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外排泵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14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观察加入泵抑制剂MC207110后的美罗培南对141株铜绿假单胞菌MIC变化,检测多药外排泵机制.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排泵mRNA水平的表达.PCR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及调控基因并测序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以及对美罗培南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构建生物被膜体外模型,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被膜内活菌计数,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生物被膜的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经各组药物作用24 h后,FOS组及FOS+MEM组吸光度值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MEM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S+MEM组4 h、8 h、24 h时被膜内活菌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两药合用后生物被膜存活细菌数明显减少,推测两药合用后可能加速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破坏,增强了美罗培南的渗透及对生物被膜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显示出了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个体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COPD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分成2组(个体化剂量组、标准剂量组)进行治疗,统计分析美罗培南对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个体化剂量组患者的美罗培南平均剂量为每12 h(0.86±0.09)g,低于标准剂量组;个体化剂量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1.3%,2组间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标准剂量治疗对肾功能有一定损伤,而个体化剂量能减轻美罗培南对肾功能的损伤。结论美罗培南的个体化给药不仅能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还能降低对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0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6%(32/155),2001年为39.0%(48/123),2002年为41.3%(95/230)。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69.1%(121/175),其次为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外科监护病房,占35.6%(51/143),其次为呼吸监护病房(33.5%)、外科(12.5%)和呼吸科(6.25%)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玉  吴爱武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193-194,206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rtM,IRP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苗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索。方法 按常规方法对163株铜绿假单胞苗进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按2005年NCCLS的标准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3及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分离出IRPA60株,占36.8%(60/163);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6.7%(40/60),IR-PA在病区的分布中居前3位依次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IRPA对12种常用抗生索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外。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10种抗苗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0%;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苗(imipenem susceptible Pseu-domonasaeruginosa,IS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RPA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索呈现出多重耐药.且IRPA比ISPA具有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分离培养的耐亚胺培南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在老干部病房、ICU和呼吸科比普通病房更加严重,耐药组泌尿道及呼吸机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选择抗菌药物的范围很窄,只有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亚胺培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经亚胺培南诱导后对β-内酰胺类及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亚胺培南的亚抑菌浓度(1/2MIC)诱导铜绿假单胞菌5步(10天)后,测定其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诱导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诱导前增长了8.67倍,其抑菌环直径缩小了7.95mm;对其它抗生素无明显改变。结论:亚胺培南诱导后获得的耐药不是由于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产生,而可能是其它耐药机制所致,且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16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按2005年NCCLS的标准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3及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分离出IRPA 60株,占36.8%(60/163);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6.7%(40/60),IR-PA在病区的分布中居前3位依次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IRPA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外,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1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0%;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susceptible Pseu-domonas aeruginosa,IS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RPA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出多重耐药,且IRPA比ISPA具有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分析研究。方法采用K-B法检测10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金属酶IMP、VIM基因以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金属酶IMP基因阳性率为24.29%(17/70),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率为7.14%(5/70),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阳性率为68.57%(48/70),其中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率为58.33%。结论 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V ITEK 32系统对PA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多重耐药性PA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从2004年1月开始出现泛耐药的PA,至2005年12月已出现泛耐药PA 43株,其M IC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PA多重耐药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1.
罗玉蓉  张砺 《华西医学》2009,(5):1154-1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特点,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8月到2008年7月收治新生儿肺炎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选择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者做药敏及临床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达100%,对近几年在新生儿较少用的或不用的氨基糖甙类,环丙沙星敏感率为85%~100%,而对常用的氨苄西林+舒巴坦不敏感,对头孢他啶敏感率〉70%,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近年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临床检出菌,用天地人200B系统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三维法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pC酶检测,同时用双纸片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4株,其中检出AmpC阳性菌株18株,产酶率为28.13%;产ESBLs菌株16株,产酶率为25.00%;产AmpC+ESBLs菌株8株,产酶率为12.50%.在14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住院病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蔚  陈果  陈红 《华西医学》2009,(11):2931-2933
目的:探讨老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IRPA院内感染老年患者32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48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IRPA分离率为34.8%,IRP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组,但对阿米卡星敏感率达81.3%。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与IRPA感染有关:高龄、住院时间≥4周、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分离出IRPA前2周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早期联用抗生素、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长程住院[比值比(OR)=14.887],APACHEⅡ评分≥16分(OR=38.908)以及分离出IRPA前2周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OR=12.945)是I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程住院、APACHEⅡ评分≥16分以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使用是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IRPA对阿米卡星敏感率相对较高,但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配合小剂量不同疗程罗红霉素对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0例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30)根据药敏结果选用2种敏感抗生素联合抗绿脓杆菌,疗程3~4周,并治疗基础疾病;治疗B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胶囊0.15g,2次/d,疗程1个月;治疗A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胶囊0.15g,2次/d,疗程6个月。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60.0%(18/30),治疗B组83.3%(25/30),治疗组A组93.3%(28/30),细菌清除率对照组16.7%(5/30),治疗B组40.0%(12/30),治疗A组66.7%(20/30),治疗B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A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配合小剂量罗红霉素长疗程治疗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抗生素对绿脓杆菌的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30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 PCR方法扩增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基因 gyrA,gyrB,parC和 parE,再测序查找是否存在位点突变,同时用脉冲场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0株菌中,28株菌出现 gyrA基因扩增片段的137位点均有C→T突变,导致T83I改变;17株菌gyrB基因扩增片段的351位出现G→C突变,导致G466A改变;21株菌的 parC基因扩增片段的277位点有 C→U 突变导致 S87L 改变;2株菌 parE 基因在不同位点出现 C→U 突变,导致A425V和 A473V改变。30株菌可分为6个克隆,其中 A克隆4株,仅有 gyrA突变;B克隆7株,有 gyrA和 parC两种基因发生突变;C克隆3株,有gyrA和gyrB两种基因发生突变;D克隆14株,同时有 gyrA,gyrB和 parC三种基因发生突变;其他克隆2株,仅在 parE位点发生突变。结论该组菌株的靶位突变型与流行克隆型密切相关,同一流行型的菌株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相同,并与环丙沙星的 MICs值的高低呈正比,突变基因数越多,MICs 值越高。4种基因中 gyrA基因突变频率最高,且该突变比其他靶位的突变对药物与靶位结合的影响更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外伤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6医院治疗的25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发热4~18d,平均(7.9±3.2)d;住院时间20~58d,平均(31.4±9.98)d。结论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严格无菌操作和病室的消毒隔离是闭合性颅脑外伤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患者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CU引起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ID-GNB系统鉴定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7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7%,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均为66.7%,庆大霉素60.6%,哌拉西林57.6%,头孢他定42.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对大部分其它青霉素类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陈娟弟  郑琼  何洁雪 《护理学报》2009,16(21):51-53
总结10例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识别与护理经验。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识别重点在于提高对早期休克的认识,密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与体征,严格护理体检,重视患儿典型皮肤深脓疱疹进展,尽早识别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护理重点在于遵医嘱尽早应用敏感抗生素,配合医生行早期直接目标治疗,完善转科流程,缩短院内转科时间,争分夺秒行液体复苏。本组10例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致感染性休克患儿8例死亡,2例存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加强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PA肺部感染1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6株PA的耐药性依次为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啉(96.3%),头孢呋新、头孢噻肟(92.6%).头孢曲松(86.8%).头孢他定、哌拉西林(41.9%),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2.3%),亚胺培南(26.4%),左旋氧氟沙星(21.3%),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19.1%),妥布霉素(15.4%),美罗培南(6.6%).结论:ICU内PA肺部感染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有较高耐药性,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