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术后出现的继发畸形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经矫形术后残留拇指偏斜,虎口狭窄,瘢痕挛缩,骨、软骨及骨骺残留,韧带及动力系统不均衡等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进行切除异常残留骨、软骨组织,截骨矫形等重建拇指正常轴线;肌腱修复或转位等重建动力系统平衡;彻底松解挛缩的瘢痕组织、虎口开大等改善拇指的外形及功能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本组15例均保留拇指外形,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早期矫形手术后继发畸形,与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术者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再次有效地矫形手术能纠正畸形、改善拇指功能。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2岁,以"左手复拇指畸形"收住入院.专科检查:左手复拇指畸形,正常位拇指发育不良,细小,末端呈残端状,无指甲生长,掌指关节伸、屈正常无指间关节活动,手指功能外展正常,对掌功能正常.此指尺侧虎口区多一指生长,外形同正常拇指,发育优于桡侧指,差于健侧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无伸屈功能.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11岁。出生后父母即发现患儿双拇指呈屈曲位,从未见其主动伸直,被动活动可伸直。1岁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未能做出明确诊断,仅嘱家属用硬纸板将拇指固定于伸直位以矫正畸形,1个月后因无效而放弃。后一直未再就诊,现因上学写字不便而来就诊。肢体检查:双拇指呈极度屈曲畸形位,不能主动伸直,可被动伸直,但去除外力后又自动恢复屈曲位,双拇指掌指关节处未见肿胀及压痛,亦未触及硬结和弹响,虎口无挛缩,2~5指活动正常,仅双侧示指伸指肌力为三级。入院诊断:双侧先天性钩状拇指。  相似文献   

4.
报道19例21只拇指先天性内收屈曲畸形治疗的经验。强调彻底松解软组织,稳定掌指关节,重建虎口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左手外伤来院就诊时发现其右手先天畸形。查体:右手5个手指明显发育畸形,只有花生米大小,有指甲,与近端无骨性连接,呈漂浮状(患者拒绝接受x线检查),有屈伸腕活动(图1,2)。无智力和身体其他部位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治疗Ⅰ~Ⅲ型先天性分裂手畸形(Manske-Halikis分型法)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手术治疗Ⅰ~Ⅲ型先天性分裂手畸形共8例(9侧),另有分型外的特殊类型2例.其中采用Barsky法治疗Ⅰ型2例,Barsky法联合虎口开大全厚皮片植皮治疗ⅡB型1例,Ueba法治疗ⅡB型1例,Snow-Littler法治疗Ⅲ型3例,Ueba法治疗Ⅲ型1例2侧,术后早期虎口开大支具固定,并逐渐调整,持续固定8~ 12周.另有分型外的特殊类型2例,采用皮瓣转移、第五掌骨截骨小指移位固定第4或第3掌骨手术.结果 8例Ⅰ~Ⅲ型先天性分裂手畸形中,6例术后获得1~6年的随访(2例失访),裂口矫正后重建指蹼接近正常,外形满意.虎口角度为70°~90°,拇指可与其他手指对指,患手恢复了抓捏功能.2例特殊类型分裂手畸形的患儿,手掌的外形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小指功能不尽满意.结论 治疗先天性分裂手畸形的关键是通过皮瓣转移和骨转移来矫正裂开畸形和虎口重建,选择Snow-Littler法治疗Ⅲ型分裂手,可达到理想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科应用桡动脉穿支串联皮瓣修复虎口贯穿组织缺损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左手虎口被冲床击伤致贯穿组织缺损,疼痛,出血1小时”入院。查:一般状况良好,专科检查左手虎口背侧约3.0cm×3.0cm的组织缺损,拇收肌,拇对掌肌部分缺损,虎口掌侧约2.0cm×2.0cm的组织缺损,掌背侧伤口贯通,虎口缘约1.5cm皮肤相连,拇对掌内收功能稍受限,拇、食指血运感觉均正常。手术:急诊在臂丛麻醉下,前臂中立位清创,以桡骨桡侧的桡动脉走行为轴心线向两侧设计皮瓣,鼻烟窝中点为皮瓣的旋转点。远侧皮瓣约3.0cm×3.0cm,近侧皮…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2岁 ,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左手中、环、小指及手掌尺侧缺如 ,而左拇指、示指为并指畸形 ,肢体其它部分未见畸形。局部检查 :左拇、示指可行伸屈活动和持握动作 ,左腕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示 :拇、示指末节指骨融合 ,中、环、小指及对应的第三、四、五掌骨和部分腕骨缺如。追问家族史 ,患者的父母、哥哥、姐姐及 2位弟弟均未发现先天性畸形。患者生育的 1子 3女 ,均未发现先天性畸形。手术方法 :一期先行分指术 ,3周后行虎口开大术及第一掌骨旋转截骨术。虎口开大后的创面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由于拇收肌缺如作第…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30岁。2个月前因左手用力推他人上臂,拇指于过伸位被阻挡,当时感觉撕裂声,拇指剧痛并出现肿胀畸形,左手抓握捏活动明显受限而收住入院。局部检查:左拇指呈掌指关节过伸、指问关节屈曲畸形。第一掌骨头向掌侧突出并有压痛,拇指末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正常,对掌受限,握捏活动不能。左手X线斜位片见拇指掌指关节过伸,两侧籽骨位置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复杂断指的远位寄生及二期再植二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复杂断指的远位寄生及二期再植二例高伟阳1994年11月~1995年5月对2例复杂断指进行了远位寄生再植的尝试,报道如下。例1男,19岁,左手爆炸伤左手拇指离断,8小时于1994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检查:左手拇指从虎口至第一掌骨基底部连线平面离断...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5岁。因多指(趾)畸形于1994年11月来院就诊。查体:身高95cm,体重20kg,语言、智力发育正常,鸭步步态。头颅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白色巩膜,牙列发育正常。心、肺、腹查体无异常(B超证实),脊柱、骨盆、双上臂、前臂、股部发育正常。双手呈六指畸形,各指细长,无明显拇指,大鱼际及虎口化分,无对掌功能,各指间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双下肢呈“X”形腿,双小腿异常粗短,双膝前扁平,未扪及髌骨。双膝关节伸直位呈方形,屈曲位呈直角状,无自然的弧形。可望到并扪及双股骨内外髁异常凸出。双膝关节过伸0°,…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 2岁。因反复上腹饱胀伴呕吐,不能进食3个月余入院。在外院经电子胃镜先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梗阻;彩超检查示胆囊6.0 cm×3.5 cm,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转住我院后经电子胃镜诊断为幽门梗阻,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肝脏正常,胆囊床处及整个右肝脏面无胆囊,亦未见条索纤维痕迹及明显粘连。结肠肝曲向前上突凸,靠近右肝脏面内侧。诊断:幽门梗阻;先天性无胆囊。该患者术前未行CT检查,因病人拒绝,术后未再行超声等检查。讨论先天性无胆囊极为罕见,临床上极易漏诊或误诊,常常需经手术确诊。分析原因:(1)B超检查误…  相似文献   

13.
复拇指畸形是一种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国际手外科协会将其划入“孪生畸形”或“多指畸形”的范畴,发病率为0.08%o~0.18‰_l。]。拇指在仝手功能中约占40%,所以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治疗中拇指功能与外形的修整非常重要。本文就复拇指畸形的分型与手术治疗、特殊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及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31岁.因左手外伤后功能受限1年入院.临床检查:左拇指末节Ⅱ度缺如;第二掌骨背侧及手掌瘢痕挛缩;示指短缩,指端无感觉,主、被动屈伸活动不能,指甲变形;虎口区瘢痕挛缩,拇指对掌功能差(图1).X线片显示:左手第二掌骨远端1/2缺损,掌指关节缺损,指骨向近侧移位与掌骨残端形成假关节(图2).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依据对侧拇指长度于同侧废用示指设计相应带指甲的复合组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解剖指背静脉及双侧指神经及指动脉,将示指剩余近端指体剔除指骨形成剔骨皮瓣,用于修复虎口开大后的创面,将切取的示指远端复合组织移植于拇指远端,吻合指背静脉及指动脉、指神经.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抗凝血和抗痉挛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 5 4侧)复拇术后畸形患儿,参照Kawabata[1] 方法,按畸形发生水平分为三组指间关节组、掌指关节组和“Z”形畸形组,对其中41例采取不同的矫形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到2 6例( 2 8侧) ,15例失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术后三组畸形均明显改善,疗效评分优15侧,良13侧。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如手术时机、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或合并拇指肌腱先天性异常等是复拇术后出现畸形的主要原因,再次矫形手术能有效的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8岁。于1997年5月10日因机器伤致左拇指皮肤合并虎口、大鱼际皮肤套状撕脱伤6小时入院。检查:左手拇指皮肤合并虎口桡掌侧、大鱼际皮肤撕脱缺损,拇指骨与关节及肌腱完好。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及硬脊膜外麻醉下施行带足背皮瓣的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18岁。先天性双手拇指三节畸形,为 Wassel分类Ⅶ型,左手拇指多指属 Wassel分类Ⅰ、Ⅶ型合并畸形;左手拇指末节粗大、扁平,较正常指甲宽一倍。双手拇指明显长于正常人,其余各指均正常。双手日常活动无明显功能异常。查体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智力正常。颈软,心、肺、腹听诊无异常发现。四肢关节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骨科检查 :双手握持功能正常,能持笔书写,拇指对掌、对指功能良好,双拇指明显长且呈三节,左拇指末节增粗、扁平。双拇指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远侧指间关节被动活动范…  相似文献   

18.
病例:女,40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2年入院。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中上腹隐痛,伴胸闷,无恶心、呕吐,无食欲变化,无排便习惯改变,无发热,无肩背部放射痛,故未予重视,至近日自觉疼痛及胸闷症状加重,外院CT检查示:左侧胸腹交界处胰尾后方有一6cm×6cm低密度影;MRI检查示:畸胎瘤可能。来我院就诊时查体无阳性体征。CT检查提示后腹膜左侧肾上腺区域见一囊实性肿块,肿块上部呈软组织密度并见多发斑点条片状钙化灶,下部呈囊样液性密度,有分房,肿块边界较清晰,邻近组织推压改变,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有强化,腹膜后未见异常增大淋巴结影(图1)。入院初…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1岁.因左手背肿物、疼痛3年、加重4 d,于2007年7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被铁块砸伤左手后,发现左手第二掌骨背侧一指甲大小肿物,逐渐增大,疼痛,无夜间痛,无皮肤破溃,无明显体重下降;4 d前疼痛加重,呈持续性伴左示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受限.临床检查:左手第二掌骨背侧一核桃大小肿物,局部皮温略高,无静脉怒张,触痛及压痛阳性,质硬,无活动,指间关节因疼痛活动差,末梢血运感觉好;余手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小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顺性分析2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和输尿管囊肿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断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先天性巨输尿管和输尿管囊肿畸形临床无特异性.偶为体检或出现泌尿系症状时才被发现。诊断往往依靠影像学确诊。结论:小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并非少见,主要是临床缺乏特异性;在小儿体检或发现泌尿系症状时,臆及时检查,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