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T管拔除时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导尿管能顺利放入窦道,通畅引流后而愈;14例导尿管不能顺利放入窦道,经保守治疗,其中8例症状缓解,后痊愈;6例再次剖腹手术引流或重置T管引流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T管拔除后致胆漏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营养状态、术中置管及术后拔管方法等有关,预防胆漏应从术中做起,拔管时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拔管时操作应规范、轻柔,胆漏发生后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适时拔除T管是总胆管探查术后的常规操作,虽然目前对拔除T管的时机已有较统一认识,但由于病情、个体差异或拔除时的操作不慎,拔除T管后并发胆漏的病例并非少见。兹就本院普外科1998年以来常规拔除T管并发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肝胆外科最常用的方法,T管拔除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临床发生率约1%[1]。此种并发症是临床上虽不常见,但易导致严重后果。我院近10 a来经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6例,现对其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8~70岁,平均54岁。术前均经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石症,2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系急性发作而入院行急诊手术,其余均为择期手术。本组病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3例有合并症(糖尿病1例,贫血1例,低蛋白血1例)。所有病例术前胆总…  相似文献   

4.
T管引流是处理胆管疾患的常用方法,T管拔除后引起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是 胆管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90年1月-2004年8月,本院共收治18例T管拔除后致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谢东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30-3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胆漏发生率与T管留置时间是否有联系.方法:我科5年来行胆总管探查并留置T管的2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留置14~16d后拔除T管的97例患者发生胆漏的有21例,留置30~35d后拔除的105例患者发生胆漏的有5例.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适当延长时间拔除可以糖尿病患者的降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0-2006年胆管术后发生胆漏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4例,胆总管或肝总管损伤致胆漏3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8例,T管放置不当1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2例。保守治疗22例,再手术7例,除1例85岁重症胆管炎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是否引流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T管引流是胆管手术中最常见的引流方法 ,但拔除T管后胆漏时有发生。现将本院 199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8例T管拔出后发生胆漏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9岁。均因胆总管结石而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术后 2~ 3周常规行T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0—2006年胆管术后发生胆漏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4例,胆总管或肝总管损伤致胆漏3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8例,T管放置不当1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2例。保守治疗22例,再手术7例,除1例85岁重症胆管炎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是否引流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T管引流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常用的引流方法,其目的是引流胆汁,消除胆管感染,便于治疗胆管残余结石,防止胆漏和胆管狭窄的基本技术。拔除T管后胆漏是胆管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45%~10%[1]。从术中置管到术后拔管的众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发生拔管后  相似文献   

10.
拔除T形管后胆漏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0例病人拔除T管后胆漏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探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经胆道镜检查后拔管,方便、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方法:结果:胆总管T管引流术1月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检查窦道、胆总管及下端、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无异常,拔除T管,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肝总管T管引流术后胆漏、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经胆道镜检查后,再予拔除,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往经T管胆道造影后,在开放引流,夹管无不适后,再行T管拔除,经胆道镜检查后行T管拔除,后者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22例胆漏病人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19例首选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3例中转手术治疗,余15例治愈,非手术治愈率79%(15/19)。3例首选急诊手术治愈。3例中转手术病人中,1例再手术时遗漏对胆管结扎伤的处理,余2例治愈。全组总治愈率为91%(20/22)。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T管拔除后,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预防应从首次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着手。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拔T管后发生胆漏、腹膜炎的护理方法及护理预防。方法:对23例拔T管后发生胆漏、腹膜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3例病人全部康复顺利;在总结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预防性措施后发生胆漏、腹膜炎的病例明显减少。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使胆漏、腹膜炎的病人及时康复,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和拔管时的技巧可极大地减少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对T型管拔除后,患者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并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2间,经过T管拔除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50例患者的资料,并逐一分析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并发的原因、临床治疗以及预防对策等内容。结果:50例胆漏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患者当中,实施手术治疗为22例,非手术治疗的为12例、行鼻胆管外引流治疗的16例,所有的病惠经过有效的治疗,均好转出院,无出现死亡现象。结论:T型管拔除后,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是由于拔管损伤或者裁剪不当、胆总管的愈合存在缺陷以及误拔T管、管道撕裂等造成的。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时,应重点预防、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T管引流是肝胆外科专业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是手术治疗胆管结石、胆管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减轻胆管压力、促进胆总管愈合的作用。然而术前准备、术中拔管的众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发生拔管后胆瘘。而胆瘘的早期发现、早期正确处理又能让患者转危为安。本院收治胆管结石患者208例,术后均放置T管引流,其中6例T管拔除后出现胆瘘,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肝胆微创外科出现的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病历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8例,术中均行T管引流,腹腔置引流管,均无胆漏、黄疸、胆汁性腹膜炎发生,术后1周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3—4周拔除T管痊愈出院,随访2年均未发生胆道狭窄。结论:胆管损伤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术中发现胆道扩张器经胆总管进入腹腔,注水试验阳性、胆道镜检发现胆总管远端假道形成即可诊断,对单纯性胆总管假道形成,胆总管无梗阻病例,术中常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管,术后保持T管、腹腔引流管通畅,适当延长腹腔引流管及T管引流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T”管引流术是胆管外科术后有效胆管引流、减压、预防结石残留、防止胆漏和胆管狭窄的基本技术。拔“T”管后胆漏是胆管术后少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不到1%,但从置管到拔管处理不当会发生明漏及胆汁性腹膜炎的严重并发症。我院1998-2004年共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250例,术后常规拔“T”管,发生胆漏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管术后胆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是普外科常见手术。拔T管后发生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本院2001年7月-2005年4月发生拔T管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11例,因及时发现并处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随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切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3年lO月手术切除伴随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解剖第二肝门、第三肝f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放置“T”管可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结果:32例肝血管瘤均安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胆漏2例,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手术切除伴随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有效的方法,放置“T”管可减少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网篮取石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内胆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胆管重建采取胆总管端端吻合,留置T管。术后3个月内,T管造影提示胆管内胆栓形成。拔除T管,经T管窦道用网篮完整取出胆树状铸型胆栓,术后留置引流管。结果3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正常。1例患者拔除引流管;2例患者术后存在胆管感染,经抗感染治疗,留置外引流管支撑。结论经T管窦道网篮取栓可早期解除胆管梗阻,该方法简单、经济,可减少患者痛苦,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内胆栓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