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膦酸盐的抗骨吸收机制研究比较明确,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标准药物.越来越多的体内外临床前实验表明,包括唑来膦酸在内的双膦酸盐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牛成、调节免疫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与放化疗联合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作为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具有抗肿瘤治疗作用。唑来膦酸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防止有利于肿瘤生长的骨微环境的形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与放化疗及内分泌等辅助治疗有序贯协同增效作用。唑来膦酸在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也在几项相关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恶性实体瘤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进一步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焦磷酸合酶的活性,使异戊烯焦磷酸大量蓄积,同时异戊烯焦磷酸与细胞内一磷酸腺苷结合形成三磷酸腺苷分解类似物蓄积于细胞中,从而改变细胞周期蛋白和凋亡蛋白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具有一定的直接和/ 或间接抗肿瘤作用。有关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等前期临床试验提示唑来膦酸与细胞毒药物、内分泌药物及靶向药物联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在抗肿瘤药物之后序贯应用效果更好。一些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于海宁  钱诚 《中国肿瘤》2017,26(6):460-464
唑来膦酸(ZOL)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在已上市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综合疗效最好,现已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规治疗药物.多项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联合其他辅助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抑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丽娜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6):1005-1007
早期乳腺癌在接受辅助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时均会对患者骨密度造成不良影响,加速骨丢失。第三代双磷酸盐—唑来膦酸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唑来膦酸-弗隆辅助协同试验(ZO-FAST)显示唑来膦酸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同时使用不仅可有效防止骨质丢失,还具有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的作用。奥地利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研究小组-12(ABCSG-12)试验结果同样表明唑来膦酸在联合内分泌治疗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除此之外,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也证实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也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唑来膦酸联合新辅助化疗降低复发(AZURE试验),对于绝经5年以上和年龄>60岁的人群,辅助化疗加唑来膦酸显著减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在ABCSG-12试验中同样发现对于年龄>40岁的患者,唑来膦酸可明显降低复发风险,而年龄≤40岁患者却未在唑来膦酸的治疗中获益。这些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在雌激素低水平(自然的或治疗后结果)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易于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对于唑来膦酸的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确认,相信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证据来支持唑来膦酸在早期乳腺癌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缓解率83.3%,对照组56.7%(x^2=9.00,P=0.024);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3.3%,对照组为20.0%(x^2=11.00,P=0.007);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30.0%(x^2=14.50,P=0.0014),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双膦酸盐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有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最新研究发现,新一代的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从而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有研究发现,对乳腺癌采用常用化疗药物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可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唑来膦酸-弗隆辅助协同试验(Zometa-Femara Adjuvant Synergy Trial, ZO-FAST)和奥地利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研究小组-12(Austrian Breast and Colorectal Cancer Study Group-12, ABCSG-12)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唑来膦酸在辅助治疗中与内分泌药物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而与辅助化疗联合使用的效果还有待唑来膦酸联合新辅助化疗降低复发(Neo-Adjuvant Zoledronic Acid to Reduce Recurrence,AZURE)临床试验予以证实.这些结果均表明,唑来膦酸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对唑来膦酸的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间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机制如下:(1)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分泌VEGF,调节VEGF-VEGFR自分泌环抑制血管生成;(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作用;(3)诱导循环内皮细胞祖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分泌MMPs;(4)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但唑来膦酸抗肿瘤活性的用药剂量不同于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缓解率83.3%,对照组56.7%(x2=9.00,P=0.024);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3.3%,对照组为20.0%(x2=11.00,P=0.007);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30.0%(x2=14.50,P=0.001 4),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使用国产唑来膦酸治疗2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并与国产帕米膦酸二钠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4例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22例,帕米膦酸二钠组2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CT、MRI等提示有肿瘤溶骨性或混合性骨破坏并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骨痛。年龄18~76岁。入组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6个月内未接受核素治疗,未用过或已停用化疗或放疗4周以上,一般状况评分(KPS)≥30分,肝肾功能基本正常,预计生存期>2个月以上。两组…  相似文献   

11.
茉莉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亦可以通过促进凋亡、诱导分化等方式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具有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可以抗耐药肿瘤细胞的特点,是一类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目前认为,茉莉素的抗肿瘤机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线粒体PT孔开放、活性氧家族(ROS)产生、促凋亡蛋白Bax与Bcl-xS上调、细胞内ATP耗竭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茉莉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亦可以通过促进凋亡、诱导分化等方式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具有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可以抗耐药肿瘤细胞的特点,是一类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目前认为,茉莉素的抗肿瘤机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线粒体PT孔开放、活性氧家族(ROS)产生、促凋亡蛋白Bax与Bcl-xS上调、细胞内ATP耗竭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神经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等.近年来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预防肿瘤的发生、延缓肿瘤的发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等.  相似文献   

14.
植酸是天然存在的多磷酸化碳水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损伤和预防DNA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表明,植酸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凋亡来阻碍抗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植酸作为天然无毒的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酸及其抗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是天然存在的多磷酸化碳水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损伤和预防DNA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表明,植酸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凋亡来阻碍抗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植酸作为天然无毒的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芹菜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芹菜素(apigenin)属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芹菜素抗肿瘤作用明显,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侵袭和转移及化疗增敏.  相似文献   

17.
Zoledronic acid (ZOL), a nitrogen-containing bisphosphonate, exerts anti-tumor effects by inhibiting the prenylation of small GT-Pases. We have also reported that ZOL shows an anti-leukemic effect by inducing apoptosis throughout the S phase to the G2/M boundary. Here,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ZOL on various cell cycle regulators, including p53,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s), CDK inhibitors and cyclins, using BV173 leukemia and HCT116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s, harboring wild-type (wt-) p53. ZOL induced the accumulation of neither p53 nor p21WAF1/CIP1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apoptosis in BV173 cells.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dependence of ZOL-induced apoptosis on intact p53 by using wt-p53 HCT116 and a p53-degraded HCT116 subline, and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57KIP2 was upregulated by ZOL in BV173 cells, but not in HCT116 cells. Flow cytometric analyses showed that ZOL also impaired the cell cycle-dependent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yclins A, B and D3 in BV173. In conclusion, the p53-independ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ZOL suggest that it may be an attractive agent for treating cancers, including those with chemoresistance resulting from the loss of p53 function. ZOL also affected the coordinat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several cell cycle regulators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anti-tumor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