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微导管溶栓在处理急诊PTCA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毓青  吴其明 《河北医学》2001,7(9):773-775
目的:探讨微导管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76例急性心梗病人施行急诊PTCA及支架术,对8例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病人给予冠脉内推注药物,并对其中的5例病人采用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留置微导管滴注溶栓药治疗,并于10h后复查冠脉造影及定期随访。结果:5例轻微导管溶栓治疗者较药物治疗者血流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微导管溶栓对于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心梗病人能较有效地恢复血流,改善心功能,可作为临床处理无复流的一种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黎军德  左梅  赵娟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14-19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9例,均为无条件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在术前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24~72小时,术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3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术前总量≥600mg,低分子肝素钙5 000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ACEI、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对照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PCI术中、术后TIMI血流,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30天内出现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不增加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术后30天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腺苷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用药后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腺苷组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min心电图明显改善,l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缺血性胸痛、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并发严重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腺苷可以有效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ACS患者静脉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其中1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为不稳定心绞痛,观察冠脉血流复流情况。结果:13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全部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术治疗,其中2例于术中出现无复流或缓慢复流现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缓解,而11例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无复流或缓慢复流现象;1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于行急诊PCI术后第4天发生再次梗死,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症状缓解。7例不稳定心绞痛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中除2例出现轻度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 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 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病人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均成功进行急诊PCI治疗,其中有16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12.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647,95%CI:1.242~1.845,P < 0.05)、发病至急诊PCI时间(OR=5.281,95%CI:2.782~10.018,P=0.002)、术前TIMI血流分级(≤1级)(OR=2.735,95%CI:1.040~3.062,P=0.020)和术前收缩压(OR=1.844,95%CI:1.153~3.638,P=0.015)。结论无复流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对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疾病中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旦发生ACS,尽早恢复冠脉的血流就尤为重要,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指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心外膜冠脉狭窄或闭塞已得到正常开通,但由于微循环水平血液仍不能完全恢复,使缺血心肌组织未得到有效再灌注的现象。当冠脉产生无复流现象时,使得再灌注治疗的有益效果减弱,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目前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分子机制包括炎症通路的激活、缺血与再灌注所致内皮细胞损伤、血栓栓塞症有关的损伤、微血管痉挛、白细胞浸润和细胞水肿等。由于无复流现象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非常重要。近来的研究表明,术前预防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类、血管扩张剂及某些抗炎药物有助于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重建冠状动脉血流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介入器械的预防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防治冠脉无复流现象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预见特征,并观察无复流后应用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改善无复流的情况。方法:对618例冠心痛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按照介入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分为2组,无复流组(46例)和对照组(572例),分析两组临床、罪犯血管支特征,并先应用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对无效者再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术后替罗非班维持。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目前吸烟、术前PT、术前APTT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右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大于4mm、血管病变呈弥漫性病变,病变血管有血栓征象、瘤样扩张伴狭窄时无复流现象明显增加。单独应用硝酸甘油能够使12/46例患者无复流改善,序列应用替罗非班又可以使26/34例患者TIMI血流改善,联合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可以使38/46例患者T1MI血流改善。替罗非班较硝酸甘油有更为明显的改善无复流作用。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无复流现象,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入治疗后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直接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无复流、慢血流患者早期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并以其作为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例,均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介入治疗.所有患者于介入术前从周围静脉中留取血样测定BNP,依据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组,TIMI血流0~2级为无复流、慢血流组,TIMI血流3级为正常组,比较组间BNP有无差异,并随访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发生无复流3例,发生慢血流10例,无复流、慢血流组BNP水平明显升高.以BNP水平100pg/ml为临界值,术前BNP≥100pg/ml的患者术后发生无慢血流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水平BNP组,特异性为84.9%,阴性预测值为95.9%.1个月后随访发现,无复流、慢血流组 LVEF明显下降,3个月内MACE发生率无复流、慢血流组明显增加.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生无、慢血流患者术前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以BNP水平为100pg/ml为临界值,对术后发生无慢血流有一定预测作用;无慢血流的发生影响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 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843名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病人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约为15.9%。通过单变量分析,既往MI病史、心梗Killip分级、症状至PCI时间、术前IABP应用、术前TIMl分级、病变长度、血栓负荷程度、再灌注方法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症状至PCI时间(OR:1.60;95%CI:1.02~2.73)、术前TIMI血流分级(OR:1.1;95%CI:1.04~1.16)、病变血管长度(OR:1.40;95%CI:1.19~1.69),血栓负荷程度(OR:2.02;95%CI:1.47~2.76)可作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至PCI时间、术前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长度和血栓负荷程度可作为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  ;马宾  ;陈天平 《医学综述》2014,(12):2143-214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无复流是急诊PCI术后一类并不少见的现象,严重影响PCI术开通病变血管的效果及远期的预后。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与遗传个体易患因素外,还与患者入院前的一般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因此及早地判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对防止无复流的发生、改善PCI术后血管开通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与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中心肌无复流现象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Medline、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PCI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以预防术中心肌无复流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文献时限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并依据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针对855例经PCI治疗的ACS患者,其中使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429例,使用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4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PCI术中心肌无复流发生率为9.56%,明显低于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26.06%(OR=0.28,95%CI:0.19~0.41)。结论:PCI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比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明显减少ACS患者术中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是影响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虽有许多治疗措施,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PCI术中的无复流应该重在预防.近年研究发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各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如凝血系统、心脏利钠肽系统)及炎性反应等被激活,并与心肌梗死的预后相关[1].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等与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探寻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对慢/无复流的影响。方法4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在术前或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情况分为A(替罗非班)组:PCI术前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 min,并以0.15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36 h;B(对照)组:术前术中未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300 mg。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于发病后12 h内或仍有症状者超过12 h行急诊PCI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慢/无复流标准:冠脉造影诊断中排除病变部位急性闭塞、血栓、严重夹层、高度狭窄心外膜血管痉挛等因素后冠脉前向血流急性减少,TIMI≤1级为无复流,TIMIⅡ级为慢复流。结果替罗非班组:19例患者,年龄(67±7)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7例;植入支架21枚;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65±8)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20例;植入支架31枚;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1例慢/无复流;发生率5.25%;对照组:4例慢/无复流发生率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或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预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5.1%),常规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18例(14.5%)(P<0.05)。22例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件院期间心脏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者比较明显增高(27%vs 7%,P<0.01)。结论 直接支架术有助于降低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无复流现象预示着较高的负性预后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5.1%),常规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18例(14.5%)(P<0.05).22例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者比较明显增高(27% vs 7%,P<0.01).结论直接支架术有助于降低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无复流现象预示着较高的负性预后事件.  相似文献   

1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尽管40%~50%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即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远端血栓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性损伤和微循环个体易损性等。无复流可加重左心室重构、降低左心室功能及短期或长期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心肌呈色分级、心电图、心肌声学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均可检测无复流的发生。此外,在冠状动脉梗死初期或再灌注早期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如远端保护装置、舒血管、抗血小板和溶栓药物等均可减少或改善无复流的发生。该文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机制、评估方法、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45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结果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组与硝酸甘油组或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硝酸甘油组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即刻效果不理想者,持续应用替罗非班,24h再次造影均改善了无复流。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27例(62.8%),前降支13例(30.2%),回旋支3例(7.0%);无复流患者的平均再灌注时间为(5.7±2.8)h。无复流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艹卓、腺苷、溶栓剂等药物治疗和主动脉内反搏泵(IABP)治疗。43例患者中,术中及住院期间共死亡6例,病死率为14.0%。结论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药物和IABP的综合治疗对无复流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