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原有冠心病、陈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12年,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消心痛、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病情稳定,平时血压波动在130~140/75~85mmHg(1mmHg=0.133KPa)之间。2005年1月12日9:00来诊,主诉“口于、嗓子痛5h”,咽痛呈阵发性,每次持续5min左右,晨起活动后加剧。查体温36.5℃,血压140/85mmHg,心率78次/min,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听诊双肺底少许湿哕音。给予罗红霉素、草珊瑚含片服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因突发胸痛1h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患者于1 h前晨起后无明显诱因突感胸骨后压榨样疼痛,程度剧烈,伴大汗淋漓,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心悸,无气紧,无恶心、呕吐,无晕厥.既往体健,无冠心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3.
通过报道1例以呕吐、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对于年龄较大和有既往史的患者要考虑到常见病、多发病,但不能忽视少见病和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一周以冠心病收住院.入院后第5天,上午查房时患者诉夜间发作左侧牙痛,呈烧灼样剧痛,伴出汗、烦躁,持续不缓解,自服一片去痛片,症状未见缓解.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6.8℃,脉搏8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0/90mmHg(1mmHg=0.133 kPa),颜面略苍白,额头有汗,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口唇未见紫绀,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6次/min,律齐,A2>P2,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5.
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收治3例患者,均为以晕厥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性,67岁。因发作性晕厥1h人院。入院前1h,在活动时突然出现晕厥倒地,无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持续约2rain自行清醒,醒后胸闷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急诊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查体:BP170/90mmHg。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常为持续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压异常或心功能不全等。而晕厥是突然发作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后自行恢复。晕厥诊断的难点是意识丧失的时间很短暂,不能恢复的院外患者常常转归为猝死,能够到达医院就诊的患者,意识往往已经恢复,除非反复发作,医生难以看到晕厥的发作过程。临床上,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甚至是唯一症状。现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无心电监护仪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统计为22%~30%,目前,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成立和连续心电监护的普及,其检出率为75%~95%[2-3].本文对以心律失常为首发心电图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碎裂心电图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及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碎裂QRS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57.97%、50.56%、 53.80%、 0.540 (0.461~0.619),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63.77%、 58.43%、60.76%、 0.611 (0.534~0.688),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66.67%、74.16%、 70.87%、 0.704 (0.632~0.776)。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AUC高于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Z=5.706, P <0.05; Z=4.251, P <0.05)。结论 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AUC,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付婷 《职业与健康》2006,22(3):233-2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的改变与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及其护理要点。方法以62例初发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胸痛发作4 h内来诊。全部病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每2 h描记1次心电图至24 h,以后每天描记1次。入院即刻及溶栓后每4 h抽血化验CRP至24 h,以后每天化验1次,共6 d,找出CRP峰值。根据原ST段抬高最高导联溶栓后24 h内T波的改变将其分为3组:①未倒置T波组;②浅倒置T波组(NT≤2 mm);③深倒置T波组(NT>2 mm),计算T波振幅(以mm表示,倒置的T波以负值表示),与CRP作直线相关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作为心功能指标。同时以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左心衰以及心源性死亡作为急性期心脏事件。结果T波振幅与CRP峰值呈正相关,r=0.81。未倒置T波组CRP峰值最高、LVEF最低,溶栓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仅20%。而深倒置T波组CRP峰值最低、LVEF最高,溶栓后2 h ST段回落幅度>70%,与其他两组比较,P<0.01。急性泵衰竭及心源性死亡均以未倒置T波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3.8%(7例)和46.1%(6例);深倒置T波组则无1例发生,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的振幅与CRP峰值呈高度正相关。深倒置T波组,CRP峰值低,LVEF较高,急性期极少发生急性泵衰竭及心源性死亡;而未倒置T波组CRP水平最高,LVEF则最低,急性泵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较高。该期护理方面应加强基础护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到早期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男忠,42岁,因左上臂酸痛两天,于2005年2月15日来我院就诊,该患述酸痛多在夜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1~2小时后自行缓解,但无胸痛、胸闷及气短等症状,拟诊肩周炎,X线摄片示肩关节无异常,终以肌肉酸痛予消炎痛,外贴伤湿止痛膏对症处置回家。第二天笔者接诊,既往体健,吸烟史25年,日吸烟20~30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 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 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顾宗英  管滨  王倩 《职业与健康》2003,19(9):181-182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71岁 ,因头晕乏力 2月加重 15d收入院。查体 :T3 7 2℃、P 80次 /min、R 2 0次min、BP 13 5 / 75mmHg ,中度贫血貌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 ,胸骨压痛明显 ,心率 80次 /min ,节律齐 ,无病理性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性罗音 ,骨穿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a)。入院后即给予 :①卧床休息 ,抗感染治疗及预防出血 ;②抗凝治疗 ,预防发生DIC ;③应用维甲酸和亚砷酸联合化疗 ;④口服安定等镇静剂 ,保护血管内皮 ,减少出血机会 ;⑤加强营养及输血等支持疗法。化疗第 5天 ,病人突然感到胸骨下段疼痛、憋喘、大汗…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原有冠心病、陈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12年,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消心痛、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病情稳定,平时血压波动在130~140/75~85mmHg(1mmHg=0.133KPa)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碎裂QRS波与坏死性Q波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相关指标。结果 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大于坏死性Q波(P<0.05);而碎裂QRS波与坏死性Q波联合诊断效果更高。结论 QRS波(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浩 《现代养生》2014,(22):48-49
目的:评价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应用于前壁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间患者60例,心电图检查均出现胸导R波递增不良,根据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检查结果分组,器质性病变组38例,非器质性病变组22例,分别根据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和Marquett标准进行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结果: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和Marquett标准4种诊断标准对前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器质性病变组分别为38.5%、30.8%、30.8%和42.3%,显著高于非器质性病变组3.8%、3.8%、3.8%和7.7%,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具有一定局限性,检出率较低,临床仍需进一步采取其它手段来明确诊断,并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应用于前壁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间患者60例,心电图检查均出现胸导R波递增不良,根据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检查结果分组,器质性病变组38例,非器质性病变组22例,分别根据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和Marquett标准进行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结果: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和Marquett标准4种诊断标准对前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器质性病变组分别为38.5%、30.8%、30.8%和42.3%,显著高于非器质性病变组3.8%、3.8%、3.8%和7.7%,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具有一定局限性,检出率较低,临床仍需进一步采取其它手段来明确诊断,并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科近5年以急诊外科为首诊科室的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以减少对本病误诊、漏诊及延误抢救的发生。方法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本身的特点、医师对该疾病认识2大方面出发,分析误诊、漏诊、延误抢救的原因。结果静脉溶栓21例(19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高所有急诊医师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完善高危患者留院观察、诊治、会诊流程,能有效减少误诊、漏诊及延误抢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雒敏  张唐山 《现代保健》2012,(15):164-16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4 岁.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史30 年,无糖尿病史及无高血压史.因发热、乏力于2011 年12 月9 日9 时来诊.当时查体:一般状况良好,体温37.8 ℃,血压120/88 mm Hg,血象在正常范围内,咽及口扁桃体均阴性,门诊拟为"上感",予以口服莲花清温胶囊等对症治疗,因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于第2 天上午送入当地医院.住呼吸科时查体:体温38.1 ℃,血压120/90 mm Hg,神志清楚,体型中等,步入病房,呼吸平稳,咽及口扁桃体均无异常,心肺阴性,四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5天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分析两组于住院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fQRS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fQRS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