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为五脏之一,肾所藏精为肾阴,肾中元气蒸发为肾阳.肾阴肾阳学说是脏腑辨证中的重要内容.对肾阴肾阳学说的形成与运用,管见所及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2.
范磊  张向农  欧阳兵 《光明中医》2010,25(10):1764-1765
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俱是物质存在。肾精乃藏于肾中的精微物质,据其阴阳属性可分为肾阴、肾阳。精散为气,气聚成精,肾精与肾气是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因此肾阴与肾阳也具有两种状态,即肾阴精与肾阴气、肾阳精与肾阳气。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孙同郊教授用二仙汤加减治疗老年杂证的门诊验案发现:孙同郊教授认为老年杂证的病因病机根在肾,以肾的阴阳失调为主;故老年杂证的治疗重在调补肾阴肾阳;二仙汤为调补肾阴肾阳的常用方剂,临床上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失眠、汗证、皮肤瘙痒、骨质疏松等老年杂证证属肾阳虚、肾阴阳两虚或肾阴虚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肾阴、肾阳、肾气的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认为元阴、元精、肾阴、肾精、肾水、真阴、真水、命门之水、坎水九个名词均指肾阴;元阳、元火、肾阳、真阳、真火、相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均指肾阳;肾气、肾间动气、原气、元气、生气五个名词均指肾气,肾气涵元阴元阳。  相似文献   

5.
张景岳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五脏之阴阳根于肾,即肾阴和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可以滋生五脏之阴,肾阳可以产生五脏之阳。所以,无论五脏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虚衰,故应从补肾之阴阳作为“治病求本”的大法,可以指导临床病证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肾阴肾阳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肾阴,又称为元阴、真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起到濡养滋润的作用;肾阳,又称为元阳、真火,为一身阳气的根本,起到温煦推动的作用。肾阴肾阳和脾胃及大肠小肠之间有着源与流、本与末的密切关系,肠屏障功能与"肾主二便"功能密切相关,试从肾阴肾阳角度论述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并用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的方法治疗肠屏障损伤时出现的大便失常症状。  相似文献   

7.
吾师张浩良教授早年从师于中医世家邵景康、著名医家宋爱人,后又毕业于江苏省中医学校第一期中医师资班。张老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其中肝胆病、肾系病、男女不育不孕症、男性病最为擅长。现整理张老治疗男性病经验如下。 1 无精症无精一症,是指正常性生活时不能射精者。此症往往与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或肾阳不足;阴阳两虚;或瘀血阻滞精道不通等有关。张老的经验是:肾阴不足者,虽当补益肾阴,但仍宜加少量补阳之品。所谓阴无阳则不生是也。肾阳不足者,虽当补益肾阳,但仍宜少加补阴之品,所谓阳无阴则不化是也。关键在于孰为主,孰为辅,不能颠倒主次。另外,  相似文献   

8.
肾阴、肾阳,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不仅对掌握肾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掌握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肾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十分重要。笔者仅将与肾阴、肾阳有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归纳陈述如下,以备参考。一、肾阴、肾阳的概念肾阴,又称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全身各脏腑组织  相似文献   

9.
狄帮圣  纪福茂  朱健  陈虎 《河南中医》2010,30(5):508-509
肾主骨生髓,肾气充则髓充,髓充则血生。从肾论治血虚证以滋肾填精,温补脾肾,温补肾阳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灵活运用补肾药。同时须注意补气,补血药物的运用;补肾的同时,亦须补益脾胃后天之本,在调补肾阳的同时适当加用滋补肾阴药;滋补肾阴的同时加用少许肾阳药,取其“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10.
徐静 《江苏中医药》2017,49(10):73-74
溯本求源探析"金生水"所对应的肺与肾的资生关系,认为"金"代表的是肺气,"水"代表的是肾气(精气)。肺气足,肃降收敛足,则有助于促生肾之气(精气),从而化生肾阴和肾阳。肺气对肾之气(精气)的生成起着关键的"促生"作用,而不是"肺阴"对"肾阴"的直接化生。因此补肺气,不仅促生肾阴,还可促生肾阳。  相似文献   

11.
从肾阴肾阳学说探讨不孕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肾阴肾阳学说探讨不孕症的治疗上海二医大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梁珑,李袆群(200001)关键词不孕症,肾阴,肾阳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又为“生殖之本”。有关女性不孕症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与肾阴肾阳功能失调有关,而现代医学认为女性排卵功能障碍与下丘脑...  相似文献   

12.
金匮肾气丸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肾中精气起着重要作用。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可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肾阴对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肾阳对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因此肾中精气对人体各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阴滋养五脏六腑之阴,肾阳温煦五脏六腑之阳,故有“肾”为脏腑之本的说法。“肾”主藏精(肾阴)及命门火(肾阳),主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相似文献   

14.
“心肾相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佩  辛琳 《四川中医》2008,26(10):48-49
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阳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  相似文献   

15.
“肾阴”与“肾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阴、肾阳,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不仅对掌握肾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掌握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肾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笔者仅将与肾阴、肾阳有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归纳陈述如下。1肾...  相似文献   

16.
章增加 《广西中医药》1991,14(5):220-222
<正> 肾阴、肾阳理论是中医肾学说的核心,自《内经》“肾气”一词的出现到明末肾阴肾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探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对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遗产具有一定的意义。医著言肾,《内经》首称“肾气”于前,《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和唱其后。虽然《内经》在讨论肾的生理病理时概称“肾  相似文献   

17.
阳萎的治疗,临床多从肾论治,采用温补肾阳之法。笔者在临床上曾遇一阳萎患者,经长期服用滋补肾阴及温补肾阳之品,但获效甚微。后吾采用疏肝理气、清泻下焦的方法,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笔者发现,加用活血法既可提高补肾药的疗效,也可缩短疗程。现就此作一阐述。 1 肾虚血瘀是闭经的主要病机 肾主藏精,精髓化气,即为肾气。肾的精气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肾气、肾阳是月经来潮的动力;肾阴、肾精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临床上常有肾气不足、肾精亏损、肾阴虚亏、肾阳虚惫、肾阴阳俱虚等病理变化,导致闭经病的发生与发展。生殖系统的功能正常与否,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血的瘀滞可以从各方面影响生殖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故临床上从肾论治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肝为乙木,肾属癸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资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肝肾母子相生,一般多指肝肾阴血方面,认为肾阴亏损可以引起肝之阴血不足,肝阴亏乏亦可下汲肾阴,引起肝肾阴亏。实际上,肾生肝应包括肾阴滋生肝阴和肾阳资助肝阳两个方面,才较为合理。一、肾阴滋养肝阴肝肾乙癸同源。源者,源头之谓,肝脏阴血的源头在乎肾。肝藏阴血在肾阴滋养下才能充盈,从而维持肝的生理功能。如石寿棠云:“肾中真阴之气,即因肾阳蒸运上通于各藏府之阴,阳助阴升,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少阴藏精,厥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