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采用CA-530凝血仪测定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AT-Ⅲ:Ag,AT-Ⅲ:C),蛋白C抗原及活性(PC:Ag,PC: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SLT SPECTRT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凝血功能显著增强(P<0.01),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由于消耗,显著减低(P<0.01)。提示:SLE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血管壁内皮细胞破坏和组织损伤,以及抗磷脂抗体的作用导致其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紊乱性综合征,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其合并代谢综合征、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近期研究表明,PCOS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亢进和纤溶抑制。本文基于近年来PCOS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PCOS患者的代谢综合征、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性,为PCOS的诊治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根据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临床检测值,初步评估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以及两种异常的相关性,以利于临床上对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9月34例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的血β2-MG、24 h尿蛋白、FG和DD的临床检测值,分别评估结节性血管炎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异常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血β2-MG和24 h尿蛋白同时升高的患者占11.76%,FG和DD同时升高的患者占29.41%,血β2-MG和FG同时升高的患者占11.76%。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FG两变量直线相关系数r=0.7335,P0.005,血β2-MG与FG两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少部分结节性血管炎患者有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且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种异常可能互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ELISA法检测13例PSS患者血浆PIC水平,其浓度增高(P<0.05)。血浆PIC.TAT与DD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提示患者纤溶酶灭活增加,潜在性纤溶作用降低,易于成血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84例伤后24 h内入院的DAI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损伤三组,同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凝血功能障碍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AI患者的PT、APTT、TT、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FIB、PLT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D-D水平依次升高,而FIB、PLT水平则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PT、APTT、TT、D-D水平显著升高,而FIB、PLT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DAI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其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伤情判定、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塞病(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D患者血清中CD3、CD4、CD8、CD4/CD8、CD16^+/CD56^+水平。结果BD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参与白塞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纤溶功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扩散法测定98例SLE患者的纤溶功能,其中19例做了连续性观察。结果显示:纤溶功能低下与病情的严重性和难治性有关,所有患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有肾炎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与PAI活性比值显著降低,难治性狼疮肾炎不但PAI活性明显增高,而且t-PA活性明显降低,故t-PA与PAI活性比值更低,提示与难治性相关。病情缓解者虽然PAI活性仍明显高于正常,但t-PA活性也增高,故t-PA与PAI活性比值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白塞病(BD)患者可溶性瘦素受体(sLR)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40例B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L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0例BD患者血清sLR水平(72.44±35.33)ng/mL与正常对照组(126.94±33.67)n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活动期BD患者血清sLR水平(64.24±36.13) ng/mL与稳定期BD患者血清sLR水平(81.50±33.00)n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关节受累BD患者血清sLR水平(52.72±28.17) ng/mL与无关节受累BD患者血清sLR水平(88.58±32.70)n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BD患者血清sLR水平的异常可能影响白塞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HLA-B51与白塞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LA-B51等位基因和白塞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61例中国汉族白塞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对照的HLA-B5101 ~ HLA-B5109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11例阳性,11%)相比,白塞病组HLA-B51频率(18例阳性,29.5%)明显增高(χ2 = 8.79,P < 0.01,RR = 3.39),且白塞病组与对照组中HLA-B51阳性者均为HLA-B5101等位基因。HLA-B51阳性者中男15例,女3例,HLA-B51阴性者中男22例,女21例,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LA-B51阳性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8.4 ± 10)岁,HLA-B51阴性者(37.3 ± 12)岁,二者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其他各临床表现中,包括类型、病程、皮损、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针刺反应、关节受累及皮损类型等均未见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B5101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白塞病发病相关,并与患者性别及发病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荨麻疹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Ⅶa、TFPI/Xa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症状评分、病程的关系.为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进行前后两次实验并作综合分析.在两次实验中,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1).但FⅦa和TFPI/Xa水平在两次实验结果中不一致:实验1,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FⅦa水平较正常对照者低(P<0.01),TFPI/Xa水平在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2,急性荨麻疹FⅦa水平及慢性荨麻疹TFPI/X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存在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抗凝和继发性纤溶也参与荨麻疹的发病.但在不同疾病阶段部分相关的蛋白因子水平处在动态水平.  相似文献   

11.
药疹患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疹的发病机理和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应用CoatronⅣ型血液凝固仪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火箭电泳法测定了71例药疹患者凝血及抗凝血功能,其中多形红斑型、紫癜型及剥脱性皮炎型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紫癜型及剥脱性皮炎型PT明显缩短(P〈0.01,P〈0.05),AT-Ⅲ明显减低,D-dimer显著增高,表明重症药疹时凝血及抗凝血之间的平衡失常。当肝肾功能障碍时,要注意血栓前状态,警惕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法对43例BD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患者HLA-DRB1*1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HLA-DRB1*15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0.05).HLA-DRB1等位基因与BD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LA-DRB1*14可能是BD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是BD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凝血系统激活,导致小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并继发纤溶亢进,进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DIC发生后常常导致组织氧和能量输送障碍,以及代谢产物不能有效外排,可使病情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9例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0~75岁,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N(rt-PA)8mg,随后60rain内持续静脉泵入rt-PA42mg。溶栓后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连续应用7d。溶栓前中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监测和措施。非溶栓组(B组)39例,不用溶栓剂及依诺肝素(使用川芎嗪160mg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d,其余治疗同溶栓组)。结果 rt-PA溶栓治疗后39例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患肢肌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显效率达79.4%,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塞病合并妊娠后结局的患者的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l月~2010年12月选择大庆龙南医院及油田总医院妊娠合并白塞病的患者,通过观察患者妊娠结局、分娩途径及各项指标随访。结论:白塞病患者需症状及各项指标达到正常,且强的松片维持剂量为5mg者可考虑继续妊娠,且分娩途径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两组(共25例)BD患者的IL-2和NK细胞的活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IL-2活性的低下与BD活动性是正相关。NK细胞的活性在一般活动期BD患者中明显低下,这与IL-2活性低下有关。但在高度活动期BD患者中NK细胞活性是增加的。这提示本病NK细胞的激活除IL-2以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as(CD95)在T淋巴细胞表达及其介导的凋亡与白塞病(BD)的关系。方法:通过Annexin V(AV)荧光探针,使用5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了Fas介导的凋亡及其在BD患者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BD活动期患者外周血AV^+CD4^+CD3^+细胞和CD95^+AV^+CD4^+CD3^+细胞的百分数明显减少。结论:T细胞抵抗Fas介导的凋亡与BD病情加重有关,Fas介导的T细胞凋亡与BD病情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两组(共25例)BD患者的IL-2和NK细胞的活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IL-2活性的低下与BD活动性是正相关。NK细胞的活性在一般活动期BD患者中明显低下,这与IL-2活性低下有关。但在高度活动期BD患者中NK细胞活性是增加的。这提示本病NK细胞的激活除IL-2以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处血链球菌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组织标本内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方法:8例白塞病患者,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原位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口腔溃疡标本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扩增片段进行特异性确证。本研究还对15例白塞病血标本进行了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采用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标本中,5例患者血链球菌DNA的表达阳性。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口腔溃疡标本中,2例阳性。5例正常人口腔粘膜全部阴性。经统计学分析:白塞病组与阿弗他溃疡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3);白塞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15例白塞病血标本全部阴性。结论: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中存在血链球菌DNA,提示血链球菌慢性感染可能与白塞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白塞病(BD)又称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除了躯体症状之外,本病患者的情绪变化尤其是焦虑、抑郁症状最为常见,严重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机体的应激反应诱发白塞病,反之,该病又会加重焦虑和抑郁症状,故白塞病已成为现代医学公认的心身疾病,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调查了48例白塞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分析与其心理障碍相关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