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新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02-1403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35岁)对照组(〉35岁),从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术后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接触性出血和菜花型肿瘤,对照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糜烂型肿瘤。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癌,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并不低,淋巴结主要转移方向为髂血管旁及闭孔。结论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主要症状,要做好宫颈癌普查,加强宫颈癌的诊断,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分期以ⅠA~ⅡA期为主,非鳞癌比例高,以手术治疗为主,ⅠA~ⅡA期年轻宫颈癌的2年复发率高于中老年组。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预后差,较高的误诊率及复发率提示加强对年轻妇女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宫颈癌病例资料,其中39例35岁以下宫颈癌为观察组,其余宫颈癌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学和临床分期。结果:年轻宫颈癌所占比例明显升高,两组在宫颈形态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P<0.01),早期患者比例高(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有年轻化趋势,加强普查工作,达到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病理特征和治疗预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2例35岁以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和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两组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率逐步升高,要针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定,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5年至2005年问140例年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140例年龄〉50岁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点。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61.3%),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72%),腺癌比率为6.6%,对照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70%),腺癌比率为11.4%,两组均以鳞癌为主,腺癌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点与年老者有所不同,可无明显症状,在诊断方面应提高对年轻妇女的警惕及筛查力度,在治疗方面应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车艳红  卢爱妮  廖予妹 《重庆医学》2013,(28):3427-342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65例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宫颈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30例年龄大于35岁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在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年轻宫颈癌患者初婚年龄较小,孕产次较少(P<0.05),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P<0.05),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病理特征以鳞癌为主(P>0.05),组织浸润深度以小于1/2肌层为主(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法(+)年轻宫颈癌患者以P63最常见,而中老年者以CK5/6最常见。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年轻妇女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患者临床表现为宫颈接触性出血的主要疾病原因.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50例临床表现为宫颈接触性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发生宫颈接触性出血的病因.结果 患者临床疾病为中度或重度宫颈糜烂者351例,占63.82%;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49例,占8.91%;宫颈息肉108例,占19.64%;宫颈湿疣21例,占3.82%;其他21例,占3.82%.结论 临床发生宫颈接触性出血的原因较多,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前兆,因此在出现此症状后,需要及时就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征,并对其病理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8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年龄不低于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两组在临床表征、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征均以接触性出血症状为主,且两组对应比例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病理诊断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均为鳞形细胞癌,以非角化型、中分化为主,两组对应比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与中老年妇女宫颈癌情形在临床诸多方面均具备显著性差异,且患病人数呈现逐年提升趋势,需提升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筛查、防治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及早发现、及时诊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方式、孕产史、临床表现、妇科体检、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下列特点: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性伴侣数多;孕产史多;首发症状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体检多表现为宫颈糜烂;病理类型非鳞癌比例高;预后差(P<005).结论 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高妇产科医生年轻宫颈癌知识水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和人性化原则,尽量保留生育和女性内分泌功能,同时应强调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1004例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和绝经期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04名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77岁,平均(46.56±9.76)岁,患病高峰41~50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出血(50.80%)和接触性出血(28.49%)为主。绝经期宫颈癌以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3.84%)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89.74%)。病理诊断浸润癌占88.94%,年轻患者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绝经期宫颈癌与之相反(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50%。年轻组和绝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组和绝经期组宫颈癌在临床表现和分期上分别与其他患者有所差异,在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没有差异。应该重视这两类人群的发病特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01~2008-12我院收治的年龄435岁宫颈癌患者38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34例(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组孕次、产次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肿瘤类型方面,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但是研究组以巨块型为主,占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分别占94.7%(36/38)、91%(31/3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分化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研究组38例,予手术治疗34例,3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为20.6%,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对照组34例,予手术治疗31例,1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7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5%,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研究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春枝  赵卫东 《医学综述》2013,(22):4217-4218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比较年轻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的差异,探讨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10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35岁的患者作为年轻组,年龄〉35岁的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可能的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都以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但年轻患者因处于性活跃期,有出血症状表现的比例比中老年患者高,中老年组的无症状确诊病例比年轻组高(P〈0.05)。病理特点两组在癌变种类方面无明显差异,鳞癌及腺癌占的比例类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老年组Ia患者明显少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5)。结论中老年患者的宫颈癌分期比年轻患者高,病情发展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年轻宫颈癌患者3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对 2 6 4例≤ 35岁的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患者及 6 0例汉族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患者占同期住院的维吾尔族宫颈癌的 14 .0 % (平均值 ) ,其构成比明显高于汉族 (10 .1% ) ,结婚及初孕年龄小于汉族 ,生育次数高于汉族 ,5 0 %以上患者出现阴道流水 ,宫颈肿瘤形态以菜花型为主 ,中晚期多见 ,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患者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明显长于汉族患者 ,多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结论 :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宫颈癌的期别有关 ;卫生知识宣传及性健康教育的普及、有效的普查措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莉  陈萍  陈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38-43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肿瘤组织或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结果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与同期宫颈癌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11%上升至2005年的42%。≤35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65%,较>35岁者明显升高,后者为32%。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减小,HPV感染率逐渐升高。结论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故应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做好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常见,探讨其原因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中,因生殖器炎症引起的出血占50.20%,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出血占18.37%,因其他炎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占16.33%,因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占15.10%。恶性肿瘤引起出血的分型中,子宫内膜癌占58.11%,宫颈癌占32.43%,卵巢癌占5.41%,阴道癌占2.70%,转移癌占1.35%。结论良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要完善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的青年化与早期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发病情况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1例宫颈癌病例及用阴道、子宫颈、宫颈管(Vagina, cervix, endocervix,VCE)三步取材加TBS (The bathesda system,TBS)分类法门诊筛查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已由1975-1984年间(54.3±9.5)岁下降到现在的(42.2±9.4)岁(P<0.005).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的构成比从1975-1984年间的4.8%升至目前的34.1%(P<0.005).84.1%的年轻患者为0~Ⅱa期.在门诊对年轻宫颈疾病患者筛查中发现意义不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增生3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增生20例,宫颈鳞癌19例和宫颈腺癌2例,并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证实.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VCE加TBS能有效地诊断CIN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18.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延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07-10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35岁的6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35岁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两组Survivin、P2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早期宫颈癌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54,P〈0.05);瘤体直径≥4cm,青年组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8.62,P〈0.01);腺癌比例,青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Х^2=7.93,P〈0.01);青年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HPV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79、8.85、9.46,P〈0.05和P〈0.01);青年组脉管累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Х^2=0.75,P〉0.05);Survivin的表达量青年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Х^2=5.28,P〈0.05);P27在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Х^2=0.24,P〉0.05)。结论35岁以下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腺癌比例高及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发病年龄与预后的关系(附9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s age and clinical pro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Ninety-thre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selected from those hospitalized in Nanfang Hospital from Jan 1997 to Dec 2002 were divided into younger age (less than 35 years old) and elder age group ( more than 35 years old).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he clinical stages,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linical stages and pathological grade between the 2 groups, and in patients below the age of 35 years, 82.61% were below stage II a and 17.39% above stage II b, ha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13.39% had adenocarcinoma; In those above 35 years, 51.43% were classified below stage II a stage and 48.73% above stage II b,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re identified in 82.98% and adenocarcinoma in 17.02% of these patients. Howeve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Patients above 35 years have poorer prognosis than their younger counterparts, which might be due to more advanced clinical stage and higher rate of adenocarcin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南方医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93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学上有统计学差异。≤35岁组:≤Ⅱa期占82.61%,≥Ⅱb期占17.39%,磷癌占86.67%,腺癌占13.39%;而>35岁组:≤Ⅱa期占便51.43%,≥Ⅱb期占48.73%,磷癌占82.98%,腺癌占17.02%。细胞分化程度分析,≤35岁组和>35岁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5岁组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较高、腺癌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