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探讨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与性别、脑性瘫痪型别及脑性瘫痪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272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并对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与性别、脑性瘫痪型别及脑性瘫痪高危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72例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为29.8%,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P〉0.05),与脑性瘫痪型别有关(P〈0.05),其中以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更高(P〈0.0071),病理性黄疸、宫内感染与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显著相关。结论 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较普遍,以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性瘫痪为著,病理性黄疸、宫内感染是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32例确诊的脑性瘫痪患儿的BAEP,分析其波形、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及波幅比值等异常情况。结果:132例BAEP总异常率为83.3%(109/132),其中Ⅴ波异常103耳、Ⅲ波异常94耳、Ⅰ波异常38耳(包括重叠异常)。Ⅴ波反应阈值可疑异常31例(23.5%)、轻度异常51例(38.6%)、中度异常21例(15.9%)、重度异常6例(4.5%)。结论: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听觉传导功能障碍,早期检测BAEP有助于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神经瘤患者作常规 BAEP 检查。结果:40例听神经瘤肿瘤侧 BAEP 异常率100%,非肿瘤侧 BAEP 异常率90%,以Ⅲ-Ⅴ间期延长尤显著(占90%),Ⅲ-Ⅴ/Ⅰ-Ⅲ比值异常占72%。结论:听力减退患者进行 BAEP 测试,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方法 对82例用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做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用0-3岁盖泽乐发育诊断表做智力测验。结果 BAEP正常组46例,异常组36例,两组与DQ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来对脑瘫患儿早期智能发育的检查,对BAEP儿及时给予智力康复治疗可减轻或防止出现智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胆红素致脑瘫兔的听路损害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5例脑瘫兔和10例同日龄正常兔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检测。结果:脑瘫兔组P3波出波率低于正常兔组(P<0.01);听路损害均呈双侧性,周围性听路损害2只耳,中枢性听路损害3只耳,混合性听路损害5只耳;脑瘫兔组P1、P2、P3、P4波潜伏期延长(P<0.01),P1~P5波幅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1~P2、P1~P4峰间潜伏延长(P<0.01),P1~P3、P1~P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胆红素致脑瘫兔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呈双侧性;为蜗后性损害,且以混合性听路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脑瘫诊断标准 ,将 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双瘫组、双重性偏瘫组及四肢瘫组 ,同时选取 2 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 ,并比较各组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差异。结果 痉挛型脑瘫患儿中 ,双重性偏瘫及四肢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双瘫组 (P均 <0 .0 1 )。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存在的听力障碍 ,同时也可为脑瘫患儿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脑性瘫痪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听力障碍脑脑干细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性瘫痪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5304K诱发电位测定6-18月龄婴幼儿脑性瘫痪68例,对照组30例。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随着刺激强度减弱,阳性率增加,且发现脑瘫患儿主要为外周性听路损害,75.34%,为两侧性损害。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存在的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瘫类型、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肌电诱发电位仪对340例脑瘫患儿行BAEP检查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22.9%,并发智力低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无智力低下的患儿(P<0.01);高危因素中宫内感染、黄疸和颅内出血与BAEP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黄疸和宫内感染是高度危险因素;脑瘫并发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遍,其中混合型和手足徐动型发生率更高。结论:宫内感染和病理性黄疸是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BAEP应作为脑瘫患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和听力损害的诊断和随访中,可应用于各年龄期,又因检测客观准确,重复性好,不受镇静药和睡眠影响。本文为探讨 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 (CP)诊断中应用,检测 25例 CP患儿的 BAEP,分析其波形、潜伏期、波间期、波幅等异常和与 CP患儿的病因、影像学之间关系,探讨在小儿 CP诊断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999年 5月~ 2000年 5月来我中心治疗的 CP患儿 25例。根据 1988年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 12例,女 13例。年龄最小 9个月,最大 9岁。病因: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和听力损害的诊断和随访中,可应用于各年龄期,又因检测客观准确,重复性好,不受镇静药和睡眠影响,本为探讨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9CP)诊断中应用,检测25例CP患儿的BAEP,分析其波形、潜伏期、波间期、波幅等异常和与CP患儿的病因、影像学之间关系,探讨在小儿CP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60 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对肢体运动功 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电生理进行评定,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Fugl 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2组均明 显提高;BAEP异常率治疗前为76.7%,治疗后为46.7%,与常规组比较,针刺组V波峰潜伏期、Ⅲ Ⅴ和I Ⅴ峰间 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国内开展的脑瘫早发现工作情况进行综述.目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包括神经学检查(Vojta姿势反射、婴儿运动里程碑、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CT、MRI)及电生理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其中神经学检查作为临床常用评估方法,异常评估结果能一定程度预测脑瘫结局.... 相似文献
13.
痉挛性脑瘫周围神经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痉挛性脑瘫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特点,取材25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脊神经前根及外周末梢神经标本40个,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亚显微结构改变,结果:脱髓鞘病变范围广,Schwann氏细菌病变先于并严重于轴索,轴索病变相对不明显;未见神经再生迹象,有髓纤维病变明显于无髓纤维,束膜内血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提示:痉挛性脑瘫的周围神经呈原发性脱髓鞘表现,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差,可见免疫反应介入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弛缓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变化。方法40 例弛缓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30 d 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外对股四头肌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周5 次,治疗30d。治疗前后按改良Lovett 肌力测定法进行股四头肌肌力测定(Lovett 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同时运用表面肌电仪测定股四头肌自主收缩位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Lovett 分级、GMFM评分、iEMG和RM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有利于提高弛缓型脑瘫患儿股四头肌肌张力,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内收肌痉挛是脑瘫儿童的常见症状。已经发现内收肌的超微结构会出现一些病理性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出现继发障碍,如髋关节脱位、肌腱短缩、关节挛缩、髋关节疼痛等。内收肌痉挛的处理方法包括内收肌牵拉训练、矫形器与训练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内收肌肌腱切断术、酚阻滞术、肉毒毒素注射、鞘内注射巴氯酚等,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6.
195例脑性瘫痪儿童合并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脑瘫儿童伴发的合并症。方法 对195例脑瘫儿童(男性113例、女性82例,年龄7个月~11岁)除做一般性检查外,常规做脑电图、眼底检查、听性脑干反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等,分析伴发合并症。结果 195例患儿中,伴单纯运动障碍27例(13.8%);168例(86.2%)伴有1种或多种并发损害,其中精神发育迟滞168例(86.2%)、视力障碍92例(47.2%)、体格发育落后40例(20.5%)、癫痫25例(12.8%)、听力障碍12例(6.2%)、头小畸型11例(5.6%)、行为异常3例(1.5%);伴二重损害15例(7.7%)、三重损害123例(63.1%)、四重损害30例(15.4%)。结论 脑瘫儿童多合并各种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152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分类及脑电图与脑瘫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为152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152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40.13%;脑瘫分型中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为8.33%,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为71.43%。结论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其脑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瘫患者脊神经根亚显微病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7,19(2):86-87,T00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其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周围神经受累改变的病理及意义。方法: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对20例痉挛型瘫患者脊神经背根进行了亚星微形态学观察。结果:粗有髓神经纤维受累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脱髓鞘病变,轴索病变相对不明显;无髓神经纤维以其周围的雪旺氏细胞病变为主。束内微血管亦有病变。神经受损后无修复与再生现象。结论:本病周围神经的继发性病变不仅广泛存在,且为不可逆性,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可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