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5例肺癌大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25例肺癌大咯血患者中,即刻止血22例,咳血明显减少3例.总有效率为100%.发热7例,经对症治疗后在3~6 d后恢复正常;胸骨后疼痛15例,在3~12 d内缓解.未发生脊髓梗塞、局部皮肤肌肉坏死、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作为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6例由肠道肿瘤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 本组56例经X线检查确定为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但术前经过腹部B超明确肿瘤诊断的仅6例.本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切口不愈合4例.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为合并糖尿病和肺部严重感染死亡,3例为吻合口瘘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肿瘤性肠梗阻应尽快明确诊断,术后防止出现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正探讨肿瘤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现对省胸科医院2011年1月~12月49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肿瘤病例的治疗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恶性肿瘤合并活动性肺结核49例。49例病例均有恶性肿瘤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其中肺癌33例,病理类型为鳞癌14例,腺癌1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末梢型脑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末梢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远端5个(其中1例是小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大脑前动脉远端3个,大脑后动脉远端3个,大脑中动脉远端2个,脉络膜前动脉1个;采用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术后随访3~19个月。结果所有动脉瘤均获得介入治疗,12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加重;1例患者小脑后下动脉末梢脑动脉瘤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瘤均不显影,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末梢型脑动脉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肺结核和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的认识 ,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总结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4 3例菌阳肺结核与肺癌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病合并以老年男性患者多见 ,男女比例为 7 6∶1,6 0岁以上例数与 6 0岁以下例数之比为 3 3∶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以咳嗽、咳痰伴胸痛、咯血或血丝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和进行性体重下降、午后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为主 ;86 1%患者的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肺 ;超半数病例 (5 5 8% )肺癌的病理类型为鳞癌 ;5 5 8%的病例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半数以上病人结核抗体阴性。结论 因此已确诊肺结核 ,但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反复或恶化 ,胸片出现病灶增大、增多、新出现胸腔积液或原有的小量积液进行性增加 ,应高度怀疑合并肺癌 ,特别是老年男性 ,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动态观察病灶变化 ,反复检查痰脱落细胞 ,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 ,尽早发现或排除合并肺癌可能 ,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本院患有非小细胞肺癌者,在CT的引导下,植入活度为0.8mCi的碘125粒子。结果在粒子植入的3个月后,经过CT复查:11例CR,17例PR,2例SD,0例PD;6个月后CT复查,10例CR,17例PR,3例SD,0例PD。在术中,气胸、痰中带血或咳血、术后疼痛,经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未发生感染、癌灶播散等。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确诊为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合并糖尿病足患者43例,其中单纯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干细胞组),单纯应用介入治疗15例(介入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13例(联合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6个月,对患者进行肢体疼痛、冷感评分、溃疡分级评估、踝肱指数测定及下肢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肢体疼痛、冷感评分及溃疡、血管分级及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冷感评分、溃疡和血管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干细胞组和介入组,踝肱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干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组有3例出现膝下散在5~8处直径为0.5~0.8 cm淤斑,10~15d内自行消失,介入组无不良事件发生;联合组2例患者局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部位散在4~6处直径为0.8~1.0 cm淤斑,2周后自行消失;1例出现穿刺部位5cm×6cm血肿,3周后逐渐吸收.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55-35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浆D-D和FIB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患者表现为胸痛、咳血、咳嗽、发热、气短等临床症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肺癌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分别于介入治疗前、 3次介入治疗后检测其血浆D-D、 FIB水平。结果肺癌组介入治疗前的血浆D-D、 FI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介入治疗后(P <0.05)。介入治疗后,肺癌组的血浆D-D、 FI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果为CR 24例, PR 36例, PD 14例, NC 16例;血浆DD、 FIB表达水平随着疗效的好转而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浆D-D和FI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变化可作为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Ⅳ期肺癌是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肺癌 ,预后差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总结了 1998年 1月至1999年 1月我科收治的 4 6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 ,采用化疗加姑息性放疗及支持等治疗 ,探讨综合治疗对上述病人的临床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Ⅳ期NSCLC患者 ,所有患者KPS≥ 60分 ,体重减轻<5% ,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8例 ,年龄 3 8~ 73岁 ,平均 61岁 ,初治 3 2例 ,复治 14例 ,鳞癌3 1例 ,腺癌 13例 ,腺鳞癌 2例。转移情况 :脑转移 16例 ,骨转移 2 6例 ,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肺结核并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共 2 1例 ,其中危及生命的急性大咯血 9例 ,另 12例为顽固性慢性咳血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不能控制病情 ,从而寻求介入治疗。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DSA造影 ,首先明确出血部位 ,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 1例病人一次栓塞成功 19例 ,2例病人因肋间动脉供应脊髓和同侧胸廓内动脉供血 ,无法超选择到位而未能栓塞。 2 1例中栓塞一条血管者 17例 ,2条以上者 4例 ,即时止血率 90 % ,9例大咯血者立时止血率 10 0 %。所有病例均经 1年以上的随访 ,4例在半年内又有少量出血 ,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 ,1例于 1年后又发生大咯血 ,再次进行了介入治疗。结论 介入治疗在肺结核急性大咯血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顽固性出血患者治疗中 ,疗效肯定 ,只要能完全栓塞供血动脉 ,可以立即见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手术患者204例,对于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必须注重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92例高龄肺癌开胸手术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68例(74.0%)发生在术后3d以内,经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术后6d内绝大部分被纠正。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较高,术前积极完善检查、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心电血氧监测、充分给氧、有效止痛、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等是防治高龄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DA8例,ASD23例,VSD6例,均在X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分别于术后1-3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30-150min,X线下操作时间为10-60min,其中即刻封堵成功率为97.3%,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4.6%,7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1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心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在手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间的住院患者18例,经我科肾活检病理诊断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或膜增殖性肾病),全部病例均口服来氟米特40mg/d,共3d,继以20mg/d维持,同时口服强的松龙30~40mg/d。观察时间6~12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来氟米特治疗6~12个月,有3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2个月时9例患者中又有2例完全缓解,7例仍部分缓解,最终共有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0例无效。平均显效时间为用药后第6~8w,总有效率为100%。无患者出现ALT、AST升高;1例于用药4w出现轻度腹泻,而后自行缓解。合并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恢复;合并有牛皮癣的1例患者皮肤症状也有所缓解。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应用综合方法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病例的分析,探讨免疫抑制剂在PQ中毒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近年急诊科应用综合方法治疗PQ中毒存活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分析PQ中毒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原因.结果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5例PQ中毒存活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5例患者均于服毒后6~18个月(平均12月,停用激素5~16月)出现单侧或双侧髋部疼痛,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1例两侧同时发病,另1例两侧先后发病,间隔2个月,3例为单侧股骨头坏死.均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综合治疗.治疗期间甲泼尼松龙总量为3.88~9.30 g,总共用糖皮质激素时间为28~60 d(平均40 d).结论 PQ中毒后并发股骨头坏死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PQ中毒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迫切需要探索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2月外科治疗的39例先心病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其中单一畸形28例,多发畸形ll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7%;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切口感染及脑出血各l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5年,平均3.6年,复发l例,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外科治疗的绝对指征;早期治疗先心病有助于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平均手术时间为(39.8±11.3)min,术后3例(6.25%)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于3-6d后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给予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4例行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正常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观察组介入治疗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并发症,监测卵巢X线辐射量;记录两组产妇产后恶露及月经情况.结果 观察组54例患者一次止血成功52例(96.30%,52/54),其余2例转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42.52±5.13) min,止血时间(5.88±0.53) min.术后出现发热23例(42.59%,23/54),持续2~4d;出现臀部疼痛17例(31.48%,17/54),持续3~8d,均为轻中度疼痛,且经口服镇痛药后好转;出现下肢乏力7例(12.96%,7/54);无误栓、子宫坏死以及尿潴留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以及行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介入方法对产后出血进行干预性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且安全微创、不影响生育功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