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巴胺在低腹膜转运患者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提高低腹膜转运功能患者的腹膜透析效能方法,使之达到或接近充分透析的指标。方法:先测定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对低转运功能或低于平均转运功能的患者在其腹透液中加入小剂量多巴胺(5mg∶2L腹透液),然后观察其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并通过动物实验得到证实。结果:57例腹膜透析患者中,低转运功能和低于平均转运功能的患者共18例,其中12例低于平均转运功能患者加入多巴胺后,腹膜对肌酐(Cr)的转运效率提高了12.0%,而蛋白质的丢失同时增加23.6%。动物实验重复了上述结果。结论:腹透液中加入小剂量多巴胺后可以提高腹膜对物质的转运功能。推测可能是通过扩张腹膜内毛细血管,增加了腹膜交换面积所致。 相似文献
2.
刘莹张庆燕蒋春明孙琤徐鹏飞张苗 《中国血液净化》2022,(5):331-33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基线腹膜转运功能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变化,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肾内科开始PD治疗且维持性PD≥3月的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液与血清的肌酐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进行腹膜转运功能分组,比较不同组的基线资料和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共3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低转运组70例,低平均转运组135例,高平均转运组101例,高转运组17例。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529,95%CI:1.003~2.330,P=0.049)和低白蛋白血症(OR=0.910,95%CI:0.869~0.952,P<0.001)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决定因素。高转运组患者累计生存率低于低转运组(χ^(2)=3.953,P=0.047)、低平均转运组(χ^(2)=4.355,P=0.037)、高平均转运组(χ^(2)=9.359,P=0.002);技术生存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991)。平均D/Pcr值在前5年保持稳定,第5年之后有轻微升高趋势。各组间腹膜转运状态随时间呈现向心性改变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95%CI:1.026~1.082,P<0.001)、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comorbidity index,CCI)(OR=1.630,95%CI:1.307~2.032,P<0.001)和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OR=3.280,95%CI:1.109~9.699,P=0.032)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1.851,95%CI:1.123~3.052,P=0.016)、C反应蛋白(OR=1.008,95%CI:1.001~1.015,P=0.025)和腹膜炎(OR=2.312,95%CI:1.430~3.739,P<0.001)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和低蛋白血症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的重要决定因素。腹膜转运功能在透析前5年保持稳定,随后逐渐升高,不同腹膜转运功能随PD时间延长呈现向心性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 相似文献
3.
4.
武蓓赵慧萍芦丽霞乔婕楚新新门春翠何玉婷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23,(2):119-12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peritoneal solute transport rate,PSTR)增快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且做过2次腹膜平衡试验的成年(年龄≥18岁)终末期肾病患者。按2次PSTR的变化分为PSTR增快组和PSTR减慢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透析方案、用药、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输入法)筛选与PSTR增加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80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PSTR增快组48人(60%);PSTR减慢组32人(40%)。PSTR增快组与PSTR减慢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2.642,P=0.008),基线PSTR更低(t=-3.215,P=0.002)、采用持续腹膜透析模式的比例更高(χ2=3.879,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龄(OR=0.975,95%CI:0.959~0.991,P=0.002)、基线PSTR(OR=21 455.039,95%CI:43.218~10 651 164.48,P=0.002)对PSTR增加有独立的影响,是否持续透析(OR=2.442,95%CI:0.734~8.130,P=0.146)不是PSTR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低PSTR、采用持续腹膜透析模式的患者更容易出现PSTR的增长。但是,持续腹膜透析模式不是PSTR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和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腹膜透析患者64例,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分为高转运组39例与低转运组25例,比较2组患者透析时间、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例,检测2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与BNP值,彩超测定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转运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室间隔厚度、BNP均值(64.1%,(11.16±1.10)mm,578ng/L)高于低转运组(36.0%,(10.22±1.23)mm,312ng/L)(P〈0.05),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32.51±4.95)g/L,(59.85±5.10)%)低于低转运组((35.95±4.84)g/L,(62.48±5.05)%)(P〈0.05)。结论与低转运类型腹膜透析患者相比,高转运类型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较高,心脏功能与营养状况较差;糖尿病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多为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内皮素(ET-1)与腹膜转运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6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腹膜转运功能分为转运功能正常组和转运功能异常组,分别测定和计算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肌酐清除率(Ccr)和腹透液ET-1。结果与腹膜转运功能正常组比较,转运功能异常组患者Kt/V和Ccr明显降低(P〈0.05),超滤量明显增加(P〈0.05);腹腔局部ET-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腹膜转运功能呈负相关(r=-0.752,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内皮素水平与腹膜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纵向观察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腹膜透出液CA125(d-CA125)水平和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d-CA125浓度测定采用微量酶免疫方法,腹膜转运功能判定采用 4h 腹透液肌酐/血肌酐比率(4D/P Cr).结果观察2年后d-CA125浓度及表现率较2年前有显著下降,腹膜转运功能有显著增加;感染性腹膜炎时d-CA125浓度显著升高,感染控制后又恢复至原来水平; 2年前及2年后d-CA125浓度及表现率均与腹膜转运功能无显著相关.结论 d-CA125 水平随腹透时间延长而降低,腹膜转运功能随腹透时间延长而增加,间皮细胞受损可能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膜转运功能与中医肾阳虚证的关系,测定了21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及肾阳虚证侯积分值。结果:肾阳虚证侯积分值与肌酐清除率(D/Pcr)呈正相关(r=0.46,P<0.05),与葡萄糖吸收能力(D/D0)呈负相关(r=0.44,P<0.05)。提示:肾阳虚证侯积分值随着腹膜转运功能及肌酐清除率的增加而升高,逐渐由邪实转为阳虚,呈规律性变化。这可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客观依据,中药治疗能否改变腹膜的转运能力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持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观察腹膜转运特性及相关临床特点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随诊腹膜透析患者232例,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1%、77.7%、68.7%及55.8%;单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腹膜高转运状态、年龄增加、血浆白蛋白低于3.0的患者预期生存率均降低(P〈0.05)。232例患者中180(78%)位患者在开始透析的前6个月完成腹膜平衡实验(PET),其中高转运状态与死亡显著相关(与低于平均转运患者相比,RR2.70;95% CI 1.03 to 7.05;P=0.043)。经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糖尿病和年龄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96倍(95% CI 1.62 to 5.38;P〈0.0001);年龄每增加10岁,相对危险度增加0.31(P=0.039)。结论根据透析前年龄、原发病、血清白蛋白和腹膜的转运状态可以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置管后行PD的患者114例,随访至发生CVE、改为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失访、死亡或研究终止日期(2021年12月31日)。根据4小时腹腔引流液肌酐与血浆肌酐比值(4hD/Pcr)变化分为增高组(70例)和降低组(44例)。比较2组患者CVE发生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探讨PD患者CVE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44例(38.6%)患者发生CVE,其中增高组22例(31.4%),降低组22例(50%)。增高组累计无CVE比例高于降低组(χ2=4.000,P=0.04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4hD/Pcr变化(HR=0.093,95%CI:0.013~0.662,P=0.018)和合并糖尿病(HR=2.824,95%CI:1.441~5.535,P=0.002)是PD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4hD/Pcr降低的PD患... 相似文献
11.
非医学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非医学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90例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调查其文化水平、个人月工资收入水平和活动能力,使用Hamilton焦虑等级量表和Hamilton抑郁等级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追踪观察患者22月,记录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86.3%,5年生存率为49.9%。高文化水平的患者生存率较高(P<0.05),具有活动能力的患者生存率较高(P<0.01),个人月工资收入水平的比例较高的患者与生存率较高(P<0.05).Hamil-ton焦虑等级评分和Hamilton抑郁等级评分与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文化水平、活动能力和经济状况的非医学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时机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间,以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计患者透析起始eGFR值,并根据eGFR值将纳入实验的患者分为早透析组[eGFR>6.5 ml/(min·1.73 m^2)]和晚透析组[eGFR>6.5 ml/(min· 1.73 m^2)],分析2组患者透析起始时基线数据的差异,以及2组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资料完整的177例患者平均年龄(59.02±13.21)岁,平均随访(46±24.77)月,透析起始eGFR中位数水平是6.5 ml/(min· 1.73 m^2),68.22%患者于5~7.5 ml/(min·1.73 m^2)时才开始透析治疗.早透析组患者85例,透析起始时eGFR值(8.77±3.44) ml/(min·1.73 m^2);晚透析组患者92例,透析起始时eGFR值(5.54±1.35)ml/min· (1.73 m^2).对包括性别(χ^2=12.400,P=0.120)、年龄(t=-0.580,P=0.060)、BMI(t=0.450,P=0.55)、血红蛋白(t=0.740,P=0.590)、血白蛋白(t=-1.700,P=0.180)等基本资料统计分析发现,2组透析治疗起始时血肌酐(t=-10.270,P<0.01)、BUN(t=-2.910,P<0.01)、eGFR(t=10.050,P<0.01)、糖尿病肾病(χ^2=7.540,P<0.05)及并发糖尿病的比例(χ^2=2.600,P<0.01)有统计学差异,余基线数据均未见明显差异.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早、晚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现2组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19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接受早期透析治疗,然而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时机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辅助能力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庭辅助能力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55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访,对其进入腹膜透析的情况,以及退出和死亡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辅助能力予以调查.结果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患者生存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P《0.01),且具有完全自理能力和部分自理能力的患者,其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无自理能力的患者(P《0.01);而家庭辅助能力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的影响作用(P》0.05).结论患者的自理能力与临床预后相关,提示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Alterations in the peritoneal transport of water and solutes during peritonitis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 T. KREDIET F. M. J. ZUYDERHOUDT E. W. BOESCHOTEN L. ARISZ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87,17(1):43-52
The in situ intraperitoneal volume and the mass transfer area coefficients (MTC) of urea, lactate, creatinine, glucose, kanamycin, inulin, beta 2-microglobulin, albumin and IgG were studied in eight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studied during a 4-h dialysis dwell, first during peritonitis and subsequently after recovery from the infection. The maximal intraperitoneal volume was reached at 68 min during peritonitis and at 150 min in the study after recovery (P less than 0.01), suggesting increased water transport during the infection. For all investigated solutes MTCs were higher in the presence of peritonitis than after recovery. This increase was most marked for the proteins (greater than 100%). The power cur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TCs and molecular weight indicated that peritoneal transport of the low- and middle-molecular weight solutes was determined by free diffusion and that the infection-induced rise was due to an increase in effective surface area. For protein transport restricted diffusion was found. The increase of this transport during peritonitis was probably caused by both a larger effective surface area and a higher vascular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腹膜透析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对糖尿病ESRD患者 2年存活组与死亡组开始透析时的肾功能、营养状态及合并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ES RD患者 2年死亡组开始透析时的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高于存活组 ,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存活组 ;与存活组相比 ,2年死亡组开始透析时的血红蛋白 (Hb)、血浆白蛋白 (Alb)明显较低 ;2年死亡组开始透析时的合并症数目多于存活组。结论 糖尿病ESRD患者的腹膜透析生存率与开始透析时的肾功能、营养状态及合并症情况密切相关 ,应根据患者透析前肾功能、营养状态及合并症情况综合考虑 ,选择适当的透析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采用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ytime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DAPD)患者与经典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之间的长期临床疗效,探讨适合中国人的长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模式.方法 选自海军总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6例,A组采用经典的CAPD模式,每天的透析剂量为8L、4次交换、夜间留腹;B组采用DAPD模式,即日间采用8L的透析剂量,每袋透析液交换时间为3~4h,夜间干腹.随后长期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 t/V(周)、肌酐清除率(Ccr),营养状况包括营养不良发生率(SGA)、血清白蛋白(sALB),并发症控制情况包括血红蛋白(Hb)、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钾(K +)、血钙(Ca2+)、血磷(P3- )、游离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血压控制水平(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每组维持透析人数、每组患者维持透析的有效时限(月数)、就业率,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的评分,记录患者每天的尿量和超滤量.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2组患者在残余尿量、超滤量、透析充分性[Kt /V(周)、Ccr]、并发症控制中的CO2CP、K +、Ca2+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在营养状况、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控制中的Hb、P 3-、iPTH、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维持透析人数、透析维持时间、就业率、BI、HAMD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使用相同透析剂量的情况下,长期行DAPD治疗的患者比经典的CAPD患者在维持透析时间、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的维护 、并发症的控制、血压的调节、降低腹腔感染率、保持较高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缓解抑郁程度等方面均有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容量控制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可以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动功能,对优化腹膜透析存腹时间提供依据,但是不能预测腹膜液体转运功能.所以,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拟合对不同超滤功能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包括每天使用3~4袋2.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超滤功能差组)和使用3~4袋1.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功能好组),两组患者在上述透析处方下都能达到足够的液体清除.所有入组的患者都要求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腹膜透析换液情况,以评估腹膜液体转运功能.结果 本研究包括了17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其中9名为超滤功能差组,8名为超滤功能好组.与超滤功能好组相比,超滤功能差组的患者每天更多的处于高葡萄糖(P<0.01)环境中,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D/Pcre)更高(P<0.05),有更高的腹膜液体吸收率(Ke)(P<0.01). 结论 与超滤功能好的患者相比超滤功能差的患者的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超滤能力差的患者腹膜液体吸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