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业已证实,85%以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因此,发病6h内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选择性AMI患者重要疗法,但对发病6~24h内进行静脉晚期溶栓效果对比观察报道较少,我们对17例AMI患者在发病6~24h晚期溶栓治疗及10例AMI...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与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已日益被人们重视,现将我们对10例AMI患者血浆ET水平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AMI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住院病人(选择发病24小时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2~68...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及其意义赵洛沙魏经汉李明超刘瑞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病因。溶栓治疗的关键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尽早恢复心肌灌注。本研究对照分析AMI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  相似文献   

4.
QTd延长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心脏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室纤颤(Vf)。而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QTd(QT间期离散度)延长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和Vf的重要因素。本文对68例AMI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的QTd进行测定分析,试图探讨对AM...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管再通与否与QT离散度(QTd)关系对心肌缺血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AMI患者在发病6h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通过间接指标判断血管再通与否。溶栓后3h和24h测量的QT和QTc间期,QTd和QTcd为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QT和QTc间期之差。结果:血管再通与否和心肌抽血性猝死QTd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QTd是预测24h内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0例,其中符合有Q波心肌梗塞(QMI)156例,无Q波心肌梗塞(NQMI)24例。结果表明,QMI发病率明显高于NQMI而在发病年龄,伴发危险因素,既往冠心病病史,并发症,血清酶改变及预后QMI与NKQMI比较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吸收热变化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100020)沈玉枝王桂芝张海泳兰佳男席维琪李新刘欣顼志敏胡大一白淑玲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梗塞相关血管(IRA)所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坏死,其坏死产物相继释放入血,在一部分患者中可形成轻...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梗静注硫酸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梗静注硫酸镁的护理[英]/AnneMN…//Nursing.-1995,25(4).-32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小时持续静点硫酸镁可预防AMI后一过性低镁所造成的室性心律失常。AMI后产生低镁血症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影响钾和钙水平的同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脑梗塞(ACI)及糖尿病(DM)患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德国FM4红细胞过滤仪,检测AMI、ACI及DM患者的RCD。结果:AMI、ACI及DM3组患者的RCD的最小余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斜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发病24小时内的RCD最小余量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的RCD的最小余量(P<0.01)。AMI组RCD最小余量与5.75s-1切变率的粘度呈正相关(r=0.350,P<0.05),与230s-1切变率的粘度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01)。结论:直接检测RCD的变化,对估测活动期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轻重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湘雅医院1975年8月至1993年8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111例,该年段AMI总发病比例和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70岁患者比例显著上升。青中年型MI比例呈增多趋势,且典型胸痛发生率低,首诊非心血管科者占66.7%。发病6h内入院者占17.1%,24h内入院者占42.3%。总病死率23.4%,初诊心率≥90次,同时年龄≥60岁者病死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早期(6-10小时)应用静脉栓疗法,及时溶解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使由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以挽救淑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这是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外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大进展,它使(AMI)病人的急性期病死率大大降低。我院至开展此以来,对29例(AMI)病人进行了溶栓治疗与护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例AMI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研究对象,再通组14例,未通组10例,于发病后3~4周在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或经皮穿刺冠脉内成形术(PTCA)的同时行X线左心室造影。结果:再通组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未通组(P<0.05);室壁异常活动积分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P<0.01),其中室壁瘤发生率再通组显著低于未通组,分别为7.14%与30.00%(P<0.05)。结论:监测LVEF及室壁局部运动是判断AMI时溶栓治疗使梗塞区冠脉再通效果的有效指标;AMI后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心功能,对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福人  王引芝 《临床》1997,4(3):157-158
本文回顾分析了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患者在发病24h内就诊,并描记首次心电图,分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现两组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有显著的差异。而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分组比较QTd和QTcd未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351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我院急诊科收治AMI患者351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我院急诊科1996年1月~1997年10月接诊的发病24小时以内的AMI患者共351例。其中男254例,女97例,平均年龄男596±...  相似文献   

15.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状劝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 ̄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 ̄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C 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临床化学某些进展杨振华一、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目前热点之一,只有在AMI发病6小时内,心肌细胞病变才有可能出现可逆变化,溶栓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者搭桥手术才有价值。目前一些酶学指标如血清肌酸激酶(CK...  相似文献   

17.
测定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生物活性。结果:AMI患者各时间点IL6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TNF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AMI发病后24小时内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最初TNFα(3.08±1.84μg/L)较心功能Ⅰ级者(1.61±1.15μg/L)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TNFα和IL6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作者认为可能是TNFα分泌增加而诱导免疫细胞网络系统活动性升高所致,而IL6可能参与了一种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行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31例AMI患者行延迟性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部分病例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31例AMI恢复期患者中,有28例成功地施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成功率达90.2%(28/31),部分病例EF明显提高。结论;对AMI恢复期患者行P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AMI患者3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按AMI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60mL/d,静脉点滴7d。用积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平均积分(1.74±0.52)明显低于对照组(3.26±0.86),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以有效地预防AMI早期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塑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对左室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数据处理系统重建并定量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左室心内膜三维面积(ESA)、异常运动区心内膜三维面积(AWMA)同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系列观察7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塑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对左室功能与预后的影响。结果:AMI后6个月内,患者的心室重塑演变规律,大致可分为左室大小无变化、左室进行性增大、左室一度增大并保持稳定后进行性缩小和左室72小时内进行性扩大四种亚型。其中72小时内左室进行性扩大组与左室进行性增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梗塞区部位、入院时ESA和AWMA大小以及有无梗塞相关冠脉早期再灌注是影响心室重塑动态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AMI后48小时内ESA指数增大相当于梗塞区膨展是预测AMI后心室重塑高危患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