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是原发性骨肿瘤,组织学起源为中胚叶组织的破骨细胞,多发生于长骨骨端,其次为椎骨、肋骨及盆骨,原发于颅骨的骨巨细胞瘤较少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颅顶骨恶性骨巨细胞瘤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对骨盆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恶性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7例中发生于耻骨支2例,坐骨支2例,髂骨翼2例,同时发生于耻骨支、坐骨支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呈溶骨性破坏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瘤骨或钙化灶,邻近组织结构受压移位。结论CT对骨盆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仍需经病理检查确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恶性骨巨细胞瘤(MGCTB)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GCTB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2例MGCTB中,发生于膝关节3例,累及骨端,横向生长;发生于髋关节2例,侵犯骶髂骨、髋臼;发生于脊柱7例,呈偏心性生长,累及一侧附件区,3例呈压缩性改变.X线均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  相似文献   

5.
病历资料:患者男,21岁,发现左肩肿物半年,伴钝痛1月来诊.查体见左肩胛部明显隆起,表面无明显血管怒张,可扪及一约15cm×10cm肿物,质硬,无波动感,活动欠佳,无红、肿、热.左肩关节活动受限;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的肿瘤转移灶,平片示:左侧肩胛骨可见大片状密度减低区,大小约15cm×10cm,未见骨小梁,呈偏心性生长,病灶内可见骨性分隔.MRI表现(图1)为左侧肩胛骨一大小约15.1×13.9×10.6cm囊实性肿块影,实性部分T1WI及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余大部分为多房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周边及实性部分花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骨巨细胞瘤在X线片及CT的表现特征。方法对6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表现进行了分析。60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将X线表现与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的基本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多薄而完整,其间可见骨间隔,典型者构成皂泡样改变。CT扫描显示大多数骨壳并不完整,肿瘤内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溶骨性巨细胞瘤呈溶骨性改变,多无完整的骨壳和骨间隔,肿瘤的边缘残留的骨壳仍保留膨胀的特征,并可看到和骨壳缺损区相一致的软组织肿块。恶性骨巨细胞瘤为溶骨性的破坏区,于骨干侧出现虫蚀状或筛孔样骨质破坏,并可见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范围超越破坏区。CT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内有无出血、破坏、钙化等内部结构。结论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骨巨细胞瘤首选,CT能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大小及肿瘤的内部结构,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9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疼痛,性质为隐痛,间歇性发作,定位不清,局部无红肿、无破溃,右上肢活动自如。1周前,右上肢疼痛再次发作,伴颈部疼痛,疼痛性质同前,颈部活动无受限。查体:颈椎生理弧度正常,颈5、6、  相似文献   

8.
颅骨巨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 Y  Zong XY  Hao SY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22-1624
目的 探讨颅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2000年7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 头痛(86.96%)是最常见临床表现,还有第Ⅱ~Ⅻ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平均病程29.3个月,术前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平均76±6.10例位于蝶骨,9例位于颞骨,3例位于后颅窝,1例位于额部.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到18例患者(78.26%),平均随访35.5个月,所有患者均正常生活.结论 颅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对骨骼局部有侵袭性,多见于蝶骨及颞骨,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复发率及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关,术后放疗的效果不肯定.  相似文献   

9.
10.
腰3椎体恶性骨巨细胞瘤快速复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0岁.因"腰痛1个月伴左大腿、漆部疼痛4 d"入院.2005年1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持续性疼痛,夜间加剧.自服"芬必得"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将64排CT扫描的原始轴位图像传至ADW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VR三维重建对病变的定位和空间关系理解,更直观、立体、准确,MPR对病灶细节显示满意,可以多平面观察骨的密度、形态、大小变化及发现邻近软组织改变。结论多排螺旋Cr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状软骨骨巨细胞瘤1例OneCaseofGiantCellTumorofBoneofThyroidCartilage¥//何晓松(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甲状软骨骨巨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20~40岁的四肢长骨,而发生于甲状软骨属...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长骨骨端23例,椎体5例,不规则骨3例。膨胀性破坏8例,溶骨性破坏19例,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4例。溶骨性骨破坏区内伴有骨嵴形成9例,膨胀性骨破坏区内均可见细小骨分隔。结论:多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可以在术前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2岁,因左腕肿痛3个月,于1988年2月6日住院。X光片示左尺骨远端约2.5cm直径膨胀性肥皂泡样改变。诊断尺骨下端骨巨细胞瘤,行尺骨远端(距瘤体1cm)切除,术中见骨皮质一侧壁已破裂,完全切除瘤体,病理检查为骨细胞瘤Ⅱ级。术后14个月发现原切口皮下有一指头大包块,在门诊作肿物切除,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I~Ⅱ级。第2次手术后3年3个月又发现原手术切口下示指头大肿物,2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2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临床资料,并对复发手术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复发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肿胀为主,复发部位、影像学和病理级别基本与首发情况一致。随访再复发率是7.89%。结论:应进行长期随访,定期检查;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2 9岁 ,因右侧耳鸣 6个月伴右侧颞部疼痛及听力下降 5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 1日收入我科。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及肝肾未见异常 ,右侧耳屏前及颞骨鳞部压痛明显 ,右侧外耳道骨段前壁有 0 7cm× 1 0cm× 1 0cm大小肿块 ,色暗红、质软、基底宽 ,未见血  相似文献   

19.
骨巨细胞瘤术后软组织种植较为少见。我院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2岁。7年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右大腿间歇性疼痛、肿胀,在当地医院确诊为骨巨细胞瘤(Ⅱ级),行右股骨下端肿瘤切除术,痊愈出院。1月前无诱因又出现右大腿间歇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来我院诊治。体检:右股骨下端内侧有约12 cm长手术瘢痕,手术区周围皮肤紧张发亮,潮红,皮温增高,触之有鸡蛋大小质硬肿物,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临床诊断为右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X线检查:右股骨下端内侧软组织内可见2个大小约6.5 cm×6.3 cm×6.5 cm的“…  相似文献   

20.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数病变早期即为恶性,在我国占骨肿瘤的14.13%,属第一位,在良性骨肿瘤中居第二.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发生在其他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由于发病率低,并且在影像学上表现没有发生在长骨的典型病变,故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笔者工作中遇到的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骨巨细胞瘤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