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穿透性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对比。方法 选择开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12例(24眼)一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比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相似,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有目的的选择12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一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一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平均值要较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但是通过自身对照的检验,两者无明显差异。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30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9月,视力、视野稳定,眼压≤20mmHg(1mmHg=0.133kPa),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联合人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青光眼21例30眼施行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切除小梁网和Schlemm管外壁组织1.0mm×3.0mm,保留最内层组织,于术后1wk;1,6mo;1a及5a以上(最长10a)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早期随访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低于2.7kPa者28眼,有效率达93%,长期随访眼压低于2.7kPa者27眼,有效率达9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在早期和平均5a随访中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因不穿透前房而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原发性青光眼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3眼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黏小管切开术式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静光眼23例(33只眼),随访3-6个月。结果 眼压控制≤21mmHg32只眼(9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近、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etomy surgery,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对46例(5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内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3个月-1年。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大部分患者眼压控制较满意,且比较经济;但也有小部分患者的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有眼压再升高可能。结论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较传统单纯行NPTR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提高了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少,较为安全有效。但控制眼压的长效性较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  相似文献   

8.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8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多层羊膜植入。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2例(2眼)术后视力下降。术后随访眼压为(13.45±4.21)mmHg,与术前眼压(29.34±4.86)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发现眼压均在21mmHg以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10例(17眼,占94.44%)。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3例术后视力下降。最终随访的平均眼压(14.86±4.15)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1mmHg=0.133kPa)。最终随访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0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菲  邵彦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54-255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42只眼)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18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0例(24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A、B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有提高,两组术后1月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A、B两组术后1周及3月时降眼压效果相当(P≥0.05);A、B两组功能滤过泡形成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前浅房发生机率低于B组(P≤0.05),A组未发生术后持续性低眼压和术后脉络膜脱离,其余并发症发生机率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及有效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临床接治的19例(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3.92±1.26)mmHg,下降幅度36.33%,差异有显著性(P<0.01),24只眼结膜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只眼功能性滤过泡消失。28只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做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78例(13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67眼,小梁切除术组63眼,对两组术后6mo的眼压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术后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03±3.56)mmHg和(17.67±4.11)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7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Ⅰ和Ⅱ级浅前房为18眼,无Ⅲ级浅前房出现,而63眼传统小梁切除术Ⅰ、Ⅱ级浅前房为33眼,Ⅲ级浅前房8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具有传统小梁切除术相似的降眼压效果,但手术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高原地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一类新型的抗青光眼手术,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主要术式,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效果稳定,并发症较少,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的临床疗效及眼压日曲线变化。方法26例(2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情况、眼压日曲线变化、峰谷眼压差值,视力、滤过泡、视野等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5.2±3.4)mmHg(1mmHg=0.133kPa),峰值眼压(34.7±4.3)mm—Hg,谷值眼压(15.5±3.1)mmHg,眼压波动值(19.2±3.3)mmHg;术后平均眼压(15.1±2.5)mmHg,峰值眼压(19.7±3.6mmHg),谷值眼压(10.4±2.8)mmHg,眼压波动值(9.3±2.2)mmHg,手术前后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平均眼压降低,眼压曲线峰谷差值缩小,眼压曲线趋于平稳。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眼压控制较好,手术安全性较好,眼压日曲线峰谷差值缩小,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可能的降压机制.病人和方法男性27例,女性13例,共40例53眼.平均年龄41.87±20.92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例(32眼)、先天性青光眼5例(8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例(6眼)、外伤性青光眼7例(7眼).手术在上方角巩膜缘做双层巩膜瓣,第二层巩膜瓣的深度为略暴露出点状葡萄膜组织,并向透明角膜区分离出1~2mm后弹力层,房水通过后弹力层渗出.剪除第二层巩膜瓣,手术不进入前房,术毕在巩膜瓣下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观察病人前房反应、眼压及结膜滤枕情况.随访时间3~18个月.结果术中8眼穿破小梁一后弹力膜,术后前房反应轻,6眼发生前房出血,1眼出现羊脂状角膜后沉淀.17眼结膜形成滤过手术典型滤过泡,36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各种青光眼的术后降压幅度较术前分别降低32.4~52.8%.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很好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因术后并发症轻、少,可做为门诊青光眼病人和高危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后巩膜葡萄膜的房水引流机制可能是该术式降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房角、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术后平均眼压为(13.97±4.81)mmHg(1 mmHg=0.133kPa),较术前平均降低1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性滤过泡为96.67%,术后前房角镜下可见下梁网后有一减压室存在。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凝胶植入手术具有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3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内反应、眼压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眼压术后5~7天7眼在3.96~7.10 mmHg,其余太低测不出;术后1、3、6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2.34±3.81)、(14.68±3.73)、(15.75±4.14)和(17.13±6.1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16.08、14.89、13.83和10.24,P均<0.01).随访期间6眼眼压>21 mmHg,经术区激光周边虹膜成型或房角穿刺4眼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全部可见滤过泡隆起,随访末期77.1%可见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有小梁-后弹力膜穿孔、术区虹膜前粘连及小梁-后弹力膜纤维增生增厚.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开发一种国产生物胶填充引流器。方法 对16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术后分别进行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视野等观察。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用药后)22-30.39mmHg,术后2个月平均眼压14.31-17.01mmHg,6个月平均眼压15.02-18.52mmHg,结膜下形成滤过泡12例。18眼。占75%。房角检查均可见手术区小梁网后有“减压房”存在。结论 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是一种良好的巩膜瓣下填充引流材料。  相似文献   

19.
郭敬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3):425-429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 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两种术式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简化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观察40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手术,其中20眼行简化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即术中不植植入物而联合应用MMC(观察组),另20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年龄、随访时间、术前视力及眼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视力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85,P<0.01)。末次随访观察组平均眼压(16.33±5.24)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平均眼压(17.67±10.96)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15,P>0.05);两组手术前后自身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87,4.7966,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1)。结论简化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术后降压效果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似,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同时也不增加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