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白细胞介素 -6(IL-6)是一种多细胞来源并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组织淀粉样A蛋白的前体 ,在恶性肿瘤、感染等疾病可检测到SAA ,作为急性期反应物近年在临床上用于监测急性期反应。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IL -6、SAA水平 ,以探讨其测定意义及相互存在联系。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入院初、未使用抗生素且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1]的患者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19~72岁 ,平均 (43.1±16.2)岁。正常对照组30例 ,男19例 ,女1… 相似文献
3.
4.
我们对50例烧伤患者尿IgG、IgA和IgM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大、中面积烧伤患者尿IgG和IgA水平在伤后3周内均明显升高。而尿IgM水平仅在天面积烧伤患者伤后3天时升高。败血症患者早期3种尿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患者。死亡患者早期尿IgM含量增加更为明显。提示严重烧伤后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中丢失,并且尿IgM排出过多可能是病情危重的征兆。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50年代 (Nelson)就发现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粘附微生物与响应的补体和抗体形成复合物 ,从而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 ,并称此现象为红细胞免疫粘附 (RCIA)功能 ,80年代 (1 981年Sicgel等 )建立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红细胞表面具有 1型补体受体 (CR1 ) ,人类红细胞膜上CR1是糖肽。CR1主要配体是C3b,C4b ,ic3b ,ic4b。C3b受体具有免疫粘附功能。人体清除循环抗原和抗体免疫复合物 (CIC)的功能主要是红细胞 ,其清除作用比认为具有免疫和防御机能的白细胞高 50 0~ 1 0 0 0倍。因此 ,研究RCIA功… 相似文献
6.
保存羊膜移植治疗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和热烧伤急性期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讨并分析保存羊膜在眼中、重度化学烧伤和热烧伤急性期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晚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性化学烧伤和热烧伤的住院患者19例(21眼)根据病情分为中度组(14眼烧伤为Ⅱ-Ⅲ度)和重度组(7眼烧伤为Ⅳ度),入院I1周内分别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和羊膜移植术+自体(异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早期眼表重建时间,晚期角膜血管化,睑球粘连,视力改善情况。结果:中度组的眼表重建时间较重度组短,视力提高较后者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在角膜血管化,睑球粘连等方面也较后者轻。结论:羊膜可用于眼中、重度化学烧伤和热烧伤的急性期治疗,其预后效果同眼部损伤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急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2例的心电图变化,有心电图变化的700例ST-T段改变占44.6%,心律失常占38.4%两者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4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者占97.8%,不同年龄组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基底节脑梗死以及ST-T段改变多见,占此部位异常心电图的48.1%,下丘脑,颞叶,顶叶,枕叶部位梗死以及心律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大面积灼伤患者伤后免疫球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的转化,并试图通过补充全谱血清蛋白以纠正其变化。方法:灼伤面积超过30%的灼伤患者21例,每日静脉补充全谱标准化血清蛋白100ml,连续7-10日,对照组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例,观察前两组患者血IgG,IgA,IgM和转铁蛋白(T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大面积灼伤后患者血IgG,IgM,TRP水平明显降低,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可不同程度地纠正其变化。并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结论: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整血压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住院的170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进行高血压分级,并连续7d动态观察其血压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对卒中预后的影响,以期对脑卒中急性期合理抗高血压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和方法:通过检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观察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①病变较重、并发症多与病变较轻、并发症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较,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13.73±3.2)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的百分比均明显升高(83.88±6.47)%;②2组血糖水平也有显著差异;③2组患者发病时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也有增加的表现。但不管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2组均无显著差别;但心率水平却有显著性差异,2组分别为(98.21±26.95)次/min和(82.95±14.74)次/min;④2组患者病情稳定的时间也有显著的差别。结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血糖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和病情稳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许文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5):385-386,38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98例老年患者分成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进行PCT检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作比较,同时将106例细菌感染组患者分为重症感染、一般感染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91.18%,一般感染组阳性率为62.2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9.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5ng/ml为阳性阈值,在重症感染时PCT的敏感度为91.18%、特异性为57.50%:以2.0ng/ml为阳性阈值,在重症感染时PCT的敏感度为61.76%、特异性为84.17%,与CRP相比,其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结论 在急性重症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中血清PCT的检测比CRP更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测定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中MBP含量,另测定50例健康人血清MBP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MBP含量(5.027±3.237)ng/L与正常对照组(1.017±0.642)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情组间血清MBP含量〔轻型组:(2.581±1.022)ng/L,中型组(4.999±0.834)ng/L,重型组(9.975±3.553)n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MBP含量明显升高;脑实质损伤程度越重,其血清MBP含量升高愈明显;及时测定脑外伤患者血清MBP含量对判断脑损害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患者急性时相蛋白的动态联合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在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定量分析方法,分组动态测定1、3、7、1 4和2 1 d 5个时间点2 9例脓毒症( SP)组和2 7例重度脓毒症( SSP)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 CRP)、a1酸性糖蛋白( AAG)、铜蓝蛋白( CER)以及结合珠蛋白( HP)的血清含量,并与3 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 SP组:CRP和AAG在炎症早期1 d内就显著升高( P<0 .0 1和P<0 .0 5) ,其中CRP3 d达高峰,AAG3~7d达高峰,AAG持续高峰时间达1 4 d,CRP和AAG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 P均<0 .0 1 ) ;CER无显著升高( P>0 .0 5) ,各时间点差异不显著( P>0 .0 5) ;HP早期也显著升高( P<0 .0 5) ,但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2 SSP组:CRP和AAG均显著升高( P均<0 .0 1 ) ,高峰持续时间均长达1 4 d,各时间点间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 ;CER7d前呈下降趋势( P<0 .0 5) ,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HP在1 4 d才显著升高,2 1 d达峰值( P均<0 .0 5) ,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组间趋势变化比较:CRP、AAG和HP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 .0 5) ,CER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CRP早期升高是感染的敏感指标,CRP和AAG高峰持续时间延长提示重度感染;HP不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65例ACI患者、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的含量,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hs-CRP含量变化.结果 ACI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16.12±5.21)mg/L与健康对照组(1.93±0.9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高,ACI越严重,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hs-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急性心梗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5例为不稳定心绞痛组,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Cystatin C、Hs-CRP、Hcy水平.同时检测3组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并记录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目前吸烟史等情况.结果 急性心梗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的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L、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心梗组CystatinC、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组Cystatin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糖尿病、吸烟史、高血压史对Hcy水平变化均有影响,对Hs-CRP、Cystatin C水平变化无影响.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cy、HsCRP、Cystatin C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在缺氧复合烧伤血清致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对心肌细胞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s)活化的影响 ,探讨MAPKs信号途径在缺氧复合烧伤血清致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作用心肌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用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 p38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和c 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 (JNK)磷酸化程度 ;分别用 p38激酶特异抑制剂 SB2 0 35 80和 ERK特异抑制剂PD980 5 9抑制 p38激酶和 ERK途径 ,观察其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活性和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 (L DH)含量的影响。结果 心肌细胞 p38激酶和 ERK在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作用后迅速、持续活化 ,而 JNK活化不明显。用 SB2 0 35 80抑制 p38激酶可显著减少细胞 L DH漏出 (各时间点 P<0 .0 5或 P<0 .0 1)和改善细胞活性 (双因素作用 12 h后 ,两者间比较 ,P均 <0 .0 1) ;相反 ,抑制 ERK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胞 L DH漏出和降低细胞活性 (双因素作用 6 h和 12 h,两者间比较 ,P均 <0 .0 1)。结论 心肌细胞 MAPKs的 3条信号转导途径中 ,p38激酶途径和 ERK途径介导了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信号的胞内转导。其中 p38激酶途径激活介导了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 ,而 ERK途径激活则有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表达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AP病情判断提供简单可靠的手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AP患者68例,确诊后完善相关检查,采用修正后的CT严重指数(MCTSI)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判定,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比较不同病情分级患者S100A12水平差异。根据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S100A12数据制作ROC曲线,将曲线拐点作为S100A12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临界值,以MCTSI判断结果为参照,计算S100A12判断AP患者病情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S100A12在判断胰腺炎病情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MCTSI分级的患者,其S100A12表达水平从Ⅰ级至Ⅲ级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Ⅰ级至Ⅲ级S100A12临床限值分别为26~80、81~260、260ng/mL。S100A12判断Ⅰ级、Ⅱ级、Ⅲ级的灵敏度分别为88.89%、94.12%、80.00%,特异度分别为75.00%、94.12%、96.55%,准确度分别为82.35%、94.12%、94.12%。结论 AP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对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与MCTSI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患者蛋白C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C:Ag水平低于正常,PC:A和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C:Ag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上述指标与因程度无关,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PC:A和TM有所升高,在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治疗前后TM升高,治疗前PS降低者预后较差,其中治疗前PS和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PC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基本改善。PC系统并非是决定出血程度的关键因素,但TM升高及PS消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