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作者自2000年1月~2001年3月对困难插管病人采用Y型颈内静脉穿刺针穿刺钢丝引导下行逆行气管插管,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插管型喉罩(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ILMA)在困难气道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5例Cormack与lehaneⅢ-Ⅳ级预测为困难气道的择期手术患者(Difficut组,简称D组),另匹配25例Cormack与lehane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Control组,简称C组),在静脉诱导后行ILMA插管。观察喉罩置入时间和次数、气管插管时间和次数、插管并发症以及成功率。结果:D组24例(96%)成功经ILMA插入气管导管,其中1次插管成功16例,成功率64%;2次插管成功6例;1例操作失败。C组25例(100%)全部经ILMA成功插入气管导管,其中1次插管成功23例,成功率92%。2次插管成功1例。D组和C组喉罩置入加插管总时间分别为(90.24±8.50)s和(81.26±7.20)s,插管时间分别为(41.73±7.86)s和(40.80±6.93)s。两组在气管导管插入时间、总的ILMA置入时间,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插管型喉罩是处理困难气道的有效应用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小儿麻醉有了很大的发展 ,监测技术的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麻醉的风险性 ,使小儿麻醉期间保持稳定的生理内环境 ,小儿的麻醉安全才能保证。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在小儿非气管插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 SPO2 可及时发现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程度、持续时间并处理 ,从而使小儿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 ,并在术后顺利恢复。我们对 35 0例术中SPO2 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 35 0例 ASA 级 ,39日龄~ 2岁 78例 ,3~ 4岁 12 2例 ,5~ 6岁 15 0例 ,体重 5~ 31kg,术前体温正常 ,无贫血征象。眼科手术 2 84例 ,包括先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方法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173例,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拔管后10分钟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 SPO2)、心率( HR)、呼吸( R)水平变化。结果手术结束时患者MAP、SPO2、HR、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前、拔管时患者 MAP、HR、R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于拔管后5、10分钟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麻醉复苏期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加强气道管理,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清醒状态下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638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1],麻醉中气管插管困难是一个十分危急的问题,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插管困难的程度,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对于保障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插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女,14岁,40kg,因肠瘘行肠切除术,肠吻合,术前一般情况好,无心肺异常,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术前30min予阿托品0.1g,东莨菪碱0.3mg肌肉注射。术中常规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通外周静脉输液,静吸复 相似文献
12.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予36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有效32例(89%),均于治疗后0.5~1h呼吸困难缓解,湿哆音明显减少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动脉血pH值、PaO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无效4例(11%)。治疗期间,出现腹胀(8%)3例,测压管打折1例(3%),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肺交换功能,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1、患者资料。患者,女,17岁,身高165 cm,体质量55 kg。因“开颅术后8年,现要求行颅骨修补术”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传染病病史,无过敏史。术前诊断:右额颞部颅骨缺损、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术后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前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X光片均正常。术前评估:气道Mallampati分级Ⅰ级、ASA分级Ⅰ级。患者入室监测生命体征:心率(HR)88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99%、血压(BP)110/65 mmHg,面罩吸氧6 L/min,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镇静。 相似文献
14.
15.
气管插管分为经口和经鼻两种插管方式.紧急情况下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常予牙垫固定气管导管于上下齿之间,防止患者烦躁咬扁管道而影响通气.经口改为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牙垫碎片误入气道者尚未见文献报道.2007年2月我科1例呼吸衰竭患者行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牙垫碎片误入气道,经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