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肠外瘘治疗的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外瘘曾一度是外科的“灾难”,其治疗规律亦早已定式,近年来营养支持的发展,更进一步完善了其治疗模式,本综述复习了肠外瘘近期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肠道连续性的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成为肠外瘘治疗的主要手段。胃肠外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肠外瘘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病死率[1,2]。... 相似文献
3.
我国肠外瘘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234-236
肠外瘘是一严重并发症,80%发生于术后,也可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病死率在50%~60%。经过近30年的努力,肠外瘘的治疗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治愈率提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960例肠外瘘病人(1971年1... 相似文献
4.
肠外瘘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吴肇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198-200
肠外瘘是外科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创伤、腹腔感染、手术后愈合不良及Crohn病等是其主要病因。肠外瘘的初期常伴腹腔感染,可发展成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后期则主要是营养衰竭及伴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些病情的恶化可直接危及病人生命,病死率可高达20%左右[1]... 相似文献
5.
肠外瘘多为手术后严重并发症 ,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我院组合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治疗回肠会阴瘘、十二指肠瘘各一例 ,取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 例 1 :患者梅某 ,女、 45岁。因家族性结直肠腺瘤病行结直肠次全切除术后 2年 ,残余直肠腺瘤癌变 ,于 2 0 0 0年 1 2月 1 9日施行残余直肠切除、回肠 J形储袋肛管吻合、近端回肠造口术。术中因盆腔内肠管粘连致密、解剖层次不清造成手术极度困难。术后第 1 1天起患者阴道有淡黄绿色液体流出 ,并逐日流出量增多 ,3~ 4次 /d,3 0~ 80 ml/次。经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右侧穹窿部有一 1 .5 cm× 0 .5… 相似文献
6.
7.
展望肠外瘘的治疗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195-195
近30年来,肠外瘘的治疗效果不断地得到提高。在60年代其病死率为50%~60%,70年代以后治愈率逐步提高,至今,国内外肠瘘治疗中心的治愈率在80%~90%。治愈率的提高是由于:①改变了治疗策略,将确定性手术由首选改为瘘不能自愈时的最终步骤;②应用了... 相似文献
8.
9.
10.
肠外瘘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宝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202-203
肠外瘘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严重程度,与肠外瘘发生的部位,每天肠液丢失量,瘘的复杂程度,有无并存病有一定关系。高位高流量肠外瘘、复杂性肠外瘘、合并严重腹腔感染、并存严重心血管等重要脏器疾病的病人,并发症就多。通常情况下,比较常见并且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是水、...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下端术后十二指肠瘘19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胆总管下端手术后十二指肠瘘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2年收治的19例胆总管下端手术后十二指肠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瘘经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治疗方式:脓肿引流13例,十二指肠修补5例,胃大部切除幽门旷置胃空肠吻合,空肠造口1例。结果:十二指肠瘘治愈15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消化道大出血2例,腹膜后严重感染1例,并发重症胰腺炎1例。结论:行胆总管下端探查操作时应谨慎,避免发生医源性损伤。十二指肠后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十二指肠瘘手术以引流为主,并予以充分的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胃癌根治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例患者确诊为胆瘘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3、4天各2例,术后第6、7、10天各1例。7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心动过速(HR>120 bmp)、发热(体温>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7例患者中有6例经保守治疗后3~8周治愈,另1例经再次手术引流8周后治愈。结论 术中胆总管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胆瘘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出现胰瘘可疑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3、4、6、8天。5例均出现心动过速(HR〉120次/min)、持续发热(T〉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影像学检查胸片提示胸腔积液3例,3例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2例同时伴有胰腺肿胀。5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均〉10000U/L。5例患者中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治愈,另3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后1—4个月治愈。结论术中胰腺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营养支持对消化道瘘患者高代谢状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对消化道瘘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高代谢状态的作用.方法 29例消化道瘘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应用肠外营养4~8 d,然后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内+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前、支持后第10、28天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0天血清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显著升高(t=3.72,3.52,P<0.01);第28天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6.57,7.09,3.51,3.58,P<0.01).结论 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瘘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2348例颈椎疾患患者资料,其中5例发生食管瘘,男3例,女2例;年龄14~48岁,平均34岁;颈椎外伤3例,颈椎病1例,颈椎结核1例。1例患者术中发现食管瘘,给予修补;另4例均为术后发现,行清创探查引流术,其中1例探查时发现食管瘘口遂给予修补,1例仅行清创探查术,1例清创探查术后二期行内固定取出术,1例清创探查术后二期行内固定取出及肌瓣填塞术。给予禁食、营养支持、伤口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定期吞服亚甲蓝,观察漏口情况。结果 经过9~61周治疗,所有患者食管瘘口愈合,恢复进食。随访6~48个月,无一例发生食管瘘复发、颈椎失稳及迟发感染;吞咽功能均良好;患者原有颈部疾患治疗效果均满意,颈椎外伤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颈椎病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分提高至术后15分。结论 采用食管瘘口修补、肌瓣填塞以及引流手术,并严格禁食禁水、营养支持,必要时取出内固定物,多数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患者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仔细轻柔操作是预防食管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术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和诊治经验.方法 统计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SAP术后并发结肠瘘的病人相关情况,了解其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常见部位、发生时间,并针对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5例经手术治疗的SAP病人共11例发生结肠瘘(8.8%),6例经应用抗生素、全肠外营养、充分确切引流等非手术治疗后治愈,4例经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死亡.结论 SAP术后并发结肠瘘与多因素有关,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多可治愈,少数病例需采取手术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8.
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问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析影响胰瘘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9.9%(10/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黄疸程度(χ2=5.814,P=0.016)、黄疸持续时间(χ2=4.17,P=0.041)、胰腺质地(χ2=5.286,P=0.021)、胰管直径(χ2=4.165,P=0.041)、手术失血量(χ2=5.273,P=0.022)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胰腺质地(OR=13.355,P=0.023)、术前黄疸程度(OR=12.126,P=0.006)、手术失血量(OR=5.92,P=0.032)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P=1/[<1+e-(-6.378+2.592胰腺质地+2.495术前黄疽程度+1.778手术失血量)],此方程预测发生胰瘘的正确性为92.1%.结论 胰腺质地、术前黄疸程度、手术失血最是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提高,减少术中失血量,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间8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病人的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等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胰瘘的1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胰体尾切除术的83例病人中,术后并发胰瘘19例,发生率为22.9%,1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有效率为84.2%,2例病人行放射治疗后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1.2%。单纯缝扎和切割闭合器处理胰腺断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6%和23.9%。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术中正确处理胰腺断端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胰瘘的治疗在于通畅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并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85~2003年诊治的13例因行颈前路手术出现食道瘘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手术后食道瘘的发生原因:(1)术中拉钩长时间压迫食道,致牵拉处食道缺血坏死6例;(2)颈椎内固定物松动脱落致损伤食道3例;(3)颈椎植骨块松动脱落,致食道损伤2例;(4)手术中器械直接损伤食道1例;(5)手术中颈椎内固定物将食道嵌入,致食道损伤1例。诊断:术后出现高热、咽部疼痛、伤口肿胀、进食时伤口内有食物残渣或液体流出等,即考虑食道瘘的发生。行食道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禁食、水,下胃管;拆除切口缝线,敞开切口引流,换药;待伤口炎症反应消退,行食道修补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致食道瘘的发生原因较多,应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处理已经出现的食道瘘,总体来说,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