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接及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率较高。自 1992年以来 ,我们应用切开复位带翼加压螺丝钉内固定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青中年股骨颈骨折 2 8例 ,获得良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2 0~ 5 0岁 ,头颈型2例 ,头下型 12例 ,颈中型 1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 17例。新鲜骨折 18例 ,陈旧性骨折 1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S -P切口 ,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在髂前上棘和下棘处切断缝匠肌和股直肌起始部并向下翻转 ,将阔筋膜张肌向外牵开 ,筋膜下可见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主干。沿主… 相似文献
2.
1984年以来,采用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患共88例,经随访1~6年者72例,有2例失败。临床效果满意,介绍了该骨瓣的应用解剖和手术要点,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86年以来,我们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术〔1,2〕和闭合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通过对这两种术式的疗效分析,发现前者对加速骨折愈合和促进股骨头的修复有较理想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3... 相似文献
4.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及分布进行观察 ,设计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 结果 臀中肌支是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在阔筋膜张肌肌门处向后上的分支 ,一部分分支向臀中肌止点方向走行 ,成网状分布于大转子尖端的上面和外侧面。臀中肌支起点外径为 (1 0± 0 3 )mm ,一般有 2支 ,起点至大转子止点长度为 (4 0± 1 3 )cm ,距离升支起点距离为 (4 9± 0 8)cm ,手术切取的骨瓣范围可达 1 5cm× 2 5cm× 1 5cm。 结论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 ,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 ,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便、微创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17例,经过1.5~3.5年,平均206年随诊,疗效满意。结论 该方法损伤小,简便易行,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及诱导成骨因素,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内固定加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2003年在常规进行内固定的同时,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7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源、走行及分支。该动脉外径2.5mm,长度5.1cm,在股外侧肌深面和外缘发出2~4支外径在0.4~1.1mm的骨膜支到大转子前外侧,供应范围3.5cm×2.0cm×3.5cm。经尸体摹拟手术表明,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大转子骨瓣移位,可修复股骨中段或上段骨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对股骨头不同病变的治疗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32侧经红色乳胶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测量了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分支,观测了供应股骨大转子前外侧血供的来源,可切取大转子骨瓣3.5cm×2.0cm×4.0cm。并设计了带该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不同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1991年1月以来,临床应用27例经1年5个月至3年6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法的作用是增加股骨头的血运,还能重建股骨头和修复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旋股外多条血管束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往往并发发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采用旋股外多条血管束移植,加压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与带肌蒂骨瓣,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加螺钉内固定及单纯加压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3.
14.
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髂骨瓣转位术的解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例解剖标本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阔筋膜张肌的血供解剖学观测,作者设计了带升支的阔筋膜张肌髂骨瓣、转位植骨修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自1987年以来,临床共施术9例,并经8个月~4年的临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76例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植骨联合内固定组和单纯内固定组,每组38例。植骨联合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并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单纯内固定组仅行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术后对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9~73个月,平均42.8个月。植骨联合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Harris评分84.6分,1例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2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术后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满意。单纯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8个月,Harris评分75.3分,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7例,畸形愈合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可以改善股骨头和股骨颈的血运,加速骨折愈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血管单一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应用特点.方法 以髂髌连线(A线)的中点为O点,以O点为中心在A线两侧3 cm范围内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如未探测到,位置下移,在O点上方5 cm偏外侧(约1 cm)的H点附近探测.根据探测点的回声强弱确定皮穿支的浅出点(P点),经过P点与A线平行的线为B线,据P点及B线设计皮瓣,仅保留1支穿支血管.结果 临床应用22例皮瓣,术前探测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与术中应用的(肌)皮穿支全部相符合;21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仅1例少许表皮坏死.供区愈合好,功能损失小.结论 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的定位能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旋股外侧血管单一穿支皮瓣对供区破坏损失小,且能提供充足的皮肤软组织量,是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出现漏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结果和漏诊原因。结果 漏诊病例与入院时未重视髋部损伤及X线片未明确显示骨折有关,但经正确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 提高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损伤的注意并行相应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可避免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出现漏诊后如果采取正确及时的治疗仍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型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 34例股骨颈骨折 ,采用植骨和内固定术治疗 ,所有病例新鲜骨折平均随访 4 5年 ,陈旧性为 4 9年 ,其中新鲜骨折GardenⅣ型 1 1例 ,陈旧性 2 3例。早期采用三刃钉固定 1 5例和钉板固定 1例 ,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 1 5例 ,DHS内固定 2例 ,1例单纯行植骨术。植骨方式采用髂骨松质骨植骨 2 3例 ,带肌蒂植骨 1 1例。结果 骨折愈合率 :新鲜骨折为 1 0 0 % ,陈旧性骨折为 82 6 % ;缺血坏死 1 2例。比较单纯松质骨植骨和带肌蒂骨植骨治疗结果 ,骨愈合率分别为 91 3%和 90 9% ,坏死率分为 2 6 1 %和 5 4 5 %。结论 正确认识股骨颈骨折的创伤病理特点 ,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术可提高骨折愈合率 ,单纯松质骨植骨发生股骨头坏死明显低于带肌蒂植骨 相似文献
19.
带旋髂深血管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AO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骨膜骨瓣移植的疗效。方法:经髋关节S-P切口,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3枚加压螺纹钉固定,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30例。结果:随访29例,时间1-8年,27例疗效良好,优良率达93%。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骨折不愈合。结论:AO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骨膜骨瓣移植术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局部血供丰富,骨折愈合率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双极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124例老年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4岁,分成2组:A组62例经后外侧小切中口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62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的指标包括:皮肤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总体估计、住院治疗时间的长短、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术后关节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术后关切功能.结果 除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外,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中,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比经后外侧标准入路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