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105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统计颈动脉超声...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斑块或血栓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DSA比较 ,对颈动脉颅外段 <70 %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 70 %~ 99%的狭窄诊断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为 76 4 7% ,DSA为 5 2 9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 ,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结果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163例行 DA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的检测。结果:经两种方式检查后,96例中有158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硬化,其检出率为80.61%;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外动脉处。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狭窄小于70%上的检出率差异(P >0.05);对于70%~99%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P <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P <0.05)。结论:脑血管病中颈动脉硬化比较常见,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在早期发现斑块,DSA 是检查的金标准,在检查颈动脉狭窄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86例疑似脑血管狭窄而行MRA、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者.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75.0%,准确度为82.6%.而且Kappa检验显示,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为0.64(P<0.01).结论 DSA检查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MRA联合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度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高ICVD介入诊治提出建议。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颈动脉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明显狭窄后,接受脑DSA检查,并对患者的脑DSA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脑DSA检查,共明确7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不同部位血管狭窄,18例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进行了支架成型术,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00%,发生轻度并发症2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脑DSA是对ICVD具有临床诊治意义的检查手段,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则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较新的、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具有无辐射、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本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76.9%),其中共发现病变66处,颅外动脉病变共38处(57.6%),颅内动脉病变28处(42.4%)。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CDFI检出率84.00%、DSA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DFI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Kappa值=0.7512,P<0.05)。 CDFI检查诊断颈动脉的敏感性为88.1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58.33%。结论:CDFI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判定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创伤,可重复好,适合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随机选取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采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内径情况以及患者的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左颈总动脉内径、右颈总动脉内径、左颈内动脉内径以及右颈内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的PI、RI比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患者的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74例为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其稳定性。结果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72.4%和71.4%,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1.2%和3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18.9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及其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色超声检测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各组内软斑和混合斑比硬斑更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P<0.05)。两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软斑与混合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HP彩色超声检查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98例,阳性率81.7%;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9例,阳性率19.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三组:脑梗塞组、腔隙性脑梗塞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IMT,三组比较,脑梗塞组与T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塞与脑梗塞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塞与TI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脑梗塞组和TIA组患者比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头颅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这些患者都进行过头颅CT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详细记录颅内血管病变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在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头颅CTA共检测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3例、动脉狭窄27例、动脉闭塞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以颈动脉膨大处多见、并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内动脉。结论: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病变血管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部位、斑块性质、管腔狭窄情况。2种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不足,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6.
尹文华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2):14-1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36例中,颅内外血管病变24例,阳性检出率66.7%。术中发现血管病变37处,其中狭窄29处,闭塞7处,动脉瘤1处。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结论: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颈内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04/2013-04月在作者医院进行治疗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行CTA、TCD与DSA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以DSA检查为标准,CTA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83.50%,特异性为93.51%,准确度为91.33%;TCD的敏感性为69.90%,特异性为87.30%,准确度为83.51%。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CTA和TCD检查与DSA检查的符合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发生率与TIA的关系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病例组)的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确定TIA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评估DSA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1)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病例组中有脑梗死亚组和无脑梗死亚组比较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DSA检查发现TIA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达80.26%(61/76),根据DSA检查结果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佳.结论 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异常、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与TIA具有相关性,是颈动脉系统TIA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可依据DSA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及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