明显快于Ⅱ组(P<0.05)。结论:持续泵注罗库溴铵优于单次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淋巴水肿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按去脂肪体质量与按实际体质量使用罗库溴铵的药效动力学。方法选取择期淋巴水肿手术全身麻醉患者60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去脂肪体质量组(A组)和实际体质量组(B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后,A、B两组分别推注罗库溴铵0.12 mg/kg和0.08 mg/kg(2倍ED95),起效时间达最大抑制程度时气管插管,机控通气。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T 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及用药量。结果59例患者完成数据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插管条件、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罗库溴铵用药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水肿患者,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诱导、维持全麻时,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质量给药,可获得良好的插管条件,且无肌松时效延长、肌松药残余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不同剂量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利多卡因10mg3mL预处理组(A组),利多卡因25mg3mL预处理组(B组),利多卡因50mg3mL预处理组(C组),生理盐水3mL预处理组(D组)。观察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结果 A、B、C和D组注射罗库溴铵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3%、27%、3%和90%。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相比,利多卡因预处理组能明显减轻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P〈0.01);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利多卡因10、25、50mg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罗库溴铵注射时引起的疼痛,以50mg利多卡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罗库溴铵是目前起效最快的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研究发现预注法对罗库溴铵本身的影响结论不一,但预注罗库溴铵可显增快阿曲库铵的起效。预注罗库溴铵是否能增快维库溴铵的起效,目前尚无相关献报道。因此,作自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观察预注罗库溴铵对维库溴铵起效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肌肉松弛是麻醉的常规部分,临床上常用的肌松药物有很多,其中罗库溴铵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广泛应用于现代麻醉。其药效学在临床上个体差异较大,原因是其影响因素较多,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温、缺氧、肝肾功能、pH值、药物、给药方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补液、昼夜节律、糖尿病等均可引起其药效改变,且可引起术后残余阻滞,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神经肌肉逆转联合神经肌肉监测是降低术后残余阻滞的公认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评价罗库溴铵在麻醉诱导期间对患者心肌氧供和氧耗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在中低温体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配成罗库溴铵组(n=42例)和维库溴铵组(n=41例)。给予咪唑安定(0.05~0.1mg/kg)及芬太尼(10~15μg/kg)及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0.6mg/kg或维库溴铵0.1mg/kg(Org.Comp)进行麻醉诱导。监测麻醉诱导前至插管后10分钟(1次/1分)期间两组患者心肌氧供和氧耗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罗库溴铵组患者在插管后5分钟期间心率增加了17.4%~13.5%,动脉收缩压增加了16.94%~14.3%,平均动脉压增加了15.1%~13.2%。同期心率收缩压乘积增加了22.67%~13.96%(P〈0.05)。心率和动脉血压在插管后1~7分钟期间明显高于同期的维库溴铵组患者(P〈0.05)。结论:在ASAⅢ-Ⅳ级、心功Ⅱ-Ⅲ级风心病瓣膜病变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中,0.6mg/kg罗库溴铵有潜在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罗库溴铵在胆囊腹腔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在我院行胆囊腹腔镜术患者,进行依托咪酯复合罗库溴铵联合用药临床观察。观察指标:①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插管即刻以及插管后3,5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②罗库溴铵的显效时间及起效时间;③插管反应。结果罗库溴铵的显效时间为(15.8±4.2)s,起效时间为(103.7±23.1)s。诱导前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罗库溴铵注入60s后均可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结论在胆囊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和0.6mg/kg罗库溴胺联用能显著的缩短起效时间,促使手术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注射液属纯中药制剂,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的功能。临床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我院于2007年3月应用刺五加一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成功救治,现将抢救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更葡糖钠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对罗库溴铵拮抗反应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与新斯的明(N组),每组10例。记录患者的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N组给药后1min、5min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给药前1min和S组(P<0.05),N组给药后1min、5min的心率显著高于给药前1min和S组(P<0.05)。S组的肌松恢复时间显著少于N组(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能快速逆转罗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有利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围手术期的血压与心率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罗库溴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肌松药,但注射过程中可引起疼痛和缩肢反应,影响患者麻醉舒适度和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对各大数据库进行检索,从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对近年来罗库溴铵注射痛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罗库溴铵注射痛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升患者围术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罗库溴铵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患者的病情和体格情况评估标准)(ASA)Ⅱ级,年龄65~83岁,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将A、B、C 3组诱导插管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术中维持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6、0.8、1.0mg/L。观察各组诱导插管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术中骨骼肌松弛条件和术后骨骼肌松弛恢复情况。结果 A、B、C 3组均可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术中A组骨骼肌松弛条件满意率低于B组和C组;与B组比较,C组罗库溴铵用药量大,术中肌肉阻滞程度较深,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诱导插管时以罗库溴铵0.6mg/kg进行骨骼肌松弛维持,术中效应室靶浓度维持在0.8mg/L,可以实现诱导插管顺利、术中骨骼肌松弛满意和术毕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预注射利多卡因和局部加温缓解罗库溴铵注射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8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50例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局部加温组(W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患者。W组患者在留置针部位用Bair Hugger以40°C加温1 min;L组患者用橡胶止血带在静脉近端加压直至静脉输液停止走行,推注1%利多卡因2 mL,1 min后松开止血带。随后3组患者均在2 s内静脉推注1 mL罗库溴铵注射液(含罗库溴铵10 mg)。观察在注射罗库溴铵前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及局部加温缓解注射痛的效果。结果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发生率在W组、L组、C组中分别为62%、34%、82%。C组的疼痛发生率最高(P<0.05);W组的疼痛率高于L组(P<0.05);与W、L组相比,C组的重度疼痛率最高(P<0.05);L组的中、重度疼痛率低于W组(P<0.05)。结论预注射利多卡因和局部加温均能有效缓解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预注射利多卡因对于缓解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术中低体温对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人术中体温下降对罗库溴铵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保温组,采取下半身充气式保温毯等措施保温,Ⅱ组为未保温组。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食管温度。全麻诱导静注罗库溴铵0.6mg/kg,术中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持续静注罗库溴铵并调控给药剂量,维持T1在10%左右。记录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50%、75%、90%恢复时间以及每30min罗库溴铵的维持用量。结果:(1)术毕体温Ⅰ组(36.05±0.67)℃,Ⅱ组(34.82±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2)肌松药用量随时间延长减少,组间比较Ⅱ组比Ⅰ组明显减少,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停药后T125%、50%、75%、90%恢复时间Ⅱ组均较Ⅰ组延长(P<0.05)。结论:老年病人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低体温影响罗库溴铵的体内清除过程,延长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肌松效应、残余肌松作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麻醉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0.5~2.0 mg顺式阿曲库铵,观察组则于麻醉时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5~10 mg罗库溴铵。对比两组肌松效应指标、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残余肌松发生率、呼吸功能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肌松起效时间、完全肌松时间短于对照组,肌松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出手术室时的TOF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复苏室(PACU)及出PACU时TOF比值、残余肌松发生率、拔管后10 min和40 min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顺式阿曲库铵相比,罗库溴铵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使用罗库溴铵的患者在拔管时、出手术室时肌松恢复效果较顺式阿曲库铵差,但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并未增加,两种药物对患者呼吸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罗库溴铵联合麻黄素行快速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黄素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及循环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黄素组(E组,17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18例)。E组病人诱导后给予麻黄素70μg/kg,30s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S组则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麻黄素,其余相同。采用TOF-Watch肌肉加速度仪监测肌松。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诱导前、插管即时、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结果:E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81.7±38.7)s,短于S组病人的(106.1±42.6)s,但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87)。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病人在诱导插管过程中血压波动不大(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插管过程中使血压更趋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盐酸戊乙奎醚对罗库溴铵应用于麻醉诱导时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对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的作用时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为罗库溴铵的临床应用及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剂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罗库溴铵2倍95%有效剂量(ED95)剂量组(0.6mg/kg);Ⅱ组:罗库溴铵3倍ED95剂量组(0.9mg/kg);Ⅲ组:罗库溴铵4倍ED95剂量组(1.2mg/kg),每组20例。每组再根据两种不同的麻醉术前药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P组、ⅡP组、ⅢP组和阿托品组ⅠA组、ⅡA组、ⅢA组,每组各10例。ⅠP组、ⅡP组、ⅢP组入室后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长托宁1.0mg,ⅠA组、ⅡA组、ⅢA组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记录给药后4个成串刺激(TOF)值、肌颤搐反应数、T1消失时间、最大抑制程度和TOF70%。结果肌松程度:ⅠP组与ⅠA组比较,ⅠP组的肌松程度,即TOF%衰减速率在45s、60s、75s、90s、105s及120s几个时间段显著增快(P〈0.01)。ⅡP组与ⅡA组比较,ⅡP组的TOF%衰减速率仅在45s时间段显著增快(P〈0.01),余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ⅠA组与ⅡA组比较,ⅠA组的TOF%衰减速率在45s、60s、75s和90s几个时间段的衰减显著较慢(P〈0.01);气管插管条件:所有气管插管都一次完成,ⅠP组优秀为9例,良好为1例;ⅠA组优秀为6例,良好为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指数:ⅠP组的恢复指数较Ⅰ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P组的恢复指数较Ⅱ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TOF70%:ⅠP组TOF70%与ⅡP组和ⅢP组比较、ⅡP组和ⅢP组的TOF70%、ⅠA组的TOF70%与ⅡA组和ⅢA组比较及ⅡA组和ⅢA组的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显著缩短2倍ED95诱导剂量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并可延长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即降低罗库溴铵的恢复速率。2倍ED95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合并术前药长托宁可在给药后60s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3倍、4倍ED95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可在给药后45s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