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环境刺激对婴儿行为发育的影响,以期对其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方法】将本院2006年3~5月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早期环境刺激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儿童保健服务。两组婴儿于生后42 d和3个月进行体格发育和行为发育评估。【结果】42 d和3个月时观察组体格发育指标(身长、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脑发育与外界环境刺激密切相关,早期环境刺激可促进婴儿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对婴儿早期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72名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发展组(早发组)和常规组。早发组接受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常规组仅接受常规的4∶2∶1保健体检。两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和发育商。【结果】早发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社交行为五个方面的得分均较常规组儿童高,发育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t=4.057,P<0.001),两组儿童在体格发育上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综合发展对婴儿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岁婴儿体格发育、心理发展与家庭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7例1岁±15 d婴儿进行体格及心理发育指标测评和家庭喂养行为调查与评分,评价家庭喂养行为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喂养行为平均得分43.72±5.31(满分60分),以x--s=38.41为分界线,A组(≥38.41)为合理喂养组,共52例(53.6%);B组(38.41)为不合理喂养组,共45例(46.4%)。以Kaup指数评价婴儿营养状况,A组营养正常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B组婴儿存在更多肥胖倾向(P0.01)。婴儿Gesell发育量表适应性、语言、社交评分A组高于B组;该三项评分与喂养行为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良喂养行为是导致婴儿肥胖倾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喂养行为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发展,应建立喂养行为监测和干预计划,促进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0~18个月正常婴幼儿体格潜能、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6月出生于怀柔区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人,按照1∶1配对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实验组进行早期智能开发指导,两组小儿均参加儿童保健定期监测和指导。并于生后1岁、1.5岁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测查。【结果】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长)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于1岁、1.5岁时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和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在儿保门诊对脑损伤儿早期筛查的实用性,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3月~2008年5月就诊于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的42 d婴儿采用NBNA方法进行测定,并进一步行颅脑CT或颅脑彩超检查,以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NB-NA方法与影像学符合率高。【结论】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纳入儿保门诊42 d婴儿常规检查,对高危儿的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早期智能发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儿童智能发育干预模式,探索父母早期智能开发指导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来儿童保健门诊的0~1岁婴儿,分干预组(65人)和对照组(62人)。对干预组小儿实施早期智能开发指导,两组均参加儿童保健常规定期监测和指导。测定基线和终末时(训练8个月)小儿的体格发育指标和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结果】基线和终末凋查时两组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评价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末调查时干预组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采用的干预方案简单易行,易被家长接受。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幼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30周早产儿1岁内神经行为发育表现和早期跟踪干预作用,为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和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线索。【方法】采用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38例早产儿在矫正月龄3、6、9和12个月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同期对75例健康足月儿行每月定期发育评估和指导,个体化神经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定期对婴儿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运动系统(包括功能性运动和非功能性运动项目)和行为调节的评估,评估正常为3分,有待提高为2分和异常为1分;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改善婴儿行为组织能力,降低婴儿紧张度,引导和提高婴儿的运动能力等;足月儿组、早产儿干预组和早产儿组婴儿12月时行戈塞尔发育商测评。【结果】早产儿3和6月时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行为调节系统和运动发育系统评分显著低于足月儿组;通过早期跟踪评估和早期干预,在矫正月龄12月时早产儿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0.01),但仍低于足月儿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能力低下发生率较高,早期合理的跟踪评估和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0~18个月正常婴幼儿体格潜能、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6月出生于怀柔区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人,按照1:1配对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实验组进行早期智能开发指导,两组小儿均参加儿童保健定期监测和指导。并于生后1岁、1.5岁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测查。【结果】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长)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实验组于1岁、1.5岁时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和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对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系统管理中生后6个月的足月正常婴儿进行血铅、镉、铁、锌、铜、镁和钙水平检测,根据血铅水平将入选的276例婴儿分为对照组、低铅组和高铅组.同时,运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入选对象进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评估.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铅组和高铅组婴儿干预性治疗3个月,并分别于婴儿生后12和18个月时进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及血铅、镉、铁、锌、铜、镁和钙水平复测.结果 高铅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商数最低(86.74±9.35)分,低铅组次之(91.52±9.07)分,对照组最高(100.71±6.92)分.干预后,低铅组和高铅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商数均提高,但以前者为著.到婴儿生后18个月时,低铅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商数与对照组相近(t=1.721,P>0.05);高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t=23.495,P<0.01).结论 低水平铅暴露可阻碍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早期干预能改善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谈病人满意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满意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疗市场.医院要从医院服务层次、医疗服务模式、医学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来管理病人满意度,建立起全程的、科学的、规范的满意度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医院赢得声誉、争取市场.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阴道组织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激素化+阴道灌洗白假丝酵母菌菌液,构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和制霉菌素组.干预10天,在接菌后的4d、7d、14d观察小鼠阴道组织中TGF-β1、IL-2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小鼠阴道组织中的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I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经过阴道灌洗,小檗碱高剂量组、制霉菌素组阴道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下调、IL-2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P<0.05);与制霉菌素组比较,小檗碱高剂量阴道组织中TGF-β1、IL-2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檗碱可以调节阴道局部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I've been on the road a bit this summer. Because of the kind generosity of my London broker, Lloyd and Partners, Ltd., I've been allowe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have an insider's view of the London market. I observed an interesting renewal situation and sat with underwriters in their boxes amid the hallowed (at least to us insurance geeks) trappings of Lloyd's. I spent several lovely days in Hanover with my long‐time lead reinsurer, Hanover Re, while trying desperately to keep up with my own work back home. It's been stimul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I know I won't ever view the purchase of insurance in the same way.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