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9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2%胆囊癌和胆结石同时存在,82.8%(82/99)的患者在胆囊手术前被确诊。86例患者进行常规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33.72%(29/86)。总的5年生存率为6.28%,根治性切除组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3%、48.49%和23.77%。与姑息性手术组,剖腹探查组和非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多变量分析模型显示,胆囊癌AJCC分期及治疗方式与胆囊癌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胆囊癌患者应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手术,方能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误诊22例,误诊率为88%。误诊原因主要是将胆囊癌误诊为胆囊炎或胆结石等。结论为了减少胆囊癌的误诊,对>50岁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的患者,其中尤以女性患者,除了B超和CT检查外,必要时在B超或CT引导下,应进行胆囊穿刺作细胞学检查,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胆囊癌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61例进展期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经SPSS软件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生存分析处理. [结果]两组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原发进展期胆囊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术及姑息术)并不能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 1984年至 1997年 13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 39例 ,资料完整 (包括术前检查 ,手术记录 ,病理及术后病程 )患者 19例 ,这 19例中误诊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中 ,男 9例 ,女 10例 ,年龄 39~78岁 ,平均年龄 66岁。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临床症状 :右上腹痛 19例( 10 0 % ) ,以持续性隐痛 ,胀痛为主 ,其次为发热 10例(占 53% ) ,消瘦 10例 (占 53% ) ,黄疸 8例 (占 4 2 % ) ,腹部包块 8例 (占 4 2 % )。1·3 影像学检查及诊断  19例均行B超检查 ,报告为胆囊占位病变或胆囊结石 ;14例行CT检查 ,有 1…  相似文献   

6.
陆世锋  俞渊 《现代保健》2013,(12):138-139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癌治疗的价值与胆囊癌发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胆囊癌患者58例,观察单纯胆囊切除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姑息性手术术后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另随机抽取在本院就诊的58例非胆囊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胆囊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预后最佳,之后依次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姑息性手术的预后最差(P〈0.05)。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的良性肿瘤、胆胰汇合部畸形、女性、吸烟史、饮酒史均为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早期病患在进行单纯胆囊切除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中晚期的患者一般只能进行扩大根治术和姑息性手术,预后不佳,积极地对含有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控,减少胆囊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其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3.9%(39/61).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分型:小结节型6例,簟伞型11例,厚壁型22例,混合型18例,实块型4例,超声诊断率分别为83.3%(5,6)、100.0%(11,11)、27.3%(6/22)、72.2%(13/18)、100.0%(4,4).本组35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显示I级血供3例,Ⅲ级血供21例,Ⅳ级血供11例.2例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均显示呈"快进快出"增强模式.结论 超声检查对厚壁型胆囊癌的诊断率非常低,超声医师需加强对不典型胆囊癌的认识,对可疑病灶要多方位、多切面的仔细扫查.必要时行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黄立辉 《现代医院》2012,12(9):8-11
目的探讨胃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到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 Method)进行生存率估计,用Log rank法进行生存规律组间比较。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0/86);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1b和T2期患者手术方式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4,0.157),T1a、T3、T4a和T4b手术方式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0.024,0.007,0.002)。结论早期明确的TNM分期及采取适当扩大的淋巴结清扫能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胆囊癌中FHIT的表达改变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FHIT在胆囊癌恶性起源中的作用,评价FHIT表达缺失在胆囊癌根治术后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石蜡包埋胆囊癌标本43例及慢性胆囊炎标本43例,免疫组化SP法测定FHIT的表达,对所有43例胆囊癌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胆囊癌组织FHIT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的表达(χ^2=31.74,P=0.000),且FHIT表达随三组间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72%、48.84%、23.26%。胆囊癌男性女性FHIT的表达阳性率相当(χ^2=0.03,P:0.866),60岁以上者和60岁以下者表达阳性率相当(χ^2=0.22,P=0.637)。胆囊癌临床分期更晚期者、组织学分型恶性程度更高者,其FHIT的表达更低(χ^2=4.47,P=0.035;χ^2=8.33,P=0.015)。并且,FHIT的表达和胆囊癌的临床分期(rs=-0.56,P=0.031)、组织学分型(rs=-0.68,P=0.014)均呈负相关。log-rank检验显示:FHIT阳性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要明显优于FHIT阴性表达者(χ^2=4.11,P=0.042)。COX模型显示: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期及FHIT的表达缺失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FHIT阴性表达者预后与阳性表达者相对危险度RR为2.89,95%可信区间为[2.46—3.32]。结论FHIT的表达缺失与胆囊癌病理特征有关,其表达缺失在胆囊癌的恶性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FHIT的表达缺失是判断胆囊癌预后的一个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庆 《职业与健康》2009,25(4):436-4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率仅为46.9%(15/32)。单纯胆囊切除4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6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7例,胆肠内引流2例,胃空肠吻合1例,仅行剖腹探查4例,非手术治疗8例。结论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肿瘤的基因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一种新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与HBV、HCV感染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东北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7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住院的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清HBV、HCV标志物和既往肝炎、肝硬化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222例,HBV感染率为68.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9%(χ2=200.1,P<0.0001),优势比OR=27.4(95%CI=16.0~46.9);HCV感染病例组(15.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12%)χ2=34.9,P<0.0001,OR=15.9。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777年Stoll首先报道了尸检发现3例胆囊癌,历经二百余年的历史,尽管目前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不高,中晚期外科治疗效果较差,但较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诊治水平已有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以及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一、胆囊癌的诊断进展(一)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原发性胆囊癌早期并无特殊症状,病人就诊时,多数已属进展期,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虽然和绝大多数癌症一样,胆囊癌的病因仍不清楚,但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不少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因此,重视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对胆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传统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7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良性胆囊疾患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胆囊开腹手术的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患有良好的疗效,优于传统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82例胆囊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的术前诊断率为82.9%,早期胆囊癌术前诊断3例(占4.4%)。总手术切除率为33.8%,晚期胆囊癌切除率为13.3%。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和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862例胆囊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胆囊炎、胆囊结石7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73例,胆囊占位3例。结果:12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腺癌。术后随访行胆囊及肝楔状切除加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除者,5例生存1年,2例生存14个月,1例生存2年,单纯行胆囊切除2例均生存1年,胆囊切除及旁淋巴结活检+胆总管T管引流2例生存4个月。结论:原发性胆囊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早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0例,动态监测入院7d内的血压.采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评估患者脑卒中预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400例,心源性栓塞型(CE) 160例,小动脉病变闭塞型(SAO) 15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病因学分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LAA和CE以入院时收缩压在140~ 15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在90~ 99 mm Hg预后最佳,SAO以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各病因学分形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50/95 mm Hg左右时患者预后不良率最低;LAA和CE以入院7d内平均收缩压在120~159 mm Hg和舒张压在80~99 mm Hg预后较好,SAO以入院7d内平均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良好率最高,各病因学分型入院7d内平均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LAA和C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降压治疗为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响SAO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期出现并发症.结论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对于LAA和CE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p-STAT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胆囊癌组织、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STAT3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45例胆囊癌组织中p-STAT3和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5.6%(25/45)、64.4%(29/45),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5.0%(1/20)、10%(2/20)(P〈0.01)。在胆囊癌组织中p-STAT3的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830,P〈0.01)。p-STAT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病理组织分级、Nevin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3年生存率有关(P〈0.01,P〈0.05)。结论p-STAT3、survivin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9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002~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筛查的104 234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结果:9年间重庆市主城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增加趋势;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方式存在差异,出生体重大于4 000 g和出生体重3 500~4 000 g的新生儿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胎儿体重的增长,增加了剖宫产率。重视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可作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