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普及,人们不失时机地将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结合起来,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使其生存率逐步提高。新余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以肺部感染控制(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衰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序贯通气组,当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直接拔管序贯无创通气。另收集30例同样患者作为常规通气组,当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继续有创通气。观察2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再插管率、死亡率及序贯通气组心率、呼吸、血压(收缩压)、pH值、PCO2、氧合指数变化。结果序贯通气组VAP发生率、死亡率、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少于常规通气组(P﹤0.05),脱机成功率高于常规通气组(P﹤0.05),再插管率与常规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通气组接受无创通气后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拔管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协助撤机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衰患者较之常规方法撤机,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运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6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分别采用有创通气法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明显小于A组;治疗后的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临床症状扭转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过程中由于通气方式导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院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运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法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 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7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2.2±1.2)d和(18.4±1.5)d(P<0.05);住院时间为(16.3±1.8)d和(26.4±3.9)d(P<0.01)。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6.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玮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72-2473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序贯组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拔出气管导管,改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序贯治疗,渐减支持水平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在肺部感染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撤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5.6土2.5)d和(14.5±4.7)d,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5±2.1)d和(16.7±2.7)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1例和6例(P<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1±4.4)d和(22.4±8.6)d(P<0.05).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熊宇  贺慧为  马琳  陈国华  张伟  余晶晶 《江西医药》2008,43(11):1131-1133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s,PIC窗)为切换点转换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7年4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监护病房(RICU)的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SIMV PSV PEEP),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n=18)和对照组(C组,n=18),H组在PIC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机;C组在PIC窗出现后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逐渐减SIMV频率及PSV水平至脱机。观察2组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入住R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结果H组的有创机械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缩短了入住RICU的时间(P<0.05);2组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患者44例,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治疗使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降低、心率减缓、PSV水平降低以及PEEP降低,对改善呼吸肌疲劳和通气功能有一定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比在PIC窗出现后仍按常规有创通气方法继续行机械通气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观察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每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HR、RR、FEV1%、FEV1/FVC)、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以及再插管率和VAP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再插管率和VAP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再次插管和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各40例。这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有创序贯通气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后,有着不同的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撤机失败情况上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显著的减少住院的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也比较的低,相对而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些。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80%-9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是由支气管-肺部感染引起,对其中呼吸衰竭严重者常需机械通气。但很多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感染控制后,仍然存在自主呼吸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需继续使用机械通气,使得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由于存在人工气道,在延长机械通气期间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氧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1组继续行有创通气,2组改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1、2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2和2例(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1例;总机械通气时间为(22±8)d和(12±6)d(P<0.05);住ICU时间为(26±11)d和(13±6)d(P<0.05)。结论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接收的重症COPD合并RF 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49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总结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以及ICU住院时间为(7.05±1.73)d、(7.11±1.76)d和(9.11±1.94)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aO2(95.31±3.95)mm Hg,高于对照组,PaCO2(42.48±2.11)mm Hg,低于对照组(P<0.05),pH值(7.35±0.06)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  相似文献   

16.
劳逸波 《江西医药》2006,41(8):578-579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人住ICU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以“PICW”为切换点,对有创序贯无创通气切换前后pH、PCO2、PO2、R、HR进行比较。结果因经济困难或疗效差不能坚持而自动出院10例.死亡2例。脱机拔管1次成功51例,2次成功2例。有创序贯无创通气切换前后各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以“PICW”为切换点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减少人住ICU及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率、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相对较重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相对于单纯无创通气的优势及临床并发症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及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有化痰、抗感染等。治疗24 h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的心肺功能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较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从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最佳时机和效果。方法将46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且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后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SV方式脱机。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并发明显支气管、肺部感染行有创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明显控制为时机早期拔管,序贯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得到很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宝华  郑玉龙 《江苏医药》2003,29(3):202-203
目的:探讨序贯性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序贯性和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撤机成功/失败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序贯性机械通气组较有创性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VAP的发生率减低(P=0.05)。而撤机成功/失败及死亡率两组间无显差异。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