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5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7年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其中腹主动脉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9例,有3例合并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单侧转流术7例;股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1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月国动脉-胫后动脉转流术4例;腋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股深动脉成形并股深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例;股总动脉-月国动脉-胫后动脉顺序转流术7例。结果:本组56例中有3例分别在术后2天、6个月、18个月时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余5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以动脉硬化最常见;术前综合应用Duplex、CTA、MRA、DSA等多种检查手段,对患者全身动脉硬化情况以及下肢动脉多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全面评估,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将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旁路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8例(148条肢体),主-股转流11例;腋-股转流4例;股-股转流45例;髂动脉扩张支架(腔内介入治疗)48例,其中髂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结合开放手术的杂交复合手术13例.结果 治疗均获成功,106条肢体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2条肢体部分好转.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7±0.17上升至术后的0.63±0.1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0年,主-股转流及股-股转流术后5、10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0.0%(9/10)、70.0%(7/10)及61.4%(27/44)、52.3%(23/44);腋-股转流术后1、2年的通畅率分别为75.0%(3/4)、50.0%(2/4);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5.8%(46/48)、87.5%( 42/48)、79.2%( 38/48)、64.6%(31/48).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和血管移植材料的改进,血管腔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流,其与开放手术的结合成为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胭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胭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1年累计开通率分别为80.0%和60.0%,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毕秋香 《药物与人》2014,(1S):98-98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其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2%-20%。本文通过对62例(89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多普勒检测与同期动脉造影对比分析,探讨多普勒动脉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利平 《现代保健》2014,(13):133-135
目的:观察分析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应用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出血性疾病患者107例,根据其实施的止血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经导管SAE,对照组实施髂内/子宫动脉结扎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实施SAE,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减少子宫切除率,具有更为理想的止血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康国峰  尚玉敏  单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06-580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天津市天和医院由于不同原因发生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性疾病并发失血性休克的21例患者急诊局麻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给予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观察术中栓塞情况、术中及术后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术中均顺利成功止血,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随访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并发有失血性休克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一项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常规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动脉栓塞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优劣,并探究其适应证.方法:将90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对照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腹部小切口两种子宫肌瘤剥除对照组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三个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另外两组子宫肌瘤剥除对照组.结论:两种常规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但动脉栓塞手术对患者机体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正>妇产科大出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症,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12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是常见问题,尤其是壁间肌瘤及基底宽的浆膜下肌瘤。我院自2 0 0 2 -0 9始将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用于肌瘤剔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 -0 9~2 0 0 3 -0 9在本院住院的子宫肌瘤病人要求行肌瘤剔除术的82例,单纯的黏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16例未收入讨论,余5 6例随机抽取2 6例为观察组,3 0例为对照组,2组在平均年龄、平均孕产次、肌瘤平均直径、平均数目及生长部位均无显著差异。1·2 临床症状 月经增多3 2例;下腹坠胀、尿频不适6例,不孕不育(包括习惯流产) 5例;无症状(妇科普查发…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6,(9):1289-1290
目的探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出血性疾病4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其中难治性产后出血18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3例、宫颈妊娠6例、异位妊娠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为100%;治疗后,患者的穿刺下肢状态良好,术后并发症经处理治疗后都已得到改善,并未发生严重型并发症。讨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降低出血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此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伤害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03-2903
是研究覆膜支架在髂动脉闭塞病变中的方法和疗效.随着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口髂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闭塞可表现为严重下肢间歇性跛行、组织坏疽、静息痛、废用性肌肉萎缩缺和血性神经病变等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所以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症的首选方法.髂动脉是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由于涉及一侧下肢总的供血来源,完全性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闭塞段动脉开通技术难点和防止治疗后再狭窄等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介入技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减少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出血。方法 在近子宫峡部距子宫动脉外靠近子宫动脉上行支约0 .5cm无血管区穿透阔韧带前后页 ,将消毒橡皮圈从前至后穿出 ,绕过宫颈后方从对侧水平处洞穿阔韧带 ,由后至前拉出橡皮圈 ,两头拉紧 ,触摸子宫动脉上行支无搏动感时 ,用纹式血管钳钳夹橡皮条两端固定 ,然后行常规肌瘤剔除术。结果 子宫动脉阻断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经过16例病人的临床应用 ,子宫动脉阻断法具有术中出血少 ,手术视野清晰 ,手术时间短 ,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大咯血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15例患者即刻止血8例,占55.33%,其余7例术后3~6天内完全止血,随诊半年无复发.结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较安全、能快速控制咯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早期妊娠的一种方法,但大多数受术者术中有明显疼痛和精神紧张,甚至不能配合手术。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人工流产止痛或无痛方法的研究。本院为满足受术者需求,开展多种麻醉方式用于人工流产镇痛。2002年2月开始,以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对笑气吸入性镇痛联合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postpartumhemorrhage,IPPH)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IPPH产妇给予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4例栓塞双侧骼内动脉前支,6例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评价止血效果。结果:骼内动脉造影见8例造影剂出血弥漫性溢出、聚集,2例子宫动脉增粗,止血成功率100%,未见再出血;栓塞时间32--62min、平均(48.9±9.2)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d、平均(3.1±1.1)d,住院时间5-11d、平均(8.5±2.0)d,3例轻度发热、1例高热,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臀部、会阴疼痛。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IPPH方法,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止血成功率高,但对医师技术水平、医院设备条件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的35名产科大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实施子宫切除的35例产科大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0名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观察组有7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穿刺部血肿,2例伤口感染和发热、恶心、呕吐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中有15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穿刺部血肿,4例;伤口感染和发热、恶心、呕吐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盆腔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盆腔动脉结扎术止血,研究组实施盆腔动脉栓塞术止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止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海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93-3694
目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分组用子宫动脉阻断术、缩宫素,对比分析术中止血效果及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2例经腹腔镜下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缩宫素分为2组(每组61例):研究组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应用缩宫素20 U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为40 ml,注射于子宫肌瘤与子宫交界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剔除肌瘤大小、多少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2日-2018年10月22日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月经恢复、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手术风险,减轻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