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53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45例(29.4%),无手术死亡病例,139例患者得到2个月至6年的随访,随访率90.8%,术后疗效优良率89.4%,残留结石率9.3%,结石复发率12.9%。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至2004年12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16例中45.25%(143例)入院前经历过1~5次胆道手术,其中12.34%(39例)合并各种类型的胆肠吻合。肝切除术式:左外叶切除192例(60.76%),左半肝切除58例(18.35%),肝方叶切除12例(3.80%),右前叶切除6例(1.90%),右后叶切除25例(7.91%),右半肝切除9例(2.85%),双侧肝段切除14例(4.43%);附加胆肠内引流术184例(58.23%)。合并胆管狭窄138例(43.67%),胆管癌8例(2.53%)。手术并发症56例(17.72%),包括胆漏,膈下脓肿,胆道出血等。术后一月死亡3例(0.95%),258例获11月~18年随访,平均随访10.3年,优良率90.31%。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是清除病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早期肝切除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联合术中B超及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1991年1月至2005年5月对肝胆管结石并狭窄43例患者采用肝左(外)叶切除36例(83.7%),右肝切除5例(11.6%),肝方叶切除2例(4.6%)。结果术后并发症4例(9.3%),包括膈下感染、胆道出血等。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1例,失访2例,41例随访8个月~12年,37例无结石复发,优良率90.2%。结论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理想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16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间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3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192例(60.76%),左半肝切除58例(18.35%),肝方叶切除12例(3.80%),右前叶切除6例(1.90%),右后叶切除25例(7.91%),右半肝切除9例(2.85%),双侧多区段肝切除14例(4.43%);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184例(58.23%)、经肝实质切开取石4例。结果全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56例(17.72%),包括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等。术后1个月内分别因应激性溃疡、肝肾衰竭、二重感染并多器官衰竭死亡各1例(0.95%)。258例获11个月至18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0.3年,优良率90.31%。结论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至2004年6月255例肝胆管结石采用肝切除治疗的术式和治疗效果。结果肝切除术式:左外叶切除175例(68.62%),左半38例(14.90%),右肝叶或段切除35例(13.73%),其中右半肝切除5例,双侧多肝段切除22例(8.63%),同时作胆肠内引流73例(28.63%),手术并发症22(8.63%),无术后死亡。结石残留32例(12.55%),其中29例经胆道镜取干净。221例(86.67%)获随访1至13年平均7.5年,优良率达89.59%。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早期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效果最佳,术中B超及纤维胆道镜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定位诊断、术式选择、合并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检查:B超诊断准确率为75.6%,CT准确率87.0%,PTC准确率90.9%,ERCP准确率93.5%,MRCP准确率94.4%。全组均采取结石所在部位肝叶、段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等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1%,残石率15.9%。73例随访1~16年,平均10.6年。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率为6.8%,优良率90.4%。结论(1)MRCP等影像学检查是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2)肝叶、段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3)重视肝胆管狭窄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手术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感染2例(5.0%),胆漏1例(占3.2%),肺部感染2例(占4.8%),均对症治疗后痊愈。40例患者均随访6~18个月,优良率92.50%。结石复发2例(5.00%)。结论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提高手术效果,减低术后残石及结石复发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7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47例病人中15例有胆道手术史。所有病例左右肝均有结石,其中7例合并尾叶结石,21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术中发现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术,其中3例行右肝胆管树切除术,6例行右肝后叶胆管树切除术。附加手术:28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9例附加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附加肝实质切开取石术。47例病人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3例,右前叶结石残留1例,左内叶结石残留1例。随访16个月至17年,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8.89%。结论 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发症少、残留结石少、远期疗效好,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早期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肝胆管结石肝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0—2002年20例早期肝胆管结石肝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治疗占同期肝切除治疗的14.29%(20/140)。其中左外叶切除8例,左外叶上段切除2例,左外叶下段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3例,右后叶下段切除2例,右前叶部分切除1例。附加胆总管切开12例,预防性行胆肠Roux-Y吻合术1例。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切口感染和肝断面积液各1例。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例获得3~14年随访,优良率达95%。结论早期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肝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66例,均行肝段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17例,肝门部胆管、肝断面胆管-空肠双吻合术9例,肝门部胆管扩张成形术4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发生胆管残石5例(7.6%),切口感染3例(4.5%),胆漏2例(3.0%)。41例(62.1%)获随访,2例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例仍有右上腹隐痛,其余随访结果优良。结论根据患者结石及狭窄的具体情况采用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06年至2009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肝切组(71例)和非肝切组(96例)。结果 1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36例,肝内胆管残余结石82例,其中肝切组31例(43.7%),非肝切组51例(53.1%),经胆道镜取石,平均2.63次,结石取净率92.5%。1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肝切组疗效优良者49例(92.5%),非肝切组疗效优良者66例(8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6个月以上结石复发者14例(肝切组5例,非肝切组9例),非肝切组继发胆管癌者4例。结论 规则性肝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为理想的术式。术中与术后娴熟的胆道镜技术可取尽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近中期随访大多数患者获得理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2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间肝叶切除治疗 48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与体会。结果 肝左 (外 )叶切除 415例(占肝叶切除的 85 .2 % ) ;肝方叶切除 3 1例 ( 6.4% ) ;肝右叶切除 41例 ( 8.4% )。术后并发症 5 3例( 10 .9% ) ,包括隔下感染、胆道出血等。死亡 5例 ,死亡率 1.0 %。结论 肝叶切除是治疗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的较好方法 ,但对肝右叶及左右肝胆管结石病例仍有扩大适应证之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行肝切除术的98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56例,年龄28~69岁,平均47.2岁。其中行解剖性肝切除术51例(AR组),非解剖性肝切除术47例(NAR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AR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466.0±52.1)ml、术后并发症8例(17.65%)、术后残石率为0和结石复发1例(2.04%),明显优于NAR组的(741.0±46.3)ml、15例(29.79%)、3例(6.67%)和4例(8.89%)。而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至5年获随访94例,其中AR组49例,NAR组45例,失访4例。均行B超、CT、MRCP等检查,AR组无结石残留,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1例,行内镜下十二脂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愈。NAR组结石残留3例,结石复发4例。在术后8个月至3年内再次行解剖性肝叶肝段切除3例,1例行EST取石成功,1例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未手术,另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术式对结石残留及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前瞻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术式对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16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按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狭窄和并发症情况将病人分组,比较各组病人不同术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内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肝叶/段切除术)下术后结石残留和二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初次手术选择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或肝叶/段切除术,其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低于初次手术单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者(P<0.05);肝叶/段切除术的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较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有降低趋势;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行肝叶/段切除术或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其残石率与无胆总管结石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较好的治疗方法为肝切除术或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  相似文献   

15.
术中超声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IOUS)联合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8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下称胆道镜组)96例和IOUS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下称联合组)89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胆道镜组残石率(9.38%)高于联合组(2.08%)(P=0.041);结石复发率(12.34%)也高于联合组(3.61%)(P=0.036);两组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胆道镜组3例重型胆管炎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采用术中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能降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的5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重要并发症9例,包括胆瘘,膈下感染,肝功不全,胆道出血;残留结石4例,残留胆管狭窄3例,胆管细胞癌3例,随访8-78个月,结石复发5例,死亡5例(2例肝衰,3例胆管细胞癌),结论 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且能消除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危险,优于传统手术,对肝硬化患者,是否行右肝切除应据患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治疗右肝胆管狭窄及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肝叶切除治疗右肝胆管狭窄及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以肝叶切除为主的方法治疗右肝胆管狭窄及结石31例。结果 远期随访疗效优良率为87.01%,疗效差者为12.9%,残石率为6.5%。结论 以肝叶切除为主的方法治疗右肝胆管狭窄及结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nd aims Left-sided hepatolithiasis often requires left hepatectomy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and right hepatic du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alternative method of bile duct exploration other than choledochotom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involving 50 cases of left hepatectomy for left or bilateral intrahepatic stone was performed. Left hepatic duct (LHD) orifice was used as primary access route for biliary exploration. Choledochotomy was performed only for large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variant bile duct anatomy, or intentional T-tube insertion for later removal of residual stones. Results In 44 patients with left-sided hepatolithiasis, biliary exploration through LHD orifice was performed in 40 (90.9%); T-tube choledochotomy was required in three (9.1%). There was neither residual stone nor major surgical complication except infection, and recurrence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during mean follow-up of 32 months. On the other hand, T-tube choledochotomy was performed in three of six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hepatolithiasis (50%). Three patients had residual stones, and two of them were treated by cholangioscopy through the T-tube tract. Recurrence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Conclusion We think that intraoperative biliary exploration through LHD orifice in left-sided hepatolithiasis patient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simplifying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by avoiding choledochotomy and subsequent T-tube inser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各型胆肠内引流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2001年手术治疗的123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资料,对其中的334例胆肠内引流术病例的适应证、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胆肠内引流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7例(发生率17.1%)。死亡5例,分别死于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及肝功能衰竭等。近5年中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胆肠内引流术者无1例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胆肠内引流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上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肝切除在临床上推广,胆肠内引流术逐步减少,其适应证亦愈来愈严格;它对不能切除的胆管狭窄有重要意义;胆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应摒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