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应用PFNA手术治疗39例,年龄为52~88岁,平均年龄为68.2岁,对手术持续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中出血量、PFNA螺旋叶片位置及颈干角、术后患髋功能进行了记录评估。结果 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1.5、3、6、9、12月),平均10.1月;骨折均愈合,37例成功闭合复位,2例切开复位;手术时间平均为7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98 ml;骨折复位良好37例,一般2例;螺旋叶片位于股骨头颈的中间位置为33例,颈干角平均为127.8°;30例达到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 w;术后患髋关节功能优良36例,可3例,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移位折断等。结论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提示PFNA适合合并症多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2例闭合复位不满意,术中结合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晴况。结果:本组2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4个月(6~15个月),所有骨折在11~21周愈合,1例发生螺旋刀片轻微切割但未切出股骨头颈,无髋内翻及患肢短缩等并发症。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3.
PFNA和InterTan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髓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2月收入院的10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采用InterTan治疗52例,PFNA治疗5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较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InterTan法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更适合粉碎性、复杂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年老体弱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0月,使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52例获得随访。平均年龄76.5岁,AO分型:A1型6例,A2型34例,A3型16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平均时间(60±11)min,出血量平均(110±15)ml。52例获得36~1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40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为94.2%。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确实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集本院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接收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运用PFNA内固定术,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后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6.
严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29-30
目的:分析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内固定切出、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优良率95.8%。结论:PFNA能很好地防止旋转及塌陷,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方法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5~20.5周(平均14.3周).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49例,良20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1%.结论 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珺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8):190-192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心理情绪评分、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5,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式运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前患者中,不但能够使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还能减轻患者的痛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主要对FHR和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4例均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方案,对照组44例均实施半髋关节置换(FHR)手术方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判断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Harris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髋关节不适、髋内翻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HS、PFNA及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32例,男性145例,女性187例,发病部位:左侧134例,右侧198例,DHS组34例,PFNA组135例,Intertan组163例,分别采用DHS、PFNA及Intertan 3种手术方法,分析临床疗效,骨折按Evans分型。结果:310例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到36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及Intertan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在以上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接近,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及Intertan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达87.5%,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和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DHS)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来本院救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4例和DHS组36例,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技术与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的治疗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P〈0.01);术后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3例并发症,PFNA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FN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运用微创股骨近端防螺旋髓内钉(PFNA)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者自主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39.6±10.5min,术中出血量为:216.7±37.9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3±2.6周,术后自主行走时间为:6.9±1.9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6.4%。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而言,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术后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骨折愈合率、Sanders髋关节评分、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对患者实施6~12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经过治疗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讨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操作方便等显著的优势,且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达87.5%,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PFNA治疗方式效果差异比对.方法 以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3月2日为时间节点,2018年6月3日~此时间50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置换Z组),此时间~2019年12月4日46例患者行PFNA治疗(研究Y组),观察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李亚超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0):74-74
目的:评价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和DHS(动力髋)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予以DHS治疗,实验组予以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一定的良好效果,但PFNA的优势更加明显,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9.
DHS与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DHS及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52例采用DHS(22例)或PFNA(30例)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3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PFNA组相对于DHS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 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O.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