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崇义  李国忠  夏明堂  吴金兰 《安徽医药》2008,12(12):1225-1227
为了使中药制剂减少体积,提高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药物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满足临床用药的目的,需要对中药的粗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对中药粗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的过程,也就是除去杂质,把有效成分分离获取的过程。以往的纯化精制方法多为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随着对中药制剂研究的深入,这些纯化精制方法显示出不足,为此有关学者将相关学科如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了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新技术,如大孔树脂吸附法、膜过滤法、澄清剂法和离心法等,为中药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絮凝剂应用于中药提取液澄清工艺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絮凝剂吸附澄清中药水浸取液来代替水提醇沉或水提水沉老工艺,可有效的提高中药液体制剂成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口服液属于中成药液体制剂,澄明度好的口服液一般内在质量也比较优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药口服液的质量,需要在制剂工艺中去除杂质以提高澄明度。目前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方法主要有醇沉法、高速离心法、膜分离法、大孔吸附树脂法、澄清剂吸附法、明胶法、调节pH值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絮凝剂吸附澄清中药水浸取液来代替水提醇沉或水提水沉老工艺,可有效的提高中药液体制剂成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吸附澄清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向明  王桂英 《天津药学》2005,17(2):67-69,73
本文对我国近几年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几种吸附澄清剂——101果汁澄清剂、甲壳素类吸附澄清剂、ZTC1 1天然澄清剂等,从其概念、吸附原理、应用及与传统醇沉淀法的比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从中总结了传统法与运用吸附澄清技术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水提醇沉法广泛用于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液的澄清 ,但该法存在诸多缺陷 ,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 ,在除去药液中的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 ,并使药液澄清 ,成品稳定 ,缩短生产周期 ,节约能源 ,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现将近十年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 ,5 0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 ,醇含量在 80 %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各种生药均含…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用于澄清中药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壳聚糖溶液用作中药水提液澄清剂时的特点及相对于水提醇沉法所具有的优点。方法:以中药清热解毒处方为例,测定壳聚糖溶液粘度与澄清剂最少用量之间的关系;对经水提醇沉法和壳聚糖澄清法处理后的药液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对比。结果:随着壳聚糖溶液粘度的降低,澄清剂最少用量渐趋于一个恒定值;壳聚糖澄清法所得药液的总黄酮含量大于用水提醇沉法处理后的药液。结论:壳聚糖溶液是一个良好的中药水提液澄清剂,在使用过程中,粘度和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D系列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刺五加脑灵液提取工艺中的澄清。方法:对澄清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用醇沉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并用比色法测定刺五加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的澄清条件为:澄清剂的用量为5A2、5B1,提取液的浓度为生药:水(1:4)。刺五加总黄酮的含量增加20%。结论:BD系列天然澄清剂澄清效果好,成本低,可以代替醇沉法用于中药口服液的精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复方煎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天然澄清剂用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清试验,证明能除去大量杂质,达到澄清的效果,与传统水提醇沉工艺比较,经TLC对照,保留的有效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水提醇沉法广泛用于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液的澄清,但该法存在诸多缺陷,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的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十年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50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生药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药制剂之所以发挥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1],所以不能机械地把无机成分当杂质除去。另外,醇沉法造成了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据报道各类成分损失率为:麻黄碱54.85%、黄芩苷16.11%、甘草酸11.99%、桔梗皂苷42.52%[2]。尽管醇沉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但成品稳定性较差,生产周期长,耗用大量的乙醇,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离心技术是一种分离纯化的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纯化,能基本解决醇沉法易造成的有效成分丢失、水提浸膏分离纯化等难题,能够明显改善分离液的澄明度,有利于提高药效,减少服用量,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及产品的质量。本文对离心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提高多糖含量及提取率,扩大生产可操作性及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采用水提、澄清除杂、高速离心和醇沉等方法提取香菇多糖。结果与传统的水提、Sevag法、醇沉等工艺比较,澄清剂法提取香菇多糖的效果较好。结论澄清剂法提取工艺,生产可操作性强,提高了多糖含量及产品提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张贻昌  任颂今  郝松 《中国药业》2010,19(24):48-49
目的介绍中药口服液工艺制作流程。方法通过对中药口服液澄清度的认识,以水提醇沉法为例,阐明了控制中药口服液的澄清度,既要尽可能多地去除杂质,又要兼顾保护有效成分的观点。结果与结论希望随着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更好的品种问世。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液的澄清一般使用水提醇沉法。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分.又能除去不溶于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因该工艺需耗用大量酒精,操作麻烦,成本较高.也造成乙醇不溶性成分的丢失。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医药界在不断寻找新材料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澄清工艺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壳聚糖澄清剂对中药复方提取液的澄清作用。方法 壳聚糖澄清剂去除中药复方提取物中的杂质。结果 本法去除中药提取物中的杂质、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6.
澄清剂ZTC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澄清剂ZTC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澄清处理,考察了澄清剂ZTC对有机酸、生物碱、人参皂甙及柚皮甙的影响及液体制剂的澄清度。  相似文献   

17.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复方煎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澄清剂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清试验,证明能除去大量杂质,达到澄清的效果,与传统水提醇沉工艺比较,经薄层层析(TLC)证明,可保留的有效成分基本一致。特别是单用壳聚糖作澄清剂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壳聚糖溶液用作中药水提液澄清剂时的特点及相对于水提醇沉法所具有的优点。方法:以中药清热解毒处方为例,测定壳聚糖溶液粘度与澄清剂最少用量之间的关系;对经水提醇沉法和壳聚糖澄清法处理后的药液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对比。结果:随着壳聚糖溶液粘度的降低,澄清剂最少用量渐趋于一个恒定值;壳聚糖澄清法所得药液的总黄酮含量大于用水提醇沉法处理后的药液。结论:壳聚糖溶液是一个良好的中药水提液澄清剂,在使用过程中,粘度和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陆萍  倪东杰  郭良君 《中国药师》2012,(11):1580-1582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健骨口服液的澄清作用,以替代原工艺的水提醇沉除杂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原工艺和新工艺所制备的健骨口服液的外观性状及其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比较壳聚糖澄清剂与醇沉法两种工艺的差异。结果:壳聚糖澄清剂样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明显提高。结论:新工艺既能更好地保留本制剂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并缩短生产周期,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20.
101澄清剂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1澄清剂应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经系列研究,选出最佳工艺为:提取液调温至40℃、pH位调至6.5-7.0、加5%101澄清剂达提取液的10%、恒温30min、静置12h后过滤,溶液澄明度较好,且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另从制备工艺、成分分析、效益经济分析三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即101澄清工艺与水提醇沉工艺。结论:101澄清剂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水提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