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发现良、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改变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胸腔积液定性水平。方法: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62例胸腔积液的CT胸膜改变。结果:62例胸腔积液中42例胸膜增厚,其中恶性40例,良性2例,胸膜增厚特征:(1)壁层胸膜结节样增厚;(2)壁层胸膜不规则增厚;(3)环状胸膜增厚;(4)纵隔胸膜增厚。结论:CT显示胸膜增厚,对判断良、恶性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方法在治疗慢性脓胸方面的应用经验,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55例慢性脓胸的患者采取胸膜纤维板剥除方法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胸膜纤维板剥除手术51例,附加局限性胸改术4例.手术时间为2~3h,术中患者出血量420~850mL.以术中剥除的纤维板与以及肺复张情况作为术后效果参考依据,并做临床性分析.结果 其中痊愈患者49例,症状明显改善患者6例,无复发及死亡患者.结论 在治疗慢性脓胸方面,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效果显著,创伤小,治愈率高,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张世豪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05-3706
目的探讨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治疗慢性脓胸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5月我科收入的57例需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的患者进行该手术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病人均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其中治愈48例,好转8例,1例患者因结核性脓胸致胸廓严重变形、术后肺复张不全而无效,围术期无死亡患者。结论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肺外面有两层"皮",一层紧贴肺,一层紧贴胸壁,统称"胸膜",内层的称"脏胸膜",外层的称"壁胸膜",内外两层胸膜围成的封闭腔隙叫"胸膜腔".这两层"皮"非常薄且紧贴,甚至在CT上也很难分辨清楚.胸膜炎就是胸膜的炎性改变,可由各种感染、肿瘤、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和胸外伤等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中,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对112例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患者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以上,术前体温平稳1个月,结核中毒症状基本缓解后,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治愈106例(94.6%),好转4例(3.6%),未愈2例(1.8%),经再次手术治愈.病程6~12个月42例患者与其他70例患者比较,完全剥除脓胸纤维板包裹率最高.结论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病程在6~12个月者,纤维板易从胸膜上剥除,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渗血量少及不易复发,是手术最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小儿慢性脓胸62例,随访40例,全部治愈。讨论了手术适应证,认为术前纠正患儿的消耗状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着重讨论了手术方法,强调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胸膜纤维板。  相似文献   

7.
人的胸膜有两层,好像肺的“内衣”和“外衣”。“内衣”覆盖在肺的表面,称为脏层胸膜;“外衣”衬贴在胸腔的内壁,称为壁层胸膜;在脏壁两层胸膜间形成的狭窄密闭的胸隙,称为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脏壁两层胸膜紧紧地贴在一起。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胸壁创伤、炎症感染、结核破溃、癌病侵袭等)使肺组织及其表面的胸膜破裂,肺内的气体经破口进入密闭的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相互分离,胸膜腔的压力随之升高,肺被压迫缩小,这种病态表现就是“气胸”。 气胸症状的轻重依原发疾病的性质、病情的急缓和胸腔内积气的多少而异。发病急骤,积压较多时,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34)。研究组行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术后,研究组LVEF、 FEV1、 FVC高于对照组,IL-2、 IL-6、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常肺     
[解剖和组织] 肺脏位于胸腔纵隔两侧,右肺为三叶,左肺为二叶。表面覆盖一层薄的浆膜,并深入叶间把各叶分别包裹为胸膜的脏层。胸膜腔指的是脏层和壁层之间的空隙,正常时呈负压,脏层和壁层贴近,由于胸膜光滑且含液体,故可减少呼吸时胸膜间的摩擦,正常时无粘连,当有病变时,可变为粗糙、增厚、粘连,和由于摩擦刺激而引起胸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5,(11):33-35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对胸膜肿瘤小鼠AQP1表达及胸腔积液的影响。方法建立胸膜肿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肿瘤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每日一次经口灌注乙酰唑胺(40 mg·kg-1·d-1)。比较各组小鼠胸腔积液的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胸膜肿瘤小鼠胸腔内见血性积液及肿瘤结节生长,干预组小鼠胸水量较肿瘤组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QP1表达于胸膜壁层上皮,干预组小鼠壁层胸膜AQP1水平较肿瘤组降低。结论乙酰唑胺可以抑制胸膜肿瘤小鼠壁层胸膜AQP1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1.
胸膜是覆盖在肺脏表面的浆膜。紧贴在肺脏上的叫脏层胸膜,贴在胸壁上的叫壁层胸膜,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腔隙,称为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中含有极少量浆液,在呼吸运动中起润滑作用。胸膜腔液体增多,称胸腔积液。任何性质的炎症都可形成胸腔积液,结核菌或某种病原体的感染、恶性肺癌(癌)、结缔组织疾病、胰腺疾病、外伤、肺栓塞等,都可能是它的病因。胸膜炎以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早期先有胸膜充血水肿和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称为干性胸膜炎。如果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的壁层胸膜受到侵犯,病人可党脚痛,且在深呼吸时加重。胸部听诊,可…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肺癌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目前肺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1 扩大性肺癌根治术1.1 肺癌侵犯胸壁 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可以被切除彻底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 ,延长生存的目的。胸壁切除范围应包括受累的肋骨及其上、下的肋间组织 ,切缘距肿瘤至少 4cm以上 ,如肋骨的松质骨受累 ,还应将该肋骨整根切除 ,以免骨髓腔内的播散。肿瘤侵犯局限于壁层胸膜时 ,如肿瘤与胸膜仅是疏松粘连 ,可作胸膜外剥离 ;反之 ,如肿瘤与壁层胸膜紧密粘连 ,应作连同胸壁的整块切除。对于扩大性切除难以耐受的病例、术前接受过放疗者 ,…  相似文献   

13.
天然温石棉、商品温石棉和合成钠镁闪石所致大鼠胸膜间皮瘤及其前期的病理改变特征基本相同。多数大鼠肺表面可见石棉肉芽肿,以右侧为甚。肉芽肿的成熟程度,依染尘时间长短而异。通常在此肉芽肿中可找到部分石棉,夹杂在胶原纤维之间,偏光镜下明显可见。此外,尚可找到石棉小体,在肺表面、心包、壁层胸膜可见  相似文献   

14.
在肺脏表面覆盖有一层胸膜,称之为“脏层胸膜”,而覆盖在胸壁上的胸膜,称为“壁层胸膜”。两层胸膜之间构成一个密闭的腔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膜腔”。正常情况下它是不含空气的腔隙。无论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都会造成“气胸”。 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是自发性气胸。这是由于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泡自行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的空气逸入胸膜腔所致。  相似文献   

15.
李志杰 《现代医院》2006,6(12):45-46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指导尿激酶的使用。方法40例已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或生理盐水,超声观察胸腔积液内部光点回声、分隔光带分布、胸膜壁厚度及胸水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应用尿激酶组治疗后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内部光点变稀疏、分隔光带数量减少、胸膜壁厚度变薄及胸水量增加,而对照组效果不显著。结论根据超声声像图的改变可以客观地评价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气胸系指各种原因引起气体在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之间积聚,造成肺萎陷,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是肺科的常见病.它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否则将引起肺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经验.方法 自2006年12月一2009年12月对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5岁;病程3~40周的慢性包裹性脓胸患者,在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 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14 min(78~156 min),术中出血352 ml(200~800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为5~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5 d(9~20)d,出院时胸片提示患肺膨胀良好,均无手术感染及手术死亡,术后胸管在6~12 d内拔除,随访6~22个月,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8.
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结核性脓胸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在结核性脓胸治疗方面应用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选择4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VATS手术,对渗出期患者施行单纯引流术,对纤维素期患者行脓胸清创术,对机化期患者行VATS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或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结果 41例患者在单纯VATS下完成手术,其中4例完成胸腔引流术,34例完成脓胸清创手术,3例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5例在VAMT下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无一例中转为常规开胸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血胸1例,经原切口开胸止血后治愈,2例胸腔引流管持续漏气>7 d,经保留胸腔引流管10 d后治愈.46例患者出院前胸部X线片复查显示患侧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术后随访1~18个月无脓胸复发.结论 VATS适用于纤维素期及机化初期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气胸系指各种原因引起气体在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之间积聚,造成肺萎陷,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是肺科的常见病。它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否则将引起肺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结核性全肺毁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结核性全肺毁损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单侧结核性全肺毁损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发现脏、壁层胸膜呈胼胝样粘连,胸膜内分离病肺困难而施行胸膜外全肺切除术.结果 3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出血1300~5300ml,平均(2854±526)ml,术后近期并发症11例(36.7%):急性肺水肿3例,呼吸衰竭4例,脓胸2例,纵隔摆动2例;治愈28例(93.3%),死亡2例(6.7%).结论 对单侧结核性全肺毁损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术时,如果术中发现脏、壁层胸膜呈胼胝样粘连,胸膜内分离病肺困难时,应当机立断施行胸膜外全肺切除术,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