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索在颅内有创脑电监测下进行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有创脑电监测的枕叶癫痫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头皮视频脑电监测(VEEG)等术前评估,初步判断癫痫起源在枕叶,再应用有创脑电监测,进一步明确致痫区的位置和范围,2期行致痫区手术切除。结果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视野缺损稍有加重。6例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 a,2例患者随访超过半年,其中6例术后无癫痫发作,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颅内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对于明确致痫区及视觉皮层、确定并精确切除致痫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其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的外科疗效提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三级脑电监测及显微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常规头皮脑电图(EEG)和动态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合CT、MRI、ECT影像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致痫灶;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及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监测癫痫放电区域,麻醉唤醒后,皮层及深部电刺激验证,对孤立性癫痫病灶行显微手术切除,对多灶性或双侧独立的癫痫灶行胼胝体切开术,对位于皮质功能区癫痫灶行软脑膜下横切(MST)。结果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Engel分级:Ⅰ级19例,Ⅱ级10例,Ⅲ级1例,元Ⅳ级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无语言记忆功能障碍。结论VEEG+MRI+ECT+ECoG或DEEG组合评估,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准确,显微手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毁损治疗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EEG引导下多电极立体适形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的23例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严密的术前评估,包括症状学分析、头皮脑电、磁共振、脑磁图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术前评估考虑患者致痫灶位于岛叶,根据评估设计电极验证致痫灶位于岛叶后,行多电极立体适形射频热凝毁损治疗。术后通过住院、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进行预后评估,并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23例患者均在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截至末次随访,12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消失(Engel Ⅰ级),5例患者术后偶见癫痫发作(Engel Ⅱ级),5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Engel Ⅲ级),1例患者术后发作减少<75%(Engel Ⅳ级)。术后2例患者出现可恢复性深感觉障碍或运动性失语,均在1个月内回复,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SEEG引导下多电极立体适形射频毁损是治疗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开放性切除手术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异位神经元与难治性癫痫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 T  Wang Y  Zhang G  Li Y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2):829-831
目的 讨论异位神经元与难治性癫痫的关系。方法 通过MRI,视频脑电图和长程颅内电极记录以及皮层电极术中监测,精确定位致痫灶后行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 在7例患者送检的脑组织白质内发现异位神经元。而无其他特异性改变,术后癫痫发作消失。结论 白质内散在或灶状分布的异位神经元与难治性癫痫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颞叶癫痫的疗效。方法术前对73例颞叶癫痫患者行长程视频脑电图和MRI明确病灶,44例行颞叶部分切除+海马杏仁核部分切除术,7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22例行病变切除+周围皮层电灼术。记录术后2周内疾病发作情况及术后2周时脑电图情况;术后1a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2周内临床发作3例,均为小发作,术后2周时脑电图均未见棘波、棘—慢波、棘—尖波等痫样放电。术后1a疗效满意49例,显著改善15例,良好9例。结论手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效果良好;术前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和头颅MRI检查是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皮层癫痫(posterior cortex epilepsy,PCE)是一组特定的癫痫综合征,其发作起始于枕叶、顶叶或后颞叶区域,或是其中2个或3个脑叶交界区起源癫痫的总称[1].PCE致痫灶定位困难,现就我院11例病灶性PCE患者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区病变伴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中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方法15例功能区病变伴顽固性癫痫病人均在术前常规MRI,EEG,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定位癫痫范围;包括涉及语言、运动等功能区者6例,利用喉罩麻醉、术中唤醒确定功能区范围,切除病变。结果镜下全切肿瘤9例,次全切除3例,额叶致痫灶切除2例,致痫灶及颞叶前部切除1例。随诊6个月至2年,癫痫消失11例,小剂量药物控制2例,肿瘤复发1例,术后功能保全13例。结论在功能区病变伴顽固性癫痫的手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术中唤醒进行致痫灶、功能区双重定位有利于有效切除病变、治疗癫痫及保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现为癫痫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5年间25例表现为癫痫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根据病灶位置及脑电图表现分为,运动区组9例,非运动区组16例。术中采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与病灶进行显微外科切除。对其中12例病灶在深部的患者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25例患者海绵状血管瘤均完全切除,无一例造成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随访10个月~4.5年,运动区组9例,EngelⅠ级6例(IA5例,IB1例);EngelⅡB级2例,其中1例术后半年内无发作,1例在药物控制下偶有癫痫发作;EngelⅢ级1例。非运动区组16例,均无发作,Engel IA13例,IB 3例。结论:能否完全切除病灶和痫灶是影响运动区表现为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皮视频脑电图(s EEG)联合皮层脑电图(ECo G)对难治性癫痫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s EEG和MRI检查,试验组术中行ECo G监测,术后随访1.5~2.5年,手术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评分,记录患者影像检查结果、手术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 EEG定位结果与MRI检测一般者占88.33%,与PET-CT检查一致为71.43%,与ECo G定位范围一致为73.33%;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担心发作及总体健康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癫痫控制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63.33%(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 s EEG联合ECo G用于难治性癫痫可提高手术切除致痫灶的精确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行冠矢状位轴位MRI检查、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20例行脑PET—CT显像;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包括局部癫痫灶切除59例,前颞叶及颞叶加杏仁核、海马切除50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3例,额叶病灶切除28例,额叶加颞叶病灶切除7例,大脑半球切除3例。术前MRI、VEEG和PET—CT定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0.6%、83.5%、94.4%。术后随访1.5a,疗效I级(Engel分级)57例、Ⅱ级52例、Ⅲ级33例、Ⅳ级8例。结论综合应用MRI、脑电图以及核素检查可更准确地定位致痫灶,在EcoG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79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皮质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随访6—48个月,44例保守治疗者中,18例在癫痫控制2年后逐步减量停药,未见发作;其余患者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2例仍时有发作。35例手术患者,按照Engel分级,I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消除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获得外伤性癫痫理想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前颞叶内侧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颞叶内侧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采用无框架神经导航辅助,经颞中回行前颞叶内侧切除术,切除前颞叶、杏仁核及海马。采用分级量表进行针对癫痫发作控制效果的评价。结果21例术后随访6~29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16例(76%)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3例(16%)癫痫发作极少(EngelⅡ级),2例(8%)癫痫发作减少(EngelⅢ级)。结论前颞叶内侧切除术是治疗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彻底切除杏仁核及海马,避免了语言区和视放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手术适应证与术式选择。方法根据发作类型和表现、发作间期EEG及头颅MRI扫描,选择顽固性颞叶癫痫综合征23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单侧海马硬化16例。行前颞叶切除术7例,经颞中回侧脑室入路与经侧裂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分别4、5例;蛛网膜囊肿2例仅行囊肿壁切除术;颞中回后部胶质瘤1例先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因癫痫仍发作于术后第5天再次行前颞叶切除术;颞叶内侧肿瘤4例行肿瘤切除术加前颞叶切除术。术后随访3~22月。结果16例海马硬化中,2例术后1周内分别出现1次和2次强直阵挛发作.服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3例术后6~8个月的随访期内共发作1、3、3次,余11例未发作。蛛网膜囊肿者术后发作次数减少90%,颞叶肿瘤除1例术后第6天出现强直阵挛发作1次外未出现发作。结论在筛选颞叶癫痫手术适应证时,应注意癫痫发作形式和MRI表现,根椐病因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4例(男3例,女1例)。术前均行MRI、CT及视频脑电图检查,评估患者颅内病变范围;术中应用皮质脑电图监测确定异常放电范围,手术方式包括大脑半球切除、多脑叶皮质切除或局灶性皮质切除联合皮质电凝热灼;肢体功能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级进行评定(0~Ⅴ级);术后定期复查头部MRI、CT及视频脑电图,随访采用Engel分级评估癫痫控制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4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均有颜面部血管瘤,术前均有药物难治性癫痫,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言语障碍及认知功能减退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截至末次随访时间为12~55个月,Engel分级Ⅰ级3例,Ⅳ级1例。术后无出血、感染、梗阻性脑积水等手术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受累侧肢体肌力下降1级,1例术后受累侧肢体肌力增加1级,1例术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文献回顾,外科手术是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和病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定位,并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ADs的阈值,探讨ADs阈值与致痫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致痫区位于额叶者3例,颞叶者2例,顶叶者1例,枕叶者1例;在额叶、顶枕叶和颞叶内,相邻电极之间功能变化的阈值之差分别为11、4.5和3 mA,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685);颞叶ADs的阈值显著低于额及顶枕叶(P=0.015);刺激致痫区时,ADs主要出现在致痫区周围2~3 cm的范围内,且节律性强,波幅高;而刺激非致痫区时,ADs出现的部位较为弥散,节律性差,波幅低;当致痫区位于或靠近皮层功能区时,选择性点状切除阈值较低的区域,不会造成明显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结论皮层电刺激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ADs阈值,并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助于致痫区定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曾高  刘献增  梁冶矢  刘波 《山东医药》2012,52(12):63-65,104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的患者,介绍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 2例均为诊断难治性癫痫入院手术的患者,1例位于额叶运动区,1例位于颞叶,均行手术切除,效果良好,随访18~24个月,无肿瘤复发,无癫痫发作。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是手术切除肿瘤可治愈的病变,为保证癫痫疗效,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瘤周的致痫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