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辑同志:前不久健康查体时发现我的血压偏高。听说高血压容易患冠心病。请问,这是为什么?89675部队梁洪海梁洪海同志:高血压和冠心病均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两者密切相关,易合并存在。据统计,在冠心病患者中,60%~70%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2.
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上厕所时非常容易出现意外。首先,这些老年人在排便时容易发生猝死,这是因为当他们用力屏气排便时,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造成猝死。其次,这些老年人如果蹲厕时间太久,站起时易造成大脑缺氧,甚至晕倒、发生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每次到医院复诊时医生都嘱咐我要注意防止脑血管发生意外。那么请问,高血压患者何时易”出事“? 张光明同志: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承受的压力较大,处于痉挛状态,以致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如果此时由于某种原因促成血压骤然增高,就易造成脑血管破裂、  相似文献   

4.
生理性血压波动是指人体的血压无论是高还是低,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掌握血压的这种生理性波动规律,对高血压病人合理服用降压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午8~9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高峰期,有些医学家称此时段为“魔鬼时间”,因为此时段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很高。高血压患者应当在高峰期出现前服用降压药,以保证药物在血压高峰期到来时起到降压作用。这样服药可以避免此阶段心脑并发症的发生。●据报道,人体午休时的血压较活动状态时偏低。若午休前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低血压。所以,有午休习惯的高血压患者以在午休后服…  相似文献   

5.
岑梅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63-764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病人从卧位改为直立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引起头晕、视力模糊、全身乏力、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冠心病患者的易患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而治疗高血压使用的降压药及利尿药往往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本身也易引起体位性低血  相似文献   

6.
正阿司匹林作为抗凝药,存在引发出血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毫米汞柱)的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血压控制不良会因血压急剧上升而加重消化道、颅内等出血风险,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建议每天口服75~100毫克。肠溶型的阿司匹林建议在空腹时服用,而服用非肠溶的阿司匹林空腹易刺激胃肠道,应在饭后服。还需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会在亲友介绍下自行服用阿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少纤维性食物,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过多吸收,粪便于结、坚硬、排便不畅,易出现便秘,并伴有腹胀、腹痛、恶心、纳差、会阴坠胀、排便不全、心情烦躁等。因此,必须防止便秘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中风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而服用下列药物不当,也可引发脑中风,应引起人们的注意。降压药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升高时,尤其是出现不适症状后,往往求愈心切,大量服用降压药物,从而导致血压骤降,使脑血流量减少,血流减慢,形成血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镇...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冠心病患者中60%~70%的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是普通人的4倍左右。在冠心病诸多的致病因素之中,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的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增高10毫米汞柱,9年后患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增加28%;而舒张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此种危险则增加24%。高血压者为何易患冠心病呢?这是由于血压升高时,血管壁主要是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容易受损伤,使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易侵入动脉管壁;同时,血管壁的功能与代谢也发生变化。血压高还易使血管扩张,刺激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切莫生闷气据德国医学专家最近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中,60%来自遗传,40%则为心理因素所致。研究者对42名男子进行了8年的观察,发现凡是患有高血压的人,多是把不顺意的事闷在心里、爱生闷气。为何生闷气会使血压升高呢?因为生闷气或发怒时精神受到...  相似文献   

11.
人的血压并非24小时恒定不变,而是有着昼夜的波动,且有一个普遍规律,即“日高夜低”。如果测取上午、下午、夜间3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可以看出上午血压最高,夜间0~4时血压最低,两个时段间的收缩压可相差6千帕,舒张压可相差1千帕。血压的“日高夜低”这个规律,不仅发生于正常人,也同样见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在许多大中型医院配置了“动态血压监测仪”。与心电图动态监护仪一样,它可以监测24小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情况,要比每日分时段测血压更能准确反映24小时的血压变化,可正确指导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梁雪梅  刘瑶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123-1124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的粪便过干过硬,且排便不畅,困难。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形成脑内血肿。颅内血管破裂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出血后排便反射被破坏、长期卧床、脱水治疗、摄食减少,排便动力不足、焦虑及抑郁等因素易造成病人便秘,  相似文献   

13.
1提高对降压治疗目标的认识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和修改后的2007ESC/ESH欧洲高血压指南中,均提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将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1级、2级、3级等几个水平,再依次根据无任何危险因素,有1或2个危险因素,>3个危险因素或1个器官损害或糖尿病,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来进行分层,综合分析后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等4个层次,层次越高,对降压治疗目标的要求越严格,如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更低水平(SBP<130mmHg,DBP<80mmHg)。而对于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的灌注主要完成于心脏舒张期,维持适当的DBP可保证有效的心肌供血,故降压时应考虑冠状动脉的有效灌注问题。同理,脑卒中患者在稳定期和急性期的降压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只有根据心血管分层的结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最佳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各器官,延缓疾病的进展。2提高对药物联合应用的认识在高血压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并不罕见,如长期服用利尿药易引起低血钾,造成心律失常;钙拮抗药主要扩张动脉,对静脉的扩张作用相对较弱,易引发下肢水肿;具有保护心脏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也因容易...  相似文献   

14.
术前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促进儿茶酚胺及TXA2缩血管物质的释放,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通过术前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术中血压保持稳定,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摄盐与血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向认为过量摄盐是造成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美国印第安纳医学院的迈伦·温伯格医生说,毫无疑问,盐与血压之间存在联系。他的研究结果证明,高血压患者中50%~70%的人对盐敏感,就是说这些人摄入盐多时血压就升高,摄入盐少时血压就下降。卡...  相似文献   

16.
丁莹红  张留印  东月莉  李亚男  祖宏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09-1409,14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无痛内镜检查过程中血压波动变化时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通过对2009—08~2010—06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4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前后以及检查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波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估。结果:高血压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给药后血压水平均下降,全部安全的接受了检查。结论: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比较安全。但检查时除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外,还应关注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等,控制麻醉用药剂量和药物维持时间,掌控胃镜检查时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头晕5年,伴晕厥1次人院。患者于5年前发现有高血压,一直服用卡托普利治疗,近2年血压控制不良,最高达220/120mmHg。但近10个月以来,患者未加用其他药物,血压(测左上肢)便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20/70mmHg),故停用降压药物,但头晕症状未缓解。人院前2d,患者在室内走动时突然发生晕厥1次,数秒钟后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张凤英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近1亿人,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大敌。专家门认为,高血压患者不一定每天用药,以下几种非药物性降压方法能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心理平衡抑郁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上,精神紧张、情绪创伤是至关重...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20%~40%合并高血压,病程长者易并发肾脏损害出现继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较严重的靶器官损害,降压药的疗效降低,控制血压的能力受影响,构成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积极控制血压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病死率。为此,我们观察了贝那普利(洛汀新)联合氨氯地平(络活喜)用于糖尿病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胰岛素密切相关,即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1,2],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3,4]。我们对高血压发病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之前和高血压发病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之后及患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血压正常患者做了胰岛素、血糖、C一肽等含量变化的检测,旨在探讨胰岛素血症的产生机制和相互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与分组1.1.1高血压先发病组(A组):先患有高血压而后伴发了糖尿病者ZO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8.76土6.08岁。1.1.2高血压后发病组(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