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7例多节段颈椎病病例作疗效分析,所有病例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或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6~24(平均9.3)月,作术前、术后一周以及随访时JOA评分,术前、术后颈椎中立位X线片上颈椎前凸角度以及被融合节段前凸角度测定,术前、术后被融合椎间隙的高度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JOA评分术后一周疗效优良率72.4%,有效率85.7%。术后被融合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增加,术后较术前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恢复。头颈部整体的活动有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前路椎间盘摘除或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可以达到充分减压、恢复椎间隙的高度以及颈椎的部分生理曲度,近期疗效好。但远期疗效需作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 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和Window动力性钢板结合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或Window动力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0.5~4.0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置物和植骨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彻底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非刚性固定是保证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变小,相应颈椎前凸角变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凸角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邻近节段退变;二者均能有效缓解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对于合并存在黄韧带钙化导致后方受压或椎管发育性狭窄的病例,选取前后路联合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神经功能按JOA评分,于术前、术后6个月对所有病例均进行评分.结果 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恢复率为(67.3±15.4)%.结论 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有效地维持了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在颈髓损伤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和Window动力性钢板结合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或Window动力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0.5~4.0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置物和植骨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彻底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非刚性固定是保证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融合节段的长短与相邻节段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按融合节段数分为A、B、C三组:单节段融合24例为A组;双节段融合26例为B组;多节段融合19例(3个节段及以上)为C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上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析融合节段数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为3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末次随访时,A组有2例(8.3%)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B组为4例(15.4%),C组为4例(21.1%)。A、B两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会增加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固定节段越多,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85例既往在本院行脊柱融合术的患者,术后12~114(42±35)个月症状复发或加重.对所有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及术中测量邻近退变节段与正常节段椎间盘内压,比较再次手术前、术后3月及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颈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退变节段的椎间盘内压[(15±4.6)cmH2O、(23±5.2)cmH2O]显著高于正常节段[(3±2.3)cmH2O、(8±4.1)cmH2O](P<0.01).术后3个月、2年视觉模拟评分(2.9±0.7)、(2.0±0.6)较再次手术前(7.8±1.2)明显降低(P<0.01).再手术后经12~46(31±12)个月的随访,X线及MRI提示融合节段均已达骨性融合,手术节段减压良好,无神经压迫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脊柱融合术后症状复发若是由邻近节段退变引起,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ASI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ASI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与非OPLL颈椎病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平均每个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为完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最近两年的颈椎OPLL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0例和随机抽取30例非OPLL颈椎病(剔除肿瘤和外伤患者)经前路手术患者,分析它们平均在每个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结果OPLL比非OPLL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P〈0.01)、出血量显著增加(P〈0.01)。OPLL患者大部分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约为850ml,非OPLL患者基本不用输血。结论OPLL经前路手术所需时间比非OPLL颈椎病前路手术时间要长,出血量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需要输血。因此,OPLL患者手术麻醉方案中应包括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尿量监测和深静脉穿刺置管,多节段OPLL者术前必需充足备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管储备间隙减少的颈髓过伸性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外科于2004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RI提示为原有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其中所有病例均有颈间盘突出,27例患者存在椎管狭窄,根据对25例对于致压物主要在间盘水平的病例,将病变间隙突出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块植骨或带有自体骨颗粒的钛网或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对于27例存在明显椎管狭窄者,单纯间盘切除不能彻底减压,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评分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颈椎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外地患者失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是10个月.按JOA评分术前患者JOA评分为(8.55±1.52)分,半年随访时JOA评分为(12.87±1.68)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其中将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术后随访平均5个月X线片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基础上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侧凸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超过3个节段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对52例超过3个节段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侧凸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腰腿痛缓解情况按Oswestry评分进行评估,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Oswestry评分分别为(25.91±9.05)、(26.75±8.37)、(26.90±8.45)分,与术前的(46.35±8.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的15.23°±3.35°矫正到术后1周的10.0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6、12个月X线复查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18~24个月椎间及椎板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选择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侧凸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operative effect of selective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and long segment pedic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degenerative scohosis beyond 3 segments. Methods During January 2003 to July 2009, 52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beyond 3 segments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selective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intervertebral implanted bone fusion and long segment pedic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vetebral plate fusion seperately, and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6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status of back leg pain relief were evaluated through Oswestry score system. The Oswestry score of 1 week,3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25.91 ± 9.05), (26.75 ± 8.37), (26.90 ± 8.45) scores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to the preoperative [(46.35± 8.12) scorns] (P <0.05). The average coronal Cobb angle was corrected from 15.23°± 3.35° to 10.02°± 3.26° 1 week after operation (P < 0.05). All the internal implant didn't appear loosing or fracture confirmed by X-ray at 3,6,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intervertebral implanted bone fusion and vetebral plate fusion all got well in 18-24 month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Selective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and long segment pedic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degenerative scoliosis can get better opera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经来  韩德韬 《现代保健》2010,(15):187-189
综合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及手术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等作以概括、探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颈椎退行性变而造成脊髓受压,其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每种手术入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20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规范。方法对20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20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头痛、头晕等症状完全改善,患者可不服用降压药或减量,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延缓了肾脏衰竭的发生,改善肾功能。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相关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肾动脉狭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技术在治疗颈椎病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人们一直关注其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文章对颈椎人工间盘的设计理念以及人丁间盘的发展、各型人工间盘的设计特点、临床随访结果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