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宝胜  桂莉  崔宏冰  席淑华 《护理研究》2012,26(17):1567-1568
[目的]探讨成批伤员救护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了解某医院对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造成的成批伤员收治的救护模式,了解成批伤员救护方案、救护资源配置及救护人员对救护过程的评价。[结果]采用"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使40例伤员得到了及时的分流及诊治,整体救护效果满意。[结论]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使伤员快速分流、得到及时诊治,但仍需对救护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医院救护城市成批伤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突发事件成批伤急诊护理应对模式,分析本模式在城市成批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2012年度我院急诊科接诊的突发事件成批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查看病历、入院病程录回访、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获取伤员基本资料、伤员转归,医护人员评价,探讨院内救护模式。结果:我院急诊科3年共接诊突发事件36起,涉及患者238例。根据《急诊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预案》,以"不同事件性质启动不同级别应急预案"的护理应对模式,以及"以急诊科为主负责院内抢救、院领导协调指导资源调配"的伤员分流模式,各级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和分流,救护人员整体评价好。结论:突发事件成批伤急诊护理应对模式值得借鉴,在电子信息化处理、救治流程优化等方面仍可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医院对于突发事件成批伤的整体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上海"11.15"特大火灾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模式,分析本模式在城市成批伤救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承担主要救治任务的某二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负共5名,采用查看病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获取医院及伤员基本资料、院内救护展开模式、伤员转归及医护人员评价.结果:该院共接收56例伤员,以吸入性损伤为主.医院采用的是"以急诊科为主组织院内抢救,院领导协调救护资源调配"的救护模式,以及"病房作为急诊的大后方,二三级医院联合救助"的伤员分流模式.伤员预后良好,救护人员整体评价好.结论:本次医院所采取的医院内外协作救护模式值得借鉴,但还需加强应急分队和制度建设、优化流程等措施,以提高医院对于成批伤的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应用于"6.7"事件批量伤员的救护中,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名伤员均得到及时分流及诊治,整体救护效果满意。结论实施强调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护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可使伤员快速分流、得到及时诊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李蕊  董兰  卢根娣 《全科护理》2014,(23):2175-2176
[目的]探讨护士首接负责制在急诊成批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6起成批伤员,均采用护士首接负责制,在成批量伤员到达前给护士编号,做好应对的准备,到达时,进行分诊,采用首接负责制,根据护士的编号安排伤员,一对一救治,每名护士负责自己的伤员全程救治与管理。[结果]伤员就诊有序,记录齐全,得到伤员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结论]护士首接负责制能够使每位伤员均有护士管理,负责协调与安排,不会疏忽任何一位伤员,同时确保伤员救治绿色通道畅通,确保成批伤员的救治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批伤员医院内应急抢救和分流等环节。方法按照成批伤员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不同区域,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结果在动车追尾事故中,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接收伤员35例,以多发伤为主,抢救成功率为97.1%。医院采用"以急诊科为主组织院内抢救,院领导协调指挥"的救护模式,伤员预后良好。结论 医院内协作救护模式值得推广应用,但还需加强训练,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医院对于成批伤员的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护士在急诊成批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总结19批285名创伤伤员抢救经验,探讨急诊科护士在成批伤员救治中的作用。认为,统一协调指挥、迅速启动成批伤员救护程序是确保伤员迅速分流、及时救治的重要保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实施救命性和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先进的通讯设施、护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护士首诊负责制"在抢救成批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护士首诊负责制”在抢救成批病人时的应用每名护士对分管的病人实施急救操作、护理记录、陪同检查,直至送入病房或手术室。实施“护士首诊负责制”后,加快了急诊分流、提高了成批病人就诊时的抢救成功率及医生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认为足够的护士人数和平时的演练是实施该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火车事故致群体伤的急救护理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4例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具体措施包括:采用一对一护士首诊负责制、充分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准备、危重患者的抢救与绿色通道的开放、成批患者的分流与管理等,保证了本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认为采取以上护理管理对策能提高医院应对群体伤的救护能力,特别是护士首诊负责制应对突发群体伤的方法,可以实现与患者有效的信息沟通及身份识别,也能有序展开抢救工作,实现快速分流,加快就诊与转运,减少各种衔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不同成批伤事件中收治的成批伤员的特点,为医院有效管理、救护成批伤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9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急诊科收治的成批伤事件中的伤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市发生成批伤事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伤亡人数也逐年增多;6年中所有类型事件中,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成批伤员伤情主要以轻度创伤为主,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主。结论上海市成批伤事件为以非自然因素为主的突发事件,医院在救护成批伤员的管理方面应根据本城市的成批伤员特点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并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黄萍  沈红  陈雁  刘瑛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26-327
目的 探讨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的效果.方法 按照成组化分诊模式建立检伤分诊小组,按照简单检伤分类及快速治疗程序对124例爆炸伤伤员进行检伤分流管理.结果 124例伤员中分流到红区救治35例,黄区30例,绿区59例,分诊合格率100%.本组中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34例,行清创手术118例,损害控制性手术10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7.1%.结论 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突发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可以迅速建立良好的检伤救治秩序、提高分诊全程管理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批量爆炸伤员救治组织管理的方法,以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伤员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伤三级,并进入相应的诊疗区域。将救护人员编组,编为指挥联络组、预检组、抢救组、清创缝合组、留观组、转运组、协调记录组7组,对33名爆炸伤员实施有效的救治。结果 33名伤员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相关人员对救治流程实施结果满意。结论完善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应急预案是救治成功的前提,熟练的组织实施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实施过程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做好医院各部门间组织协调,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应急箱为核心的物资管理在批量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6.7"事件批量伤员的救护中,采用以应急箱为依托的烧伤批量处方,进行快速检伤分诊、身份识别、信息管理、安全转运。结果通过应急箱的应用,每位伤员均在入院后1min内完成检伤分诊,5min内接受VIPCI救治;无一例伤员身份识别错误;有5例重伤员进行了物资补给。结论批量伤员应急箱的应用使物资管理更高效、快捷、精准,促进了批量伤员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Crowd control is essential to the handling of mass-casualty incidents (MCIs). This is the task of the police at the site of the incident. For a hospital, responsibility falls on its security forces, with the police assuming an auxiliary role. Crowd control is difficult, especially when the casualties are due to riots involving clashes between rioters and police. This study uses data regarding the October 2000 riots in Nazareth to draw lessons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crowd control on the scene and in hospitals. METHODS: Data collected from formal debriefings were processed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s of a MCI due to massive riots. The transport of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and the behavior of their families were considered. The actions taken by the Hospital Manager to control crowds on the hospital premises also were analyzed. RESULTS: During 10 days of riots (01-10 October 2000), 160 casualties, including 10 severely wounded, were evacuated to the Nazareth Italian Hospital. The Nazareth English Hospital received 132 injured patients, including one critically wounded, nine severely wounded, 26 moderately injured, and 96 mildly injured. All victims were evacuated from the scene by private vehicles and were accompanied by numerous family members. This obstructed access to hospitals and hampered the care of the casualti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hospital staff was unable to perform triage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s entrance and to assign the wounded to immediate treatment areas or waiting areas. All of the wounded were taken by their families directly into the "immediate care"location where a great effort was made to prioritize the severely injure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events, the hospital's managers enlisted prominent individuals within the crowds to aid with control. At one point, the mayor was enlisted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crowd control. CONCLUSIONS: During riots, city, community, and even makeshift leaders within a crowd can play a pivotal role in helping hospital management control crowds. It may be advisable to train medical teams and hospital management to recognize potential leaders, and gain their cooperation in such an event. To optimize such cooperation, community leaders also should be acquainted with the roles of public health agencies and emergency services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战创伤救护模式在大批量地震伤员分诊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集中分诊救治的模式。方法将战创伤救护模式运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分诊救治实践。结果依托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参照战创伤救治模式组织实施成批伤员救治,保证了指挥协调通畅、分类预检及时、重伤救治有序、后送保障有力,充分发挥了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快速反应的优势。结论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平战时期战创伤救护模式,对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批海上灾害伤病员的医疗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