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中多巴胺含量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长期昏迷的病人血清中多巴胺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清中多巴胺显著降低。结论 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迁延性植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集46例PVS患者与20例对照病人的脑脊液,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结果 4种氨基酸在25min内得以较好分离。PVS组4种递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递质水平与PVS评分呈负相关,其中甘氨酸及丙氨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递质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植物状态是不同于昏迷的特殊意识状态,1972年由Jennei和Plum首先提出,其临床特征为患者有睡眠一觉醒周期,有反射活动,但无认知功能。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我们从1996年以来采用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24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用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处理的疗效。方法:对24例骨科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常规治疗组(A组)13例,根据脑脊液的漏出量每天更换敷料1~3次并加压;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组(B组)11例,在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后立即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比较2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A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P<0.05),且A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也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有2例患者1周后漏出量无减少,追加腰部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后第2天漏出消失;另2例出现中枢感染。B组无追加治疗及中枢感染。结论: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为  柯雪红  刘平文 《广西医学》2012,34(7):841-84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与SAH发病的关系.方法 30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清和脑脊液,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 SAH患者血清中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NE和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中NE、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DA升高和脑脊液中5-HT下降可能与SAH密切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有许多植物神经系统的症候,因之脑卒中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是值得探索的。多巴胺-β-羟化酶(DBH)是去甲肾上腺素(NA)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它与去甲肾上腺素呈比例通过胞裂外排释出。曾有人报道:在大鼠中先给予6-羟多巴胺以损毁交感神经末梢,血浆DBH含量降低;然而切除肾上腺,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比较大鼠脊髓单胺在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基础释放量。方法;以反相离子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对样品中的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分别测理了大鼠脑脊液,脊髓灌流液和脊髓背部组织提取液中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2.在大鼠脊髓背部组织中同时含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但在脊髓灌注液和脑脊液中只能检测到去甲肾上腺素,部分样品中能测到多巴胺;3.递质代谢产物在脑脊液和脊髓灌流液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标本为实验组,另外选取92例脑脊液标本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24h、一周及二周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含量变化.结果:测试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和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实验组所有脑脊液标本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有明显改变,对疾病的临床转归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医学伦理学难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给患者的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医护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医学和伦理学难题。作者根据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遵守的一般生命伦理学原则,结合患者的预后分析结果,对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法律条件下如何处理此类患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分别同时测定血浆、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多巴胺(DA)、高香草酸(HAV)、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及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分离良好,回收率为90%~107%,线性范围3.0~720μg/L,检出限为0.04ng(S/N=3)。通过在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的血浆、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测定中的应用,显示本方法能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in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to define their relation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from 46 patients in PVS and 20 control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or detection of glutamic acid, aspartic acid, alanine and glycin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ULTS: All the four amino acids were separated by chromatography within 25 min. The contents of all the 4 neurotransmitters in PV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contents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PVS score of the patien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glycine and alanine 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PVS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V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孟治木 《吉林医学》2009,30(3):200-20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性患者随机分为腰穿置管脑脊液置换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容等压大量脑脊液置换,对照组常规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15d后对比治疗效果及其头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12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7例,总有效率50.0%,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SAH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相关的白质疏松改变与血清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 (MBP)、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MBPA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关系。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方法 (EI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脑脊液和血清MBP、MBPAb、NSE的含量。结果 :白质疏松组MBP含量在脑脊液和血清中均较对照组增高(P <0 .0 1) ;MBPAb及NSE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MBP、MBPAb、NSE在脑脊液和血清中的测定值有良好相关性 (P <0 .0 1)。结论 :白质疏松者脑脊液及血清中MBP含量增高 ,提示白质疏松者存在髓鞘脱失 ,可用MBP作为其标志物 ;脑脊液和血清中MBP的值有良好相关性 ,可考虑以血清MBP含量测定取代脑脊液MBP测定为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9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腰椎穿刺加腰大池置管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89例,轻残9例;对照组恢复良好44例,轻残38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死亡1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脑积水临床疗效良好,对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S-100 b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观察组,又分为昏迷组(15例)和无昏迷组(31例),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需行外科腰麻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急性期、恢复期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和动态观察。结果①观察组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昏迷组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明显高于无昏迷组(P〈0.01);③观察组急性期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④CSF中S-100 b蛋白含量与其血清含量呈正相关(r=0.746,P=0.05)。结论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的含量与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程度正相关,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与癫痫患者脑脊液多巴胺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PLC方法测定40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7例癫痫病人和1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受试者脑脊液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浓度值,未发现三组之间HVA浓度有何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与癫痫在多巴胺(DA)代谢的总体水平上并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蛋白、NSE、MMP及CGRP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5名排除颅脑疾病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两组小儿的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蛋白、NSE、MMP-2、MMP-9及CGRP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及分期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蛋白、NSE、MMP及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重症患者高于轻症患者,急性期患者高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蛋白、NSE、MMP及CGRP水平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不同严重程度及分期患者的这些指标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