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其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318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空腹血糖(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调查和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和0.728。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在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人群中,与FPG〈5.6mmol/L亚组比较,FPG5.6~6.1mmol/L亚组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53%、54%、60%和126%。IFG下限切点下调前后,糖调节受损(IGR)各亚组组分的代谢特征不改变。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2.
下调空腹血糖切点对诊断空腹血糖受损合理性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佛山市2512名20-94岁职工进行75gOGTT筛查研究显示,空腹血糖(FPG)5.51mmol/L是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FPG5.15mmol/L是预测糖耐量减低(IGT)的最佳切点。因此,降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切点是合理的、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20岁以上人口75gOGTT筛查研究发现,IFG,IGT,IFG合并IGT的患病率,应用FPG〉6.1mmol/L诊断IFG的旧标准时分别为2.60%,3.24%,0.75%;应用FPG〉5.6mmol/L诊断IFG的新标准时分别为6.25%,2.56%,1.43%。  相似文献   

4.
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和分型专家委员会提出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切点由6.1mmol/L下调至5.6mmol/L。按新标准划分的中国的糖代谢异常者是否存在着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代谢特征?本研究运用能精确测定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正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和能反映胰岛素早期分泌缺陷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来研究比较新旧切点下不同糖耐量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β细胞分泌功能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受损(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下调的合理性。方法根据OGTT结果对北京城区2589例年龄≥20岁、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692。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与FPG〈5.6mmol/L组比较,FPG5.6~6.1mmol/L组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胰岛素分泌下降,TG升高和HDL—C降低。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北京城区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6.
1997年,美国糖尿病(DM)学会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最近美国DM协会又将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下限下调至5.6mmol/L,导致其患病率较前明显上升。但切点下调后患病人群的代谢特点以及是否需要干预治疗尚缺少循证依据。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其代谢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平谷区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方法对平谷区两个社区的居民进行查体及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平谷区与东城区MS各组分的患病率。结果平谷区和东城区下列指标的男女平均水平或平均患病率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BMI(26.5VS25.2kg/m^2),WHR(0.9vs0.9),FPG(5.4vs5.4mmol/L),2hPG(7.0vs7.1mmol/L),SBP(124vs121mmHg),DBP(83vs76mmHg),HDL-C(1.4vs1.5mmol/L),超重(44%vs37%),IFG/IGT(16%vs16%),糖尿病(9%vs8%),HDL-C(5.2%vs6.2%)。平谷区TG、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东城区。平谷区MS患病率按IDF标准为38.6%,按中国标准为28.9%。结论有必要强化北京郊区人群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近年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的定义中,血糖代谢异常都是其重要特征。这些定义对于空腹血糖(FBG)正常值的切点(cutpoint)都采用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提出的6、1mmol/L(110mg/L)标准,中国糖尿病学会也于1999年10月采用了这一标准。随着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进展,ADA糖尿病诊断与分类专家委员会于2003年底再次对糖尿病的诊断提出了新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建议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FBG切点值从6、1mmol/L降为5.6mmol/L(100mg/L)。  相似文献   

9.
878名40岁以上慈溪市部分城乡人群的筛查显示,空腹血浆葡萄糖值〉5.6mmol/L比〉6.1mmol/L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增高(24.9%比13.4%),空腹糖异常增高(14.9%比3.4%),空腹糖异常合并糖耐量异常增高(3.6%比0.9%)。  相似文献   

10.
878名40岁以上慈溪市部分城乡人群的筛查显示,空腹血浆葡萄糖值〉5.6mmol/L比〉6.1mmol/L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增高(24.9%比13.4%),空腹糖异常增高(14.9%比3.4%),空腹糖异常合并糖耐量异常增高(3.6%比0.9%)。  相似文献   

11.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概念及表现谱的差异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2003年11月ADA提出IFG下限诊断标准从6.1mmol/L下调到5.6mmol/L。IFG与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高,但两者的表现谱却存在许多差异,如两者的患病率具有性别及种族差异;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状况也不同;两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差异。因此,基于IFG、IGT的病理生理学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869名18岁以上上海都市人口的筛查研究显示,与以FPG〉6.1mmol/L诊断IFG的旧标准比较,以FPG〉5.6mmol/L诊断IFG的新标准所诊断的NGT百分率降低(70.4%比77.2%),IFG增高(9.6%比2.8%),IGT降低(8.8%比10.9%),IFG合并IGT增高(4.6%比2.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 2 0 0 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标准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从而探讨中国人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对 1999年上海华阳社区 40岁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 )的横断面调查人群在 2 0 0 2~ 2 0 0 4年进行随访。随访对象接受了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体重指数、腰围与腰臀比等。调查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基线资料中无糖尿病人群共170 4例 ,完成随访 12 92例。 3年糖尿病累积发生率为 4.64 % ,年发病率 1.5 5 %。 (2 )正常糖调节及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年发病率分别为 0 .97%及 6.97%。 (3 )随访空腹血糖 (FPG) 5 .6~ 6.0mmol/L、6.1~ 6.9mmol/L而餐后 2h血糖 (2hPG) <7.8mmol/L的人群见到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 3 .71及 2 8.12倍 (P <0 .0 0 1) ,但未见到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4 )在FPG <5 .6mmol/L且 2hPG 7.8~ 11.0mmol/L人群中 ,发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分别显著增加 4.3 1及 3 .40倍 (P <0 .0 0 1)。结论 FPG 5 .6~ 6.0mmol/L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将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调整至 5 .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下调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 0 3年 11月 ,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分型专家委员会提出空腹血糖受损 (IFG)下限诊断标准切割点从 6.1mmol/L下调到 5 .6mmol/L ,而上限诊断点 7.0mmol/L保持不变。国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 ,此建议同样适合于中国人群。IFG下限诊断点下调到 5 .6mmol/L后 ,扩大了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对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可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探讨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11例高度怀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同FPG水平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表示)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影响因素后,与FPG<5.6mmol/L组比较,FPG 5.6~6.0mmol/L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FPG 6.1~6.9mmol/L组无论在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还是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2)按FPG间隔分组,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均随着FPG升高逐步上升;除血脂紊乱比率自5.0~5.6mmol/L组开始明显升高外,肥胖、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均自5.6~6.0mmol/L组开始显著上升(P<0.05);FPG≥5.6mmoL/L时心血管危险因素开始明显聚集.结论 (1)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即使在糖尿病前期已随着FPG升高逐步加重,FPG 5.6mmol/L以上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风险已开始增加,6.1mmol/L以上更为明显.(2)心血管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前期已开始随FPG增高而逐步上升,自FPG 5.6mmol/L以上开始出现明显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