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研究麻醉犬高频喷射通气 (HFJV) (10 0次 /min ,驱动压 0 .5kg/cm2 )和常频机械通气 (CMV) (2 0次 /min ,驱动压力 0 .5kg/cm2 )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Kubicek理论测定HFJV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HFJV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 <0 .0 5 ) ,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P <0 .0 5 )。HFJV和CMV可使每搏输出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每分心输出量无显著改变 (P >0 .0 5 )。停止常频机械通气后 ,每搏输出量仍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HFJV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对循环功能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通气频率时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组胺致肺损伤犬气体交换、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胺持续滴注时,当通气频率分别为60及100次/min时,HFTJV时的PaCO_2较HFJV时均显著降低(P<0.0、1),pH均显著升高(P<0.01),而PaCO_2、氧耗量、氧运输量、心输出量、肺动脉压、气道压、肺及时吸系统阻力、顺应性等均无明显改变。提示:HFTJV能够显著增强组胺致肺损伤大的CO_2排除,而对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频喷射通气联合气管内吹气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联合气管内吹气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杂种犬 12条 ,随机分为两组 ,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灌洗肺造成急性肺损伤。各组分别给予高频喷射通气 ,调整呼吸机参数使第一组实验犬PaCO2 维持在 35~ 5 0mmHg,第二组实验犬PaCO2 维持在 6 0~ 80mmHg。然后进行 4L/min和 8L/min氧气流量的气管内吹气 ,每阶段进行 30min ,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联合通气后 ,两组PaCO2 及PetCO2 均明显下降 ,且随着吹入气氧流量的增加下降更明显。②联合通气后 ,动脉血氧分压在两组中明显上升 ,但随着吹入气氧流量的增加 ,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联合通气后使各组气道压明显上升。④联合通气对各组犬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联合气管内吹气能有效地降低肺损伤犬PaCO2 ,促进二氧化碳的排除 ,提高肺损伤犬的氧合且不影响实验犬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HFJV)联合气管内吹气(TGI)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HFJV联合TGI组)及对照组(HFJV组),每组12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及HFJV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TGI治疗。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1、48h血气[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治疗前、治疗后48h血清肺表面活性蛋A(SP-A)灰度值,并对2组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肺损伤评分(LI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hPaCO2、PETCO2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aO2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48hHR、MAP、CVP值、APACHE-Ⅱ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8h血清SP-A灰度值、LI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通气可明显降低PaCO2水平,促进CO2排出,提高PaO2、SaO2,但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并且还可减少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流失,减低LIS评分。 相似文献
5.
高频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犬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结合小剂量氟碳 (3mL/kg)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犬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16条犬经蒸气吸入造成吸入性损伤模型 ,并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动物致伤后均行高频喷射通气 ,但治疗组动物同时经气管导管将氟碳液体 (3mL/kg)缓慢注入肺内 ,在 90min内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动物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 (PAP)、肺动脉嵌压 (PAWP)、心输出量 (CO)及每搏量 (SV)与伤后比较无统计意义 (P >0 0 5 ) ,但PAP在通气治疗 6 0、90min后与伤后比较略有升高 (P <0 0 5 ) ,HR、MAP、PAP、PAWP、CO及SV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合并小剂量氟碳 (3mL/kg)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犬的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频喷射通气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单纯应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6例急性发作重症支气管哮喘和12例中度发作哮喘患者。急性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优于亚急性或慢性普通型(6例暴发型哮喘患者经HFJV治疗后皆于1~3小时缓解,无1例死亡)。证实高频喷射通气对哮喘发作的可靠疗效。结合高频通气对哮喘的作用机理的分析,为临床应用HFJV治疗哮喘提供了依据。认为及时就诊,早期应用此疗法可以降低急性发作暴发型哮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高频喷射通气(HFJV)具有高呼吸频率、小潮气量、低气道压、对循环功能干扰小、不影响自主呼吸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麻醉、呼吸治疗及危重病人急救中。大量实验与临床应用结果证明,HFJV可获得满意的通气效果,使机体的PaO_2和PaCO_2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仍然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可引起PaCO_2不同程度地升高。造成这种CO_2潴留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 通气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蒸气吸入性损伤犬的呼吸循环动力学参数、肺容量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通过蒸气吸入致伤,复制了犬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结果:①两种通气方式下呼吸系统总阻力(Rrs)、肺阻力(RL)均显著高于对照值(P均<0.01),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肺顺应性(CL)均显著低于对照值(P均<0.05),但两者之间比较,Rrs、RL和Crs、CL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CMV能引起CO2潴留;HFTJV比CMV显著增加CO2排出量(VCO2,P<0.05),降低过高的PaCO2(P<0.01)。③两种通气方式下功能残气量(FRC)、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和PaO2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两种通气方式均能克服气道阻力辅助呼吸,但不能使伤后高气道阻力和低肺顺应性恢复正常。CMV的通气效率较低,可引起CO2潴留;HFTJV的通气效率则明显优于CMV,且能维持吸入性损伤犬的血气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结合小剂量氟碳 (3ml/kg)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犬呼吸的功影响。方法 将 16条犬经蒸气吸入造成吸入性损伤模型 ,并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动物致伤后均行高频喷射通气 ,但治疗组动物同时经气管导管将氟碳液体 (3ml/kg)缓慢注入肺内 ,在 90min内测机械通气功 (WOBvent)。结果 治疗组在给予小剂量氟碳后的WOBvent与致伤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的WOBvent与致伤后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的WOBven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合并小剂量氟碳 (3ml/kg)部分液体通气并不增加动物的呼吸功。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应用高频喷射通气的护理362000福建医学院附属二院林素贞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杨碧玉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护理ApplicationofHighFrequencyJetVentilationtoNursingCareofCr... 相似文献
11.
高频振荡通气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兔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HFOV、HFOV+气管内滴入外源性PS(100 mg/kg)治疗;通气4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行肺组织损伤评分.结果 肺大体标本、光镜下及电镜下均观察到HFOV后肺损伤程度较CMV明显减轻,3组中以HFOV+PS组损伤最轻,CMV组损伤最重;肺组织损伤评分也显示CMV组最高[(3.71±0.43)分],HFOV+PS组最低[(2.08±0.28)分],HFOV组居中[(2.87±0.26)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与CMV比较,HFOV通过减少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及水肿液的渗出,可减轻吸入性肺损伤,且HFOV联合PS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Six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acute lung injury (ALI) were treated with a new form of ventilatory support: independent lung ventilation with unilateral 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LV-UHFJV). The first thre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unilateral ALI complicated by a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they were at first ventilated with HFJV, but remained unresponsive to treatment, showing a progressive impairment of the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with a deterioration in clinical condition. After selective bronchial intubation, ILV-UHFJV was started, ventilating the healty lung with CPPV and the controlateral with HFJV. ILV-UHFJV caus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lveolar gas exchange leading to a rapid fall in Qs/Qt; it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stable haemodynamic condition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treatment. Subsequently, three more patients were treated; their respiratory failure was due to a unilateral ALI without BPF, unresponsive to either HFJV or CPPV. Once again, ILV-UHFJV was followed by a dramatic improvement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the haemodynamics remained unchanged and it was also possible to demonstrate a rapid improvement in individual and overall lu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经鼻高频通气救治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例急性肺损伤患者(ALI)进行经鼻高频通气(NHFV)的临床观察,评价NHFV对该病的治疗价值。观察结果表明:患者经高频通气后,PaO_2和pH明显升高,呼吸和脉搏逐渐恢复,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作者认为:高频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人工通气方法,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通气和呼吸困难。可作为早期治疗ALI的常规通气治疗方法,减少或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如NHFV通气疗效不显,再改用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其它通气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开放式高频喷射通气(HFJOV)用于重症烧伤患者长期呼吸支持的效果、并发症和预后进行评价。方法:分析97例重症烧伤患者持续应用HFJOV辅助通气当日、第2天、第6天或第10天以上的疗效,根据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标准予以判定。结果:HFJOV使用当日总有效率65.0%,第2天后疗效进行性降低,至第10天后仅31.8%(P<0.01)。呼吸道损伤出血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HFJOV使用6天后,发生率从56.7%升至81.8%(P<0.001);而后为呼吸性碱中毒、血或痰块引起的气道阻塞和呼吸性酸中毒。呼吸功能衰竭仍然是主要死因。结论:由于气道开放,HFJOV技术难以实施湿化、温化、灭菌、氧浓度监测和调节;因此,长时间使用HFJOV可能使通气效率降低,引起气道损伤;HFJOV无效或须应用4天以上时,应更换其它通气支持方式;对严重肺损伤患者,HFJOV不宜作为首选的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合和通气的影响。方法以15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给予机械通气,用生理盐水肺灌洗制作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先后行常频机械通气(CMV参数:FiO2 100%、f 30 bpm、PEEP 6 cmH2O、I∶E 1∶2、MAP 12 cmH2O)、高频振荡通气(HFOV参数:FiO2 100%、f 11 Hz、Paw 12 cmH2O、Ti 33%)、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CMV+HFOV参数同前)各1 h,监测动脉血气。计算PaO2/FiO2、氧合指数(OI)、肺内血分流率(Qs/Qt)。结果损伤前、CMV、HFOV、CMV+HFOV各指标变化:(1)PaCO2分别为(41.04±3.94)mmHg、(100.5±28.73)mmHg、(82.06±22.87)mmHg及(54.01±19.32)mmHg,损伤后均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CMV+HFOV显著低于CMV、HFOV(P<0.01);CM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O2/FiO2分别为(467.9±47.71)mmHg、(105.3±25.39)mmHg、(131.2±67.72)mmHg、(216.3±76.84)mmHg,损伤后均显著低于损伤前(P<0.01);CMV+HFOV显著高于CMV、HFOV(P<0.01);CM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I分别为1.88±0.30、8.84±2.15、6.16±3.19、4.60±1.71,损伤后均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CMV+HFOV、HFOV显著低于CMV(P<0.01);CMV+HFOV、HFO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Qs/Qt分别为0.11±0.02、0.29±0.02、0.26±0.05及0.24±0.04,损伤后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各通气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在促进肺损伤大鼠CO2排出及改善氧合方面优于单纯常频通气和单纯高频通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白兔肺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0支):对照组(Ⅰ组):插管后不行机械通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Ⅱ组)及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干预组(Ⅲ组):插管后机械通气(潮气量:25 mL/kg。频率30次/min,吸呼比1∶3,FiO2为21%,PEEP为0 kPa,通气时间:24 h)。Ⅱ组:开始机械通气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Ⅲ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万U、地塞米松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W/D)值、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肺组织TNF-α、CC16、TGF-β1变化。结果Ⅱ组、Ⅲ组肺组织W/D、TNF-α、CC16、TGF-β1与Ⅰ组比较显著变化(P<0.001),同时,Ⅲ组相应指标较Ⅱ组也明显变化(P<0.01)。肺组织病理切片:Ⅱ组可见肺间质和肺泡腔水肿,肺内炎性细胞浸润;Ⅲ组较Ⅱ组肺水肿轻。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有肺保护作用,可防治VIL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标准心肺复苏、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心肺复苏三种复苏法对心肺复苏循环效应影响 ;评价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用于心肺复苏的可行性。方法 将9条犬经电击致颤制成心搏骤停模型 ,每只犬先后实施三种复苏法 ,①标准心肺复苏 ;②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 ;③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心肺复苏 ,实验顺序由随机法确定 ,每种复苏方法进行 5min ,待循环动力学稳定后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输出量。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心输出量均为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模式大于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模式 (P <0 0 1) ;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模式大于标准心肺复苏模式 (P <0 0 1)。标准心肺复苏模式和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模式胸外按压停顿期血压降至零 ,而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心肺复苏模式血压持续稳定。结论 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模式。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心肺复苏模式既可产生较高的动脉血压、心输出量 ,又可提供充分的气体交换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