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球麻痹患者置胃管成功率技巧。方法:68例球麻痹置胃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侧卧位与坐位置管法一次性成功率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一次性成功率94.1%。对照组34例,一次性成功率7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位拉舌插管法和坐位置胃管法,病人易接受,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梗塞合并球麻痹老年患者在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2013年接受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治疗的脑梗塞并球麻痹老年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护理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护理,对护理满意程度为100%;无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相对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合并球麻痹老年患者而言,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部分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严重降低疗程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此类患者全面护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晓芸  栗芳 《吉林医学》2010,31(31):5628-562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球麻痹导致吞咽功能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82例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选择不同方法留置胃管并进行效果评价,所得有效计数资料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术前给予心理干预、选择插管时机、插管时采取右侧卧位、延长插管深度及妥善固定等相应措施后,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刺激。结论:改良留置胃管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提高了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轻了对患者的刺激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奠定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减轻球麻痹病人留置胃管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须留置胃管球麻痹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结果 插管过程能有效应对恶心病例的百分率,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1次成功率,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留置期间自拔管病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留置胃管前及留置胃管期间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提高置管质量,减少自拔管发生。  相似文献   

5.
3种胃管固定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翎  郝传月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43-943
留置胃管,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通过留置胃管,我们可以给予患者药物、食物和水,也可以将胃管与胃肠减压器相连,吸引出消化液和气体,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的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通过观察患者消化液的性质、颜色、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因此,要求护士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其中胃管的妥善固定直接影响其引流效果。为了能更好地固定胃管,我们对于在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胃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固定鼻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留置鼻胃管患者按不同的固定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进一组、改进二组各60例,观察三组患者鼻胃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改进一组与改进二组鼻胃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30.00%、15.00%和3.33%,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6.67%、8.33%、1.67%。三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胶布加棉质系带双重固定鼻胃管比单纯棉质系带固定的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脱出、脱落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早产儿鼻胃管稳固的固定法。方法选108例患儿采用蝶形胶布在鼻头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102例患儿采用传统方法上唇部位胶布固定(对照组)。结果将两组不同的固定法从胃管留置时间、胶布被污染及非计划性拔管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胃管固定时间延长,受污染比例明显降低,非计划拔管比例减少。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采用鼻胃管蝶形固定的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喂食法留置胃管在球麻痹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结果两组置管方法所需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麻痹病人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假性球麻痹插胃管失败的原因。方法:观察分析假性球麻痹患者插胃管失败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假性球麻痹[1]患者舌肌软腭咽喉肌的功能失调及吞咽障碍,舌肌挛缩不能从一侧伸到另一侧堵住了口咽气道,常规插胃管的方法,容易导致插管失败,通过认真分析原因,采用侧卧插管法,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结论:侧位拉舌插管法、病人易接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1年12月~2003年12月,2年内共收住球麻痹患者40余例,其中鼻饲插管者36例,昏迷患者42例,置管者34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在70例患者中,我们采用了下列两种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两者的实用性与优缺点,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用适宜的导管提供依据。方法将需要插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使用型号均为4Fr三向瓣膜式的PICC和无瓣膜末端开口式的PICC,观察两组PICC的使用情况,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导管自然流速大于乙组(P〈0.05);两种导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的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P〈0.01),甲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两种导管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缺点。护士应在PICC术前充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时间的长短、导管的特点,合理选用导管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咽冰棒配合针刺治疗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利咽冰棒配合针刺法,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第一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第二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咽冰棒配合针刺治疗球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胃管置入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头部前倾组(A组)和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组(B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后HR、SpO2及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结果:①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P〈0.01)。②置管后HP、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A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置胃管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引流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洗胃,应用特殊解毒药及对症处理。引流组在常规洗胃后经鼻插入胃管负压引流2~4d,其它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结果:引流组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早,阿托品的用量少,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正常的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短,反跳、呼吸肌麻痹、中间型综合征、重要器官损害等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各项统计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规洗胃后置胃管负压引流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面瘫针灸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面瘫针灸临床路径"指导下规范实施方案的优势,为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治疗组,30例)和非路径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依照"面瘫针灸临床路径"诊疗流程及诊疗方案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诊疗费用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100%,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6周、8周时,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6周、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诊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瘫针灸临床路径"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置入胃管可以进行胃肠减压,对保障某些外科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临床手术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会遇到必须立即给病人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确保病人安全的状况。而此时,病人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或者处于昏迷状态,失去了吞咽功能,都不能配合护士顺利置入胃  相似文献   

17.
王芳  王洁  陆素萍  蔡慧萍 《中外医疗》2016,(16):150-152
目的:研究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收诊治的80例留置胃管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发生非计划拔出胃管的原因。结果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不适自行拔管﹑患者不慎拔管﹑胃管自行脱出﹑不配合治疗而拔管﹑健康教育不到位。该组80例留置胃管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13.75%(11/80),其中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最高5.0%(4/80)。结论临床应对留置胃管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增强家属的依从性,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置管的安全,以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笔者医院收治的178例股骨间转子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DHS固定(98例)和PFN固定(80例)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固定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组的手术时间(t=25.301,P=0.000)、术中出血量(t=55.093,P=0.000)、术后引流量(t=119.581,P=0.000)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4.298,P=0.038)均低于DHS组。两组间的固定效果存在差异(Z=2.005,P=0.045),PFN组的固定效果优于DHS组,固定效果优良率分别为PFN组88.8%,DHS组76.5%。结论 PFN内固定法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对于DHS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悦 《中医学报》2016,(12):1893-1896
目的:观察大黄甘草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甘草汤+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各项临床症状积分、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胃排空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生长抑素水平、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水平、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7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0%(P0.05)。结论:大黄甘草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内镜随访观察胃常见病变的癌变及转归情况,以判断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43例6种胃常见病变进行胃镜随访观察7年,所有患者首次胃镜检查及随访均进行病变区病理检查,对比每次的病理检查结果及内镜下观察情况而作出诊断及评定病变的转归。结果癌变17例,占总随访病人的3.84%,其中早期胃癌10例(58.82%),3年内癌变9例(52.94%)。各组癌变率以胃黏膜异型增生组最高(9.23%),其中轻度胃黏膜异型增生无癌变,中度3例,重度3例。治愈165例(37.25%)。结论5种胃病变3年内癌变率最高,也可恢复正常。中重度ATP癌变率高。1~3年内随访观察临床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