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伴高血糖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0例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1.1mmol/L;强化组35例,予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并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对照组NIHSS、mRS评分分别为(8.29±2.74)、(2.96±0.74)分,强化组分别为(6.83±3.16)、(2.02±0.6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强化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并控制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6.40±6.91)U/d比(51.70±9.86)U/d、(4.30±0.87)d比(6.60±1.24)d],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2,35)比25.7%(9/35)、0比8.6%(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伴高血糖的疗效更好,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陈波  李治纲 《现代保健》2011,(24):62-6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易达生)治疗大脑中动脉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为15.6%;对照组病死率为48.4%,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28.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大脑中动脉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但存活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改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级甲等医院采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并在康复中加入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246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疗效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27.6±6.2)分,对照组(28.5±5.4)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18.3±6.7)分和(23.2±6.3)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近期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观察组(37.30%)低于对照组(69.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甲等医院以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管理治疗脑卒中病人。并在康复治疗中加入中医针刺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7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高压氧与舱外高流量氧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共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69例)和舱外高流量氧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即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以及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舱外高流量氧组加用舱外高流量氧治疗。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患者生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舱外高流量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高压氧组[98.6%(70/71)比91.3%(6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和舱外高流量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5.6±1.8)分比(28.2±2.5)分和(10.4±1.7)分1:L(2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舱外高流量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压氧组[(10.4±1.7)分比(15.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舱外高流量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行舱外高流量氧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14天检测血浆脑钠肽;治疗第14天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入院当天血浆脑钠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3,14天血浆脑钠肽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53.47±32.01)ng/L比(187.45±40.21)n矶和(111.02±38.27)ng/L比(139.71±29.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7,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3.84.4±6.00)分比(16.59±4.62)分和(9.23±4.48)分比(13.02±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0%(27/30)比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兵 《中国保健》2010,(2):46-4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0±5.10)分VS(12.56±4.5)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65.3%(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65.3%,对照组显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52)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纳络酮治疗,对照组(n=46)采用川芎嗪治疗,疗程10—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2组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脑梗死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9.6%,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8±5.35)分和(6.09±7.22)分,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临床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使用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丁咯地尔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和临床表现改善方面更优于尼莫地平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症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性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出血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症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48 h内病死率为5.7%(2/35),并发症发生率为25.7%(9/35),BI指数为(69.27±1.76)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24±1.27)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循症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脑出血性昏迷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减少病死率及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及对照组(血塞通+复方丹参)各30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6.7%)和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3.3%和80.0%)(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奥扎榕雷钠联合丁咯地尔对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独行微创钻颅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联合微创钻颅术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检验统计学结果表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面,实验组患者SSS评分平均值为(36.6±3.4),BI评分平均值为(68.9±2.6),而对照组患者上述两指标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5.9±2.5)和(53.7±2.8),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t检验统计学结果表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单独进行微创钻颅术的治疗方法,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具有更好地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桂哌齐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6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0.9%NaCI500ml静滴,100ml/h,每日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经14天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哌齐特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其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GM1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68.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12.57±77;3.91)分,对照组为(18.64±4.37)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接受传统皮下前置术(对照组),40例接受带血运前置术(观察组)。根据手外科尺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的评分,中、重度患者的优良率及总优良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院时尺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6±0.4),(3.7±0.5)分;术后分别为(7.5±0.9),(7.4±0.6)分,均较入院时提高(P〈0.05),但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7.5%(35/40),略高于对照组85.0%(3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中度患者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0.0%(27/30)、96.4%(27/28)(P〉0.05),但重度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10和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运前置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皮下前置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病例疗效的观察。方法将6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为(11.0±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6.8)分(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7.10%和61.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5%和38.71%(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和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其中A组给予10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30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93.3%(42/45)显著高于A组的73.3%(3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另外给予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更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符合动脉溶栓标准并在进行动脉溶栓过程中全脑血管造影提示血管开通的91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压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血压干预组将患者收缩压在入院前基础血压的基础上提升20mmHg左右,对照组则一般不干预血压。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标准(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治疗后24h,血压干预组NIHSS评分[(3.72±4.80)分]较对照组[(6.24±4.80)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0d时,血压干预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89.4%)较对照组(70.5%)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继发性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过程中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的患者适当提高收缩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第l、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在治疗4、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NIHSS、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