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自2000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5~70岁,平均36岁。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22.6~29.2/15.9~23.9/kPa),头痛,头晕伴大汗、恶心、  相似文献   

2.
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手术方法的改进 ,尤其是近年来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 ,死亡率已下降至 1%~ 5 %。我科自1994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 17例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 14~ 5 9岁 ,平均30岁 ,病程 3个月~ 6年 ,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高血压伴发作性加剧 ,头晕、头痛、心悸、多汗、视物不清。 17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切除肿瘤 ,手术成功率达 10 0 %。2 护理2 .1 术前准备2 .1.1 心理护理 嗜铬细胞瘤由于自身的病…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0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路  王禾  张波  秦卫军 《医学争鸣》2003,24(7):589-589
0 引言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临床上易被忽视 ,若处理不当可产生不良后果 ,故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我们对 1976 0 1/ 2 0 0 1 0 6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 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10 9(男 5 7,女 5 2 )例 ,年龄 2 2~ 64(平均 3 1.2 )岁 ,病程 10d~ 12 (平均 3 .6)a.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表现者10 3例 (94 .5 % ) ,无高血压者 6例 (5 .5 % ) .其他症状有头痛84例 (77.0 % ) ,心悸 87例 (79.8% ) ,面色潮红 61例 (5 6.0 % ) ,多汗 69例 (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5例行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腹腔镜组)和18例行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15例均手术成功;肿瘤直径最大2.1~8.5cm,平均(4.2±1.8)em;手术时间55~180min,平均(85±35)min;出血量25-105ml,平均(45±25)ml;术中2例发生高血压,术后止痛剂应用1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4d,平均(2.5±1.5)d;术后住院时间为5~8d,平均(6.0±1.5)d。开放手术组18例均手术成功;肿瘤直径最大2.0~10.5cm,平均(4.5±2.5)cm;手术时间90-250min,平均(140±50)min;出血量95~650ml,平均(350±150)ml;输血6例。术中10例发生高血压,术后止痛剂应用4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7d,平均(5.5±1.5)d;术后住院时间为7~12d,平均(10.5±1.5)d。结论:对有较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江根  张轶庠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1014-1017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75min。术中血压波动≥20mmHg11例。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2d。病理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72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至2011年该院施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54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10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1~2 d恢复饮食,并可下地活动;术后1~4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9 d)。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3月~3年,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在手术操作熟练、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后腹腔镜手术切除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8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85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80.0士3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0士49.6) mL,均未输血,瘤体长径(4.3±1.5) 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8)d,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14.3士8.7)个月,肿瘤局部无复发及转移痛灶.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靠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及其表达产物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基因及其产物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为 2 7.5 % (8 2 9) ,而在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为 71.4(5 7) (P <0 .0 5 )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 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31.0 % (9 2 9)和 71.4% (5 7) (P <0 .0 5 ) ;结论 :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 ,C myc基因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临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 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 2 5例 (5 2 .0 8% )表现为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47例 (97.92 % )表现为高血压 ,42例 (87.5 0 % )尿 3 甲氧基 4羟基扁桃酸检查阳性 ,B超、CT、放射性核素13 1I 间碘苄胍 (MIBG)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 %、95 %、96.7%及 10 0 %。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良性 46例 (95 .83 % ) ,恶性 2例 (4 .17% ) ,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神经病学、内分泌学、影像学及放射性核素等方面检查。  相似文献   

11.
总结我院 196 9年~ 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5 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 3例 ,男 2 4例 ,女 2 9例 ,年龄 16~ 6 8(平均 38.3)岁 ;病程 1个月~ 19年 ,平均 4.2年 ;49例 (92 .5 % )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肿瘤最大径 1.2~ 10 .3(平均 4.3) cm;左侧 2 3例 ,右侧 2 7例 ,双侧 3例 ;单发 47例 ,多发 6例 ;肿瘤位于肾上腺内 42例 ,肾上腺外 11例 (包括膀胱 1例 ) ;良性 46例 ,恶性 7例 ;静止型 4例。49例术前明确诊断或怀疑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均服降压药 (尼卡地平、哌唑嗪、特拉唑嗪和硝苯地平 )准备 14天以上。3例术前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27例,其中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例,右侧14例,双侧1例.结果27例后腹腔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150-191min,平均176min,术中出血90-135ml,平均102ml,术后住院时间5±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安全可行的,能充分体现腹腔镜手术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腹腔镜手术很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疗效,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0月17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17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无一例因术中严重并发症转为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1.24±25.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1.46±23.65)ml,平均住院天数为(6.67±2.71)d。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其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5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7例(13.5%)患者发生低血压。病理提示良性嗜铬细胞瘤50例(96.2%),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3.8%)。出院时血压恢复正常42例(80.8%)。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5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良性嗜铬细胞瘤者复发3例(5.8%),均复发于肾上腺区。结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风险大;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的监护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病人63例,所有病例均获手术成功治疗及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无术后并发症。现将我们对该病术前准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表1 63例嗜铬胞瘤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发生例数发生率(%)临床症状发生例数发生率%头痛5181.0腹痛  2641.2心悸5079.4面色苍白2539.7头晕4977.8腰痛  1320.6多汗4774.6视力障碍812.7  本组嗜铬细胞瘤患者共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34.1±10.8岁(17~65岁)有症状者59例(占93.7%),无症状者(又称静止型)4例(占6.3%)。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 ,对其预后起着很大作用。嗜铬细胞瘤患者 ,多以头疼、心悸、高血压而求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前准备 ,麻醉及术中应急处理又是麻醉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 1968~ 199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其中 9例为无症状性 ) 34例 ,将 30年间此种手术进展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14例 ,女 2 0例 ,年龄 10~ 5 4岁 ,病史最长 15a ,最短 6mo ,发生在肾上腺 32例 ,肾上腺外 2例 ,均无家族史。所有病例 ,尿VMA测定均高于正常值。高血压发作时regitine试验呈阳性。麻醉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治疗水平.方法 对65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0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36岁,持续高血压35例,有不同程度心脏损害19例.结果 全部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中发生血压较大波动8例,心律失常6例,经精心监护及治疗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中、术后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2 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 2 3例 (95 .8% ) ,尿VMA检查 2 4例 ,阳性 2 3例 (95 .8% ) ,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10 0 %及 10 0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 2 0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获取了1991年5月—2016年3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治的2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女性10例(43.5%),男性13例(56.5%);平均发病年龄50.4岁。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为儿茶酚胺样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头痛7例(30.43%),心悸5例(21.7%),腹部隐痛及腹部不适5例(21.7%),肉眼血尿2例(8.7%),大汗1例(4.3%),另有10例(43.7%)患者为隐匿症状。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腹膜后,其中14例(60.9%)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旁,4例(17.3%)位于肾门附近,3例(13.0%)位于胰头,2例(8.7%)位于膀胱。CgA免疫组化染色是主要的病理确诊方法。23例患者全部施行手术治疗,行开放式手术的20例(87.0%),腹腔镜辅助的1例(4.3%);2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大部分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95.6%。2例恶性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于术后25个月发生腹腔转移,并于术后40个月死亡。 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肿瘤,多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旁,可伴高血压以及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亦有部分隐匿症状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该病预后普遍较好,部分恶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8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手术共切除7个肿瘤,瘤体直径1.5cm~10.0cm,平均7.1cm。术后随访15个月~8年,平均3.8年。本组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尿儿茶酚胺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术前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及纠正心律失常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方式以开放手术为主,但在定位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后需终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