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开通髂血管,择期再对股胭段病变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65±0.18,与术前(0.28±0.14)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支架植入后髂动脉均通畅;有2例行旁路转流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狭窄解除.1例患者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余患者旁路血管通畅,血运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4月~2009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足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体会,对腹主动脉以下狭窄严重伴足部溃疡的患者肢体进行血管搭桥手术。[结果]2例患者在搭桥后1周和1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通过取栓后血流恢复,1例术后3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膝下血管闭塞,自体大隐静脉不能使用,膝下肢体缺血坏疽,取栓术后再次血栓形成,最后导致截肢;1例在半年后流出道腘动脉闭塞行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2年肢体良好,但死于膀胱癌。另外一例取栓后未再有血栓形成,但至今足部溃疡仍未痊愈;其他患者在血管搭桥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搭桥后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加快。3例患者死亡,分别是由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和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加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可明显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8例(148条肢体),主-股转流11例;腋-股转流4例;股-股转流45例;髂动脉扩张支架(腔内介入治疗)48例,其中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结合开放手术的杂交复合手术13例.结果 治疗均获成功,106条肢体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2条肢体部分好转.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7±0.17上升至术后的0.63±0.1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0年,主-股转流及股-股转流术后5、10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0.0%(9/10)、70.0%(7/10)及61.4%(27/44)、52.3%(23/44);腋-股转流术后1、2年的通畅率分别为75.0%(3/4)、50.0%(2/4);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5.8%(46/48)、87.5%( 42/48)、79.2%( 38/48)、64.6%(31/48).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和血管移植材料的改进,血管腔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流,其与开放手术的结合成为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5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7年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其中腹主动脉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9例,有3例合并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单侧转流术7例;股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1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月国动脉-胫后动脉转流术4例;腋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股深动脉成形并股深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例;股总动脉-月国动脉-胫后动脉顺序转流术7例。结果:本组56例中有3例分别在术后2天、6个月、18个月时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余5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以动脉硬化最常见;术前综合应用Duplex、CTA、MRA、DSA等多种检查手段,对患者全身动脉硬化情况以及下肢动脉多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全面评估,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将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旁路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旁路移植术在远端流出道不良所致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共49条下肢)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股-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腘-小腿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及胭-足背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等,分析其血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中,术后移植血管闭塞1例,闭塞率为2.4%(1/42),手术成功率为97.6%(41/42);1例在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为2.4%(1/42);出院时血管通畅率为100.0% (41/41),足部创面愈合率为33.3%(11/33).结论 采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效果较明显,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也可及早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生物性(人尸血管、同种异体及自体大隐静脉脉)和非生物性血管(ePTFE)移植在难建性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采用多种血管材料对200例尿毒症患者前臂和上臂作袢式、直桥式、间插式及跨跃式移植建立永久性血管透析通路。结果移植血管中人造血管112例,人尸血管78例,同种异体大静脉19例,自体大隐静脉11例。一次手术成功率99.1%,非生物性血管移植1年通畅率96.4%,2年通畅率92%,3年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大隐静脉(IT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搭桥血管易于发生进行性内膜增生,致远期硬化阻塞,术后10年通畅率仅30%~35%,ITA又称乳房内动脉,作为搭桥血管,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术后跟踪无进行性内膜增生硬化阻塞,10年通畅率高达95%,且具有大隐静脉相似血供率,促使了ITA作为心脏搭桥血管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诊治的69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端-端吻合、直接动脉修补、自体大隐静脉或头静脉移植及人工血管吻合.结果 6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端-端吻合23例;自体静脉移植33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6条,长4~10cm,平均7cm;头静脉7条,长4~8cm,平均6cm.);血管裂口修复6例;人工血管移植3例;假性动脉瘤切除4例.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肢体功能评价分为优、良、差三级,优(49例)、良(11例)、差(6例),截肢3例(4.3%).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的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是提高肢体存活率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合理的处理动脉复合伤,早期筋膜切开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例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瘤体切除 动脉破口修补术1例;瘤体切除 血管移植12例(移植血管包括自体大隐静脉、人造血管)。结果 全部病例保肢成功。血管移植术后复查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彻底清创、血管重建、恰当处理并发症是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内钬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股静脉戴戒等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杭州和睦医院收治18例(23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应用钬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股静脉戴戒等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无并发,所有病例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酸胀消失,色素减轻,溃疡愈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患者术后随访6~42月无一复发,结论:腔内钬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股静脉戴戒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手术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处理方法。[方法]回顾研究分析某院2003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98例吸毒患者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99条肢体的临床资料。2例选择自动出院未行手术,5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31例行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27例行股动脉破口修补术,35例行股动脉结扎术。[结果]98例患者中,5例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发生肺栓塞或术前存在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外,1例人工血管感染取出移植物后结扎股动脉,22例扩创引流加换药后保肢成功,其余手术患者术后均无肢体坏死症状。[结论尽早外科手术是抢救因毒品注射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彻底清创引流、控制感染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必要时结扎股动脉也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辐照氟银脐动脉移植到兔颈动脉后的内膜增生情况及ki-67的表达。为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提供新的血管材料源。方法无菌条件下取人胎儿脐动脉20条制成辐照氟银脐动脉。30只兔的左、右两侧颈动脉同时分别植入辐照氟银脐动脉(实验组)和自体颈动脉(对照组),作为自身对照,术后2周和6周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取材作大体、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对吻合口通畅血管段内膜厚度及ki-67的阳性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移植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再生良好,总通畅率为89.6%。(2)光镜检查移植段血管壁三层结构均存在,管壁有少量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内腔由内皮细胞覆盖。(3)移植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实验组的内膜增生比对照组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实验组的ki.-67的表达较对照组高,术后2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辐照氟银脐动脉的内膜增生与自体动脉差异无显著性,有望在冠状血管外科成为比较理想小口径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14.
结果 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导致严重血管损伤并发症的治疗展开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导致严重血管损伤并发症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3例3条下肢出现动脉损伤的患者,1例患者给予膝上截肢术,占总例数20.0%,另外4条下肢完好保全,占总例数80.0%,跟踪随访1~2年,3例动脉损伤患者恢复良好,动脉通畅;2例股浅动脉损伤患者恢复良好,静脉回流通畅.结论 面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导致严重血管损伤并发症问题,医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医源性血管损伤,加强规范术中操作步骤,积极降低、避免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引发;早期、有效处理是严重血管损伤并发症的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相关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30例患者,对其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为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平均手术时间(142.4±3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25.2)mL,平均清扫淋巴结(15.8±6.6)枚,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3±1.5)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1±1.2)d,平均住院时间(12.5±2.7)d;在血管解剖中,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前方5例(17.9%)、前上方13例(46.4%)、前下3例(10.7%)、后方2例(7.1%)、后上3例(10.7%)、后下2例(7.1%)。有结肠动脉独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者占43%(12/28),与中结肠动脉共干29%(8/28),与回结肠动脉共干者占18%(5/28),缺如者占10%(3/28)。胃结肠干出现率75.0%(21/28),其中包含右结肠静脉/上右结肠静脉的胃结肠干为89.3%(25/28)。结论: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正确的解剖间隙、解剖标志及血管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注射毒品引起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对注射毒品引起的假性股动脉瘤行血管移植的疗效 ,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行血管移植手术治疗 11例 ,其中人工血管移植 9例 ,自体血管移植 2例 ,均行股动脉及股静脉移植。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2年 ,均获得良好效果 ,移植血管通畅 ,未出现血管阻塞 ,伤口愈合欠佳 1例。结论 血管移植是注射吸毒引起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 对126例(141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分级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A组,54条肢体)、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B组,72条肢体)和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C组,15条肢体),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1)141条肢体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沿大隐静脉走行区有条索状硬结135条(95.7%),3个月内体征均消失.A、B、C组浅静脉血管迂曲扩张的症状消失分别为50、65、11条,下肢肿胀消失分别为51、61、13条,色素沉着变浅分别为46、53、8条.(2)并发症为术后局部复发2条肢体(1.4%),皮肤灼伤7条肢体(5.0%),术后小腿局部皮肤麻木感10条肢体(7.1%),皮下淤血、青紫18条肢体(12.8%).(3)141条肢体经B超检查均未出现主干闭塞后再通的发生.结论 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新型、安全、微创、疗效满意的新技术,其中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 27例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患者中4例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5例行股动脉取栓术;6例行膝上腘动脉取栓术;2例行膝下腘动脉取栓术;4例行股、腘动脉联合取栓术;其中9例取栓术中联合腔内血管成形;5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其中2例股浅动脉支架置入;1例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结果 随访3~6 个月,按Cooly标准:优秀5例,良好17例,失败2例,死亡3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应积极、尽早手术探查,根据病变程度、范围,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O)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DAO患者21例(23条肢体),6条肢体行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20条肢体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 23条肢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率100%,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踝肱指数升高0.21~0.49,平均升高0.31±0.09,19例平均随访(10.0±4.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5例,1例截肢,4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对DAO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