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寰椎枢椎为颈1、2椎体,寰椎与枢椎之间连结构成寰枢关节,寰枢关节脱位具有潜在危险性,因高位脊髓是呼吸中枢所在,如受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故手术危险性极大,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尤为关键,我科于2004年2月收治1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脱位,脊髓损伤、不全瘫的患者,并成功实施了寰枢椎减压手术,现病人已康复出院,下面介绍一下对该患者整个护理过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组报告15例寰枢椎前脱位,以颈椎外伤及先天性发育畸形等原因所致,其中外伤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12例,齿状突发育畸形伴寰枢椎脱位3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寰椎后弓钢丝贯穿、寰枢椎固定加植骨术,13例获得解剖复位,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以上,X线片检查12例植骨已融合。 相似文献
3.
4.
5.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一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和枢椎介块螺钉治疗6例寰枢椎前脱位,结果:随访6 ̄24月,4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2侧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脱打现象。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达到稳定的状态,该方法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寰枢椎钩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 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内固定可靠.结论 寰枢椎钩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8.
小儿自发性寰枢椎脱位也称为病理性寰枢椎脱位,轻者仅有斜颈、四肢麻木,重者运动受限,给患儿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笔者自1993年~1998年采用枕颌牵引带,服用身痛逐瘀胶囊,配合脱水、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小儿自发性寰枢椎脱位3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是引起儿童斜颈的常见原因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此病患儿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最小 6岁 ,最大 12岁 ,平均 8.5岁 ;病程最短 5h ,最长 8天 ,平均4 .5天 ;有外伤史 2例 ,其中 1例骑自行车摔倒 ,头颈部受伤 ,1例是被同学玩耍时拽小辫受伤 ;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例无诱因。1.2 临床表现 :6例患儿均有枕颈部的疼痛 ,颈部僵直 ,斜颈 ,颈部不敢活动。查体 :6例患者均有颈部向一侧倾斜并轻度屈曲 ,呈“雄性知更鸟”姿势 ;枕下有压痛 6例 ,颈 2棘突压痛 4例 ;… 相似文献
10.
颈部外伤后寰枕关节脱位并寰枢椎骨折损伤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患者常在被送往医院之前就已死亡,以往多见于尸体。单纯寰枕关节脱位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比较少见,但由于寰枢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损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不易与先天性环枢椎脱位功能障碍相鉴别,而易产生纠纷。因此,区分先天性和外伤性的寰枢椎脱位是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法医临床鉴定中遇到的2例寰枢椎脱位重新鉴定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用脊髓组织内丙二醛和过氧化物歧化酶定量分析等技术,附以组织形态学观察,评定动行模型的脊髓功能。进而研究牵引张仍髓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兔分级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MEP在判断运动预后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1只兔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分别用60、120gcf gram×centimeter×force(gcf)冲量打击兔T10-11脊髓,建立不同程度SCI模型,并在伤前及伤后24 h连续记录兔双侧腓肠肌MEP,用Tarlov’s评分衡量兔下肢运动神经功能。结果 脊髓轻度打击伤时,兔MEP波幅明显降低,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波幅的下降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MEP波均无法引出,至24 h也不能恢复MEP波形。结论 MEP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护脊髓功能的手段,并可作为判断运动神经功能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成像可准确提供更多的信息,直接评价脊髓病变的部位及范围,而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脊髓解剖学及影像学以外的功能结果。体感诱发电位是临床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分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和脊髓诱发电。它们都能够较好地反映脊髓神经功能。本文就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评估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细胞的凋亡。方法 :自制压迫装置 ,造成兔 L2脊髓的慢性压迫。尼氏染色观察一般组织病理变化 ,原位末端标记方法 (TU NEL)标记凋亡的细胞。结果 :实验组压迫区白质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后索较重 ,侧索及前索较轻 ;神经元尼氏小体淡染、消失 ;神经元萎缩 ,脱失 , 板层明显。标记阳性细胞为神经胶质细胞 ,各索内均可见到 ,后索及侧索明显。灰质中阳性细胞数量较少 ,为神经胶质细胞 ,主要在 、 板层。相邻段病变次之 ,远段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细胞凋亡数大为减少 (P<0 .0 5 ) ,与正常组比较区别不大 (P>0 .0 5 )。在各组每段都未观察到阳性标记神经元。结论 :机械性压迫是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也是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可能是继发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神经损伤的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73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4 8例 ,年龄 5~ 39岁 ,平均 16 5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 5 4例 ,先天性脊柱侧凸 19例 ,术前Cobb’s角 5 0°~ 135° ,平均 6 8°。术前常规预测矫正度数 ,术后均做唤醒试验 ,其中 2 5例进行SEP及MEP联合监测。结果 术后Cobb’s角平均 2 8° ,平均矫正率为 5 8%。2例神经损伤 ,发生率为 2 7%。诱发电位监测组中CSEP假阳性率为 2 8% ,SubCSEP假阳性率 16 % ;SEP假阴性率为零 ;MEP可靠性为 84 %。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 ,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并结合唤醒试验 ,及时排除损伤因素 ,有利于降低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方式。方法 :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 ,采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4h后各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缺血再灌注 4h后各时间点均可见到凋亡及坏死的神经细胞 ,其中以凋亡细胞为主 ,再灌注 2 4 h最多。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胶原酶,观察其对脊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把40只兔分成A、B、C、D、E5组,分别在鞘内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24、50、100、250U的胶原酶,通过形态学、脊髓诱发电位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以观察胶原酶对上述组织的损伤。结果:鞘内注射胶原酶的4组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没有瘫痪的兔其SCEP也有改变,病检发现脊髓、神经根和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胶原酶剂量越大,损伤越重。结论:胶原酶鞘内注射对兔脊髓及其周围组织有严重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