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女,65岁。因左耳反复流脓数十年,发现左外耳道肿物4月入院。患者从幼时起左耳反复流脓,听力逐渐下降,无耳鸣、耳流血、头痛。4月前发现左耳外耳道肿物,到北京某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外耳道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肉芽组织。患者因有血小板减少,活检时出血多,不?..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1999年4月左耳开始反复流脓、流血,每月发作4~5次,伴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在当地医院以中耳炎先后2次行中耳乳突手术,术中均因出血量多,未能清除病灶,术后左耳反复出血.1996年7月因左耳大出血收入我院.检查见左外耳道被红色肉芽组织堵塞,左耳传导性聋;X线片示左耳鼓室乳突区占位伴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55岁。 1 996年 3月右耳出现与心跳一致的持续搏动性耳鸣 ;8月 ,耳鸣加重 ,右耳闷胀 ,乳突部胀痛 ,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耳鼓膜外移 ,深蓝色。以“胆脂瘤”手术 ,术中见中耳内为深蓝色息肉样组织 ,取之出血汹涌 ,填塞 ,未继续手术。术后病理为“腺癌”,补行 CT及 MRI检查 ,发现右颈静脉孔明显扩大 ,孔内软组织破坏岩尖、乳突、中耳腔底 ,占据整个乳突腔及中耳腔 (图 1 )。赴天津及北京会诊 ,原病理片确诊为“颈静脉球体瘤”,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拒绝 ,自服中药治疗至 1 997年 6月。此时耳鸣及耳周胀痛加重 ,且出现舌运动不良 ,伸舌…  相似文献   

5.
6.
颈静脉球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 tumor)是颈静脉一鼓室副神经节瘤(glomus jugular tumor-tympanicumparagangloma)的统称[1].由于本病临床比较少见,且症状往往同局部其它病变相混,故诊断存在困难,甚至被误诊,作者等人统计误诊率高达64.9%[2].而其治疗问题因临床特性和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指出其致死率可达5%-13%[3-5].因此,对于这类病例一旦确认,进行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介绍一例其诊治经过将有助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球体瘤属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组。1941年Guild首先报告在人类的颞骨切片中于颈静脉球壁内或其附近有一细小结构,其组织学类似颈动脉体,由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或前毛细血管间以上皮细胞所组成,特名之为颈静脉球体(glomus jugularis)或颈静脉体(jugular body)。Guild氏曾检查44人双耳的颞骨切片,发现球体248个,其中1/2位于颈静脉球顶部外膜上,沿着Jacobson神经及Arnold神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应用Seldingex法经皮股动脉插管,颈动脉系统造影。咽升动脉明胶海绵术前栓塞,切除1例颈静脉球体瘤获得成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患者,女,41岁。于1988年5月10日入院。主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球体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效果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1985~1995年10例颈静脉球体瘤手术病历,其中6例肿瘤直径〉5cm。结果:肿瘤均能满意地予以完整的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h,平均失血量800ml,随访1~5年无复发,其中7例术后3年复查均正常。结论:现代影像学及显微手术的进步,使得完整切除大型颈静脉球体瘤成为可能,手术成功的着急在于认真的术前检查及准备,术中细致的止血措施及精心的术扣护理  相似文献   

10.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罕见 ,通常发现时肿瘤较大 ,如能早期诊断 ,在患者出现脑神经损害前就给予彻底切除 ,将获得较好疗效。我科近年发现 2例早期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1例已随访 3年以上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53岁。右耳持续性耳鸣 5年 ,1年前加重 ,有闷塞感 ,听力轻度下降 ,伴耳部阵发性刺痛。耳鸣无搏动性 ,耳无流脓、流血性液史 ,无脑神经功能异常 ;左耳无异常。入院检查 :右耳鼓膜完整、内陷 ,下半部呈暗红色。右耳气骨导差 1 5d BHL ,鼓膜穿刺出少量血性液。 CT显示右耳中下鼓室有密度增高病灶 ,右颈静…  相似文献   

11.
对276例颈静脉球体瘤中的231例(女198,男33,年龄20~88岁)进行随访,做回顾性分析。根据Alford和Guiford法分期,0期24例(球体瘤局限于中耳腔内,鼓膜完整,仅有耳鸣及听觉障碍),其中19例在鼓室后方可见蓝色肿物,8 例Brown氏征阳性,电测听检查22耳呈传导性聋。Ⅰ期80例(球体瘤已穿破鼓膜,并伴有流脓及传导性聋)乳突平片未见骨质破坏。Ⅱ期46例(肿瘤除出现Ⅰ期症状外,并有面瘫,乳突平片显示有骨质破坏)。Ⅲ期39例(瘤体已超出中耳腔范围,有0~Ⅱ期症状,伴有眩晕和声嘶),  相似文献   

12.
颈静脉球体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或非嗜铬性副交感神经瘤。颈静脉球体正常直径为0.5~2.5毫米,位于颈静脉球隆起静脉壁外膜,含有神经纤维和小血管团块。亦可原发于舌咽神经鼓室支。肿瘤50%发生在中耳下壁,首先充满中耳,破坏鼓膜,突出在外耳道,或经乳突岩部破坏迷路,向上入后颅凹,偶见侵犯至鼻咽部者。颅内侵犯多局限于硬脑膜之外。患者年龄40—60岁,女性较多。主要症状为耳鸣、耳聋、耳流脓、眩晕、耳疼、声嘶、头痛、霍纳(Horner)氏征,运动失调等。凡肿瘤已穿破鼓膜,在耳内可见出血性肿物,呈息肉状、暗红色,血管丰富。可合并Ⅶ、Ⅷ、Ⅸ、Ⅹ、Ⅺ、Ⅴ及Ⅻ颅神经症状。病理切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球体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水平,研究其误诊因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术前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资料。结果47例中34例首诊时误诊(72.3%),误诊疾病分别为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外耳道肿物、神经性耳鸣、Bell麻痹、慢性咽喉炎、神经性耳聋、眩晕、突聋、声带麻痹。术前,影像误诊8例(17.0%),分别为慢性中耳炎及血管瘤;病理检查10例,误诊8例(80.0%),分别为外耳道炎性肉芽组织、血管瘤、炎性息肉、鳞状上皮及角化物。结论颈静脉球体瘤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CT及MRI为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侧颅底区域结构复杂且功能重要,侧颅底肿瘤的诊治是当前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侧颅底区域:由中颅底眶下裂向内作一虚线过翼腭窝切枕斜坡边缘指向鼻咽顶,由鼻咽顶向后颅底相当于乳突后缘及二腹肌沟作另一虚线,两虚线之间的区域为侧颅底平面范围,  相似文献   

15.
报告5例颈静脉球体瘤在光学和透视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可见明暗两种肿瘤细胞。文中就细胞的种类和细胞内分泌颗粒的不同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进路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耳科、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部位、扩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即耳内入路6例;耳后入路4例;侧颅底入路、颞下窝入路5例;经颞枕颈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4例。结果:18例中,14例肿瘤全切除均满意,其中2例术后3年复发;4例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瘤体放疗后1年复查无变化。随访2~6年,复查纯音测听:6例听力恢复平均24dB,12例听力与术前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CT、MRI复查结果:12例患者的术腔为软组织填塞,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3年出现患耳耳鸣,经CT和MRI检查见乳突腔有瘤组织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2年随访未见复发;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患者,经术后放疗后2年复查CT、MRI,结果与放疗前瘤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治疗是颈静脉球体治疗的有效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可以确保肿瘤的完整切除,术前肿瘤局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对于残留组织可用放疗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6 6岁 ,藏族 ,2 0 0 1年 2月 17日入院。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 2年半 ,左侧面部麻木、面瘫 1年半。1999年 8月出现左侧面部肌肉痉挛、面部麻木、面瘫。有轻度声嘶 ,伴饮水呛咳。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无走路不稳、意识障碍。检查 :自发性眼震阳性 ,左侧角膜反射迟钝 ,左侧面部触、痛觉明显减退 ,闭眼、鼓腮无力 ,左侧鼻唇沟消失。左侧声带居旁正中位 ,左侧胸锁乳突肌萎缩 ,伸舌偏左。左鼓膜色红 ,标志不清 ,透过鼓膜可见鼓室后下方有紫色肿物影 ,左耳全聋 ,Weber试验偏右。MRI检查 :左静脉球孔及桥小脑角区肿块 …  相似文献   

18.
19.
我科收治嗜铬细胞瘤伴颈动脉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主诉左耳搏动性耳鸣16个月,于1996年8月21日入院。耳鸣与脉搏同步,按压左颈动脉后耳鸣消失,无耳聋、耳痛、眩晕、面肌抽搐、面瘫、声嘶及呛咳等症状。7年前发现左侧舌肌萎缩。1972年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89年8月因左颈部肿块行左颈外动脉结扎,肿瘤切除。病理报告:颈动脉体瘤。体检:血压19.0/12.0kPa。左耳鼓膜局灶性充血,尤以后下象限为著。鼓气耳镜外耳道加压试验,见左耳鼓膜局灶性充血加剧。左舌肌萎缩,其余烦神经无阳…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球体瘤由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常涉及到多个学科,如耳科、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每个学科都有治疗规范,神经外科治疗主要源于肿瘤侵及颅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孔区域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或球体,称血管球体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因生长在胚胎神经嵴组织的化学感受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