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等参数的疗效。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 70例随机分成 2组。缬沙坦组 3 6例给缬沙坦 80~ 160mg ,贝那普利组 3 4例给贝那普利 10mg ,2药均 po ,qd× 8wk。结果 :2组治疗后 ,病人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 ,4wk时 ,SBP/DBP下降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分别为 (3 .7±1.0 ) /(1.9± 0 .9)kPa和 (3 .8± 1.2 ) /(1.8± 1.0 )kPa。治疗前后尿蛋白 2组的差值分别为 (0 .42±0 .2 8) g·2 4h- 1和 (0 .4± 0 .3 ) g·2 4h- 1,蛋白尿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2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未升高。结论 :口服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氯沙坦为对照,观察依普罗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研究。符合方案的50例轻、中度EH病人经筛选期(2 wk)、安慰剂导入期(2 wk)后,随机分为依普罗沙坦组(n=24)与氯沙坦组(n=26)。在治疗期,2组病人分别每日1次口服依普罗沙坦600 mg或氯沙坦50 mg。若4 wk血压不达标,即坐位舒张压(DBP)≥90 mmHg (1 mmHg=0.133 3 kPa),加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口服至8 wk。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 wk与8 wk血压、心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改变。结果:在治疗后8 wk,依普罗沙坦组的收缩压(SBP)与DBP分别下降了(12±s 10)mmHg与(12±5)mmHg,氯沙坦组的降压幅度分别为(14±9)mmHg与(10±6)mmHg,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2组间血压下降的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依普罗沙坦组与氯沙坦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l%,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依普罗沙坦组加用氢氯噻嗪病例为9例(38%),而氯沙坦组为6例(23%),p> 0.05。2组心率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普罗沙坦与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病人的血压,疗效相似,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对照组单独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叶酸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P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SBP和DPB水平分别为(132.41±8.5)mmHg和(74.27±6.82)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UAE、Cys-C、血浆Hcy、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和e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其肾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卡托普利分别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氢氯噻嗪12.5mg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d;B组给予卡托普利12.5~25mg,3次/d疗程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变化及咳嗽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有效率分别为84%和83%,均有显著降压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肾功能、血脂均无明显变化,A组没有干咳发生,B组出现干咳,发生率为17.33%。结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少,但缬沙坦耐受性较好,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不良反应少,值得给老年人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因持续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被迫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抑制剂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因持续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及肾功能不全 ,不能用ACE抑制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10 0例。治疗组予缬沙坦 80mg,po ,qd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高血压患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吲达帕胺、美托洛尔。 2组中心力衰竭患者用利尿剂、洋地黄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 ,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亦行相应的治疗。 2组服药 4wk以上对比观察持续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的出现情况。垂直对比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未见持续性干咳、皮疹的患者 ,3例患者出现轻微咳嗽 ,未因此而停药 ;对照组有 2例轻微咳嗽的患者。用缬沙坦前后BUN ,Cr变化无显著性 ,肝功能损害未见加重 ,2例患者服缬沙坦后水肿加重。高血压患者用缬沙坦前和 2wk后的SBP分别是 (15 8± 17)mmHg(1mmHg =0 133kPa)和 (139± 14 )mmHg ,P <0 0 1;DBP分别是 (10 1± 14 )mmHg和 (86± 13)mmHg,P <0 0 1。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因干咳等被迫停用ACE抑制剂的患者服用缬沙坦是安全的 ,严重水肿的患者用缬沙坦需谨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伴有高血压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40例伴有高血压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贝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80mg/d)加贝那普利(10mg/d)共治疗8周。于服药后第2、4、8周末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脂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血压控制率、靶目标控制率及尿蛋白、血肌酐、血脂谱方面的改善优于贝那普利组;而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伴高血压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疗效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28例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组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钾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24h微量白蛋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尿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尿132微球蛋白增高的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缬沙坦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静态血压和动态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α1,微球蛋白、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单用缬沙坦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后,患者SBP、DBP均显著下降,缬沙坦-氢氯噻嗪组降压幅度比缬沙坦组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α1微球蛋白较治疗前也均有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与缬沙坦单用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合用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娜 《中国药房》2012,(4):310-31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78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和脉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时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麻醉诱导时血压的影响。方法 :30例运用缬沙坦治疗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手术当天继续服用缬沙坦 ) ,试验组 (术前 1d停用缬沙坦 ) ,每组各为 15例。麻醉诱导药采用异丙酚 ,阿曲库铵 ,芬太尼。记录诱导前 5min至诱导后 2 5min各时段血压值的变化、低血压持续时间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结果 :对照组收缩压 (SBP)在诱导后 15 ,2 0 ,2 5min有显著下降 ,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对照组SBP在诱导后 5 ,15 ,2 0 ,2 5min有显著下降 ,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对照组发生 1次以上低血压的人数为 15例 (试验组9例 ) ,低血压的持续时间延长为 9min±s 6min(试验组 4min± 3min)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照组明显增加 ,其中麻黄碱 15mg± 9mg(试验组 10mg±8mg) ,去氧肾上腺素 5 0 μg± 80 μg(试验组为 0 ) ,差异均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术后随访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缬沙坦可增加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时低血压的发生率 ,建议术前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