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爽  刁玉领 《黑龙江医学》2019,43(5):446-448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周围的解剖学构筑情况,为临床上认识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共9具尸头标本(女性4具、男性5具,年龄范围51~75岁,平均年龄60.8岁)应用于本实验研究。其中3具制成轴位薄层E12塑化切片(2 mm),用于神经根表面蛛网膜结构的研究;6具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三叉神经周围膜性结构的特点。此外,对50例年长患者(40~77岁)、48例年轻患者(6~20岁)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别作为年长组和年轻组。在轴位T1加权像上对三叉神经根与正中线所成的角度进行测量,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沿着三叉神经根的全长都有蛛网膜小梁附着于表面,而且有一部分蛛网膜深入到美克尔氏腔;在左侧,三叉神经根与正中线所成角度的平均值在年长组为9.40°(SD,5.19°),在年轻组为13.57°(SD,6.27°);在右侧,年长组为10.13°(SD,3.54°),年轻组为14.14°(SD,5.38°)。两组相比较,该角度值在年老组要小于年轻组(left,P=0.001,right,P=0.000)。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根会发生移位,我们考虑为脑组织萎缩下沉所致。神经根全长周围都有蛛网膜小梁附着,推测神经根移位后,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小梁结构会对神经根产生栓系作用,可能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生的一个因素,尤其是那些术中未能发现血管压迫的病例,我们主张沿三叉神经根全长对其进行松解。  相似文献   

2.
岩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26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的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为(5.0±3.8)mm,最长距离为(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解剖结构存在许多变异,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变异的岩静脉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手术中应明确岩静脉解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三叉神经痛神经根部的病理变化。方法同期观察78例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行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并蛛网膜松解时的三叉神经根部病理变化(神经根,蛛网膜,责任血管及其相互关系。),并随机抽样留取蛛网膜送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观察78例三叉神经根部的蛛网膜均有炎性反应,47例蛛网膜与神经,血管有粘连但能分离,31例不易分离,且神经根无光泽并不同程度的变细。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48例,无责任血管压迫30例。40例随机抽样病理结果全部存在炎性反应,其中32例炎性细胞浸润及合并轻度至中度水肿,8例同时合并钙化,其中有责任血管压迫28例,未见责任血管12例。结论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部除微血管压迫、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外,还存在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胚胎三叉神经形态结构及其运动纤维在三叉神经节、下颌神经内的位置分布。方法:利用人胚胎标本(非疾病引产胎儿,胎龄为20周以上)的三叉神经及分支,通过HE染色、光镜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三叉神经的形态学,尤其对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在三又神经节和下颌神经内的定位进行探讨,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结果:(1)人类20周以上的胚胎能清楚的观察到三叉神经节、根及分支。神经节位于双层硬脑膜之间,外被覆结缔组织膜。(2)二维立体图像显示三又神经运动纤维集中通过三叉神经根的内侧、神经节下1/3,从根到下颌神经是一个连续的结构,并人下颌神经的内下方。结论:三叉神经运动根从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出脑后行于感觉根的内侧,神经节的下1/3,并入下颌神经,并行于其内下方。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三叉神经根存在血管压迫,可能导致脱髓鞘病变而异常放电。神经影像学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区分神经根是被动脉还是静脉压迫,前者的预后要远远好于后者。三叉神经痛复发后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术中精细操作,减少三叉神经的损伤能减少复发,在术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的并发症。现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原理和治疗细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涉及Meckel腔相关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年尸体头颅标本10例,开颅切除大脑,手术显微镜观察和测量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结果Meckel腔是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腔内容纳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池。Meckel腔由上下、前后和内外侧壁构成,其中内侧壁与海绵窦外侧壁相贴,并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比邻。Meckel腔上腔深(14.39±1.37)mm、下腔深(14.95±1.18)mm、宽(12.14±0.64)mm、厚(5.45±0.53)mm;三叉神经节长(11.90±1.16)mm、宽(10.04±1.24)mm、厚(3.44±0.74)mm。结论Meckel腔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 3D-TOF序列对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的定位价值。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γ-刀术前常规上头架扫描,SE T1WI轴位薄层扫描,基线平行听眦线;然后进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扫描,基底环平行听眦线向前开放15度角;对患侧三叉神经根显示分级、邻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E T1WI扫描,患侧三叉神经根全程显示优21例,良8例,一般7例,差4例,邻近血管显示17例;3D-TOF扫描,患侧三叉神经根显示优31,良6例,一般2例,差1例,邻近血管27例得到显示。对三叉神经根显示优良率两法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D-TOF序列结合基底环平行听眦线向前开放15°扫描能较完整显示三叉神经神经根及邻近结构,可作为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克氏腔藏有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神经根。发生在这个腔内的肿瘤有脑膜瘤、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胶质瘤、神经节细胞瘤、血管瘤等,前三者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为一常见疾患,但往往由于人们对此病认识不够,常易误诊为其它疾患,以致使患者长期得不到及时的适当治疗,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负担.解剖三叉神经系—混合神经。包括一主要的感觉神经根和一小部分运动神经根,现分述之:1.感觉根:系由中颅凹底部之三叉神经半月节分出,共分三枝,接受面部之痛、触及温度觉(图1、2)。(1)第Ⅰ枝(眼枝):此枝沿海棉宝外侧向前进入眶上裂而出颅,接受泪腺、结合膜、鼻腔粘膜、鼻部皮肤、前额及头皮前部之感觉.(2)第Ⅱ枝(上颌枝):由圆孔出颅,接受上颌宝、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垃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神经的滋养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作用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导致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到中枢,使冲动迅速“总和”起来而引起疼痛发作。笔者临床治疗46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随着术后随访病例的增多 ,随访时间的延长 ,病情复发率随之增高。本文就三叉神经痛致病因素及外科治疗体会做经验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6例 ,年龄 37岁~ 72岁 ,平均5 2岁。症状 :牙痛为首发症状 3例 ,Ⅱ支分布区疼痛 11例 ,Ⅰ支~Ⅱ支 6例 ,Ⅱ支~Ⅲ支 4例 ,疼痛分布区感觉明显减退 4例。1 2 手术方法 :手术常规枕下乳突后开颅 ,剪开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 ,明确三叉神经根部压迫血管 ,在桥脑、神经根、血管之间垫入teflon棉片 ,三叉神经出桥脑至小…  相似文献   

12.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根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节及根形态结构,方法 用成年Wistar大鼠6只,常规灌注固定,取三叉神经节及根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1)节细胞胞质中线粒体丰富,叶大小不同的形态。(2)三叉神经根的中央主要为粗的有髓纤维,只有少数散在的无髓纤维,在神经根的边缘部分,有髓纤维的直径不均匀,无髓纤维较中峭增多,可见成束无纤维。结论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在三叉神经根中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常因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或半月节部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多发性硬化等症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尚无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4.
自1952年12月至1957年4月期中,我院共手术治疗了三叉神经痛病例53人,其中31例曾在我院或院外作过酒精注射,因无效或复发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方法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有4例作了周围枝的切断。我们没有作过sjoqvist氏的延脑三叉脊经切断术,亦未作过神经根的压迫或神经根半月节的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的靶点—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近端的靶点—效应和剂量—效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3例经6~72个月,平均为36.74个月的随访,疼痛消失37例(58.73%),疼痛缓解90%以上12例(19.05%),缓解50%以上9例(14.29%),无效5例(7.93%),总有效率92.07%。治疗靶点选择三叉神经根近端的疗效对比三叉神经半月节有显著差异(P<0.05)。中心剂量120Gy与120Gy以下在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三叉神经根近端为靶点,中心剂量在120Gy是最佳治疗方案。同时三叉神经根在MRI上的长度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如基底环Y轴按平行眦听线(CM)向前开放15度角的直线安装,则断层扫描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全程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常见的顽痛,有经久保存治疗不癒的三叉神经痛,和恶性肿瘤或脊髓损伤所致的下肢痛。这些疼痛长期折磨病人,使其不能舒适的生活和愉快的进行工作,给病人的痛苦是极大的。我们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0例,治疗盘腔恶性肿瘤所致的下肢頑痛1例,茲将治疗情况报告于后,并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提出简要讨论。一、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三年来我们应用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Spiller-Frazier氏手术)治疗2、3枝痛为主的三叉神经痛14例,用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治疗双侧三叉神经痛1例,用周围枝切断术治疗眼枝疼痛5例共20例。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 ,好发于老年人群。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因口腔颌面部和颅底的一些肿瘤累及三叉神经 ,引起疼痛症状 ,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局限于三叉神经支配一侧的某一支或三支范围内疼痛 ,有时伴有语言、咀嚼的紊乱及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虽然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1] ,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对三叉神经痛病人中经头颅CT扫描检查 ,确诊为三叉神经感觉根或半月节附近有肿瘤病变的 1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经射频温控热凝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7例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且行颅内段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梳理术组)和37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术组)进行3年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颜面部麻木发生率。结果 梳理术组和射频术组术后3年有效率分别为78.4%(29/37)和73.0%(27/37),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是21.6%(8/37)和27.0%(10/37),术后颜面部麻木发生率分别为91.9%(34/37)和100%(37/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考虑到开颅手术的风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可能更合适于治疗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26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的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为(5.0±3.8)mm,最长距离为(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解剖结构存在许多变异,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变异的岩静脉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手术中应明确岩静脉解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年~1994年采用乙状窦后进路为25例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三叉神经根减压术(其中7例三叉神经根感觉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2岁。病变部位:右侧15例,左侧9例,双侧1例。经手术治疗后,全部痊愈。术后随访1~2年,25例面部三叉神经痛,24例消失,1例半年后复发。 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