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祖国医学外治法源远流长,成就卓著,近年有极大进展。尤其是我国1987年中医十三项重大成果奖中有四项均为中药外治,效果确切,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中医外治法同临床上常用的内治法一样,向来是祖国医  相似文献   

2.
中药外治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外治,历史久远。早在原始人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各种因素做斗争的过程中,便学会了使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创面、伤口。以减轻疼痛或止血。因此类方法操作简便而直观,很可能先于内治而被使用,虽然年代难以考证,但这些即可视为中药外治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刘直 《北京医药》1993,(3):6-11
综述了近年来大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大蒜中已分离出大蒜辣素,大蒜新素,阿霍烯等有效成分,大蒜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并得取满意疗效,大蒜作为一种食源性药物,有希望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4.
大蒜药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中药外治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祛湿敛疮、养血润燥等中药外治激素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疗效显著。结论:中药外治皮炎直达病所,起效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中药外治黄褐斑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阐述。结果:自拟疏肝补血消斑散、化瘀消斑汤、滋阴化瘀汤、清热解毒化湿汤、祛斑增白散、温补化瘀汤诸方外用治疗黄褐斑,直达病所,疗效肯定,彰显中药外治优势。结论:中药外治黄褐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中药外治瘙痒症经验。方法 :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阐述。结果 :以风、热、毒、瘀、郁、燥、虚为重点,以止痒为基本法则,辨证论治,自拟疏风解毒化瘀汤、理气行滞止痒汤、润燥汤外洗;自拟消风止痒酊、止痒散结膏、养血止痒酊外涂,疗效满意。结论 :中药外治瘙痒症,药物直达病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药外治扁平疣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阐述。结果:自拟疏风解毒散结汤、疏肝解毒化瘀汤、养血滋阴解毒汤、健脾养心解毒汤外洗,自拟复方土大黄酊外擦,配合0.1%维A酸软膏外涂,药物直达病所,疗效易显。结论:中药外治扁平疣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大蒜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蒜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孙淑卿陈再智审校1(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广州510180;1广东省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关键词大蒜;药理作用;治疗中图号R282.71大蒜是百合科植物大蒜AliumSativumL.的鳞茎[1]。由于大蒜防治疾病效果好,不...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治法为中医临床治法之一 ,外治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其有邪者 ,溃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说明邪在肌表 ,可用熏蒸、温浴等法使汗出 ,《千金·外治》对表热、里热、壮热、虚热等制定了具体方剂及方法 ,以后历代医家通过实践更有所发展 ,现就外治退热常用的几种方法 ,分述如下。1 辛散 :具有疏散风寒 ,解表发汗的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发热者。紫苏汤加减 ,取紫苏 30g ,苍术 15 g研为粗末 ,合葱白 10 g ,生姜 15 g共煎汤 ,加入白酒 1杯 ,乘热熏蒸头面 ,再用软布浸汤擦浴项、背等处 ,以见微汗为…  相似文献   

12.
外阴白色病变的中医外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俗称外阴白斑,是妇科颇为多见的疑难病,有癌变趋势。其主要症状是外阴奇痒难忍、皮肤变白、灼痛,少数有排尿困难及性生活障碍,属于祖国医学“阴疮”、“阴痒”、“阴”、“阴蚀”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且止今尚无较好治疗方法,因而运用中医治疗本病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国内对本病的中医外治进行了不少探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陆富永 《华夏医学》2004,17(3):402-403
目的 :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 :治疗组外敷自拟青黛散 ,口服阿昔洛韦 ;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昔洛韦。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96 .3% ,对照组显效率 83.0 % ,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蒜药用研究现状叶景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137)关键词大蒜药理临床应用综述大蒜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蔬菜,而且是能防治多种疾病的良药。现就大蒜研究的现状和临床应用情况概述如下。1古籍中对大蒜的论述大蒜又名葫。《本草纲目》载:“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与小...  相似文献   

15.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具散寒止痛,舒肝下气,燥湿之功效。近年来,其外治应用有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蒜作为食物性药物,在临床医疗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利用本地盛产大蒜这一资源,制成“大蒜糖浆剂”,经临床应用,证明本品有消炎,抗菌抗病毒、镇咳,止痢功效,且无毒副反应。本制剂价廉易得,制作简便,现介绍如下:1.处方:大蒜(去皮)1600g,冰醋酸(药用)116ml,乙醇(95%)400ml,单糖浆加至10000ml。2.制备方法:①半成品制备:取大蒜头,剔除杂质,去皮,称重。置磨浆机中研磨成匀糊状,压榨过滤取汁。余渣适量蒸馏水洗汁2遍,再用4层纱布挤压过滤。合并滤汁,加进处方量乙醇,再加蒸馏水调成1∶1浓度。则为半成品“大蒜汁贮液”。可大批量制…  相似文献   

17.
大蒜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癣、蛇虫咬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大蒜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癣、蛇虫咬伤。  相似文献   

19.
全蝎 ,辛平、有毒 ,归肝经 ,有熄风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全蝎含蝎毒素、蝎酸、三甲胺、甜菜碱、牛黄碱、胆甾醇等。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 ,有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 ,蝎酸钠盐对离体肠管和子宫的运动有促进作用。笔者临床中运用全蝎治疗疑难杂证取得较好疗效。聊举验案佐证如次 :1顽固性头痛马某某 ,男 ,65岁。患头痛20余年。症见两侧头痛如刺 ,伴口苦、咽干、目眩、食少、失眠、多梦、舌质红、苔白、脉弦涩。脑CT正常。证属邪阻少阳 ,络脉郁滞之故。拟和解少阳 ,通络止痛。药用全蝎5g,柴胡6g,黄芩15g…  相似文献   

20.
大蒜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的鳞茎[‘],用于人畜疾病的治疗和食物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在食用大蒜的同时,将其当作驱避瘟疫,防治肠道疾病的良好药”’。在我国西汉时,张春出使西域,带回了大蒜。东汉末年,名医华伦将大蒜人药为民治病,取得显著疗效。《唐本草》中说:蒜能“下气、消谷、化肉”[‘]。清代的《随自居饮食谱》等书籍中,都记载有大蒜的治疗功能。中医认为大蒜性温,味辛辣,有下气、消肿、解毒、杀虫、消谷、除风、清热、散痈、清毒气、止痢等诸多功效【‘’。事实上,它早已用作蔬菜和草药。对大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